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3. 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 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 1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正确答案

B

解析

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每个计数室的容积有1mm×1mm×0.1mm,B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若先滴加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C错误;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血细胞计数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选项,作出判断

易错点

血细胞计数板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3 分

22.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

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 20%进入浮游动物

正确答案

A,C

解析

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则不同水体中藻类种群不同,是影响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A正确;该发生富营养化,则藻大量繁殖,数量增加,种类不一定增加,B错误;图示表明夏季藻类种类最多,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种类可能最多,C正确;浮游藻类的能量大约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元素等物质不存在该比例关系,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选项,作出判断

易错点

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处理口腔上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B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

D观察紫色洋葱质壁分离时发现紫色的原生质层逐渐缩小

正确答案

D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正确答案

C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以下操作对估测结果的数值准确性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估测细胞周期各期时长,可统计多个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量所占比例

B估测狭长样地中蒲公英数量,可用等距取样法选取样方

C估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用滴管从静置培养液的中层取样

D估测土壤浸出液中的细菌数量,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

B种群迁入新的环境初期可能呈“J”型增长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基本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两种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正确答案

D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原核生物,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

B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C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无氧呼吸

D引起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原因有葡萄糖大量消耗以及溶液中乙醇大量增加、溶液PH改变等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细胞呼吸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由图中此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在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依据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作答。

15.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_______。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_______之间。

1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l,该比例_______(“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17.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整个过程属于______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大于 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答一项得一分,答出两项以上得满分)

解析

由图中此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在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具体原因是天敌少、食物充足、空间足够大等。

考查方向

本小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及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分析图中此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在增加,依据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作答。

易错点

易将后一空写成判断前一空的依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k2---k3

解析

从题目信息及图可知c点一段时间之后,种群数量在k2---k3值左右波动。

考查方向

本小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环境容纳量,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及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结合题目信息可知c点一段时间之后,种群数量在k值左右波动。

易错点

不能正确摄取题目信息“一段时间之后”,第一空会填成d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偏高 有利

解析

依据标记重捕法的公式种群密度等于第一次捕获量与第二次捕获量之积比上第二次捕获的被标记数量,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偏大;雌雄比例稍大于l,雌性个体较多对种群数量增长有利。

考查方向

本小题考查标记重捕法及种群特征,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标记重捕法的公式及性别比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作答。

易错点

易因不清楚标记重捕法的公式而对第一空做错误回答。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次生演替 阳光

解析

在原有土壤条件下发生的群落的演替属次生演替,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植物种间关系是竞争太阳光及土壤肥力,空间等,题目信息强调地上的垂直,主要是竞争太阳光。

考查方向

本小题考查群落的演替及种间关系,主要考查学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力。

解题思路

依据群落的演替及种间关系的知识分析题目信息作答。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20 分

30. I 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I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__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_______图所示。
(2) 科研人员对该鱼塘由浮游藻类、A和D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 (净同化量)=GP (总同化量)一R (呼吸量)。

①Ⅲ所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形式散失。
②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利用动物乳腺生产产品的技术称为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项目生产的药用蛋白具有表达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易于分离纯化的优点,可产生乙肝表面抗原及抗凝血酶Ⅲ等医药产品,造福人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A表示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从相关基因组中获取了目的基因,并采用________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等载体组合形成了重组载体。在重组载体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中,在③过程中一般采用___________法,在②过程中一般采用___________法,受体细胞一般是____________。

(4)由于转基因表达产物存在于山羊的乳汁中,检测其体内是否出现药用蛋白,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方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请写出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I (1)b   Ⅲ   Ⅱ
(2)① 浮游藻类    热能 ② 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初级消费者A的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浮游藻类的呼吸强度相对较低) ③ 0.3%   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Ⅱ   (1)目的基因  重组DNA

(2)PCR 限制酶、DNA连接酶

(3)农杆菌转化法 显微注射法 受精卵

(4)从转基因山羊的乳汁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5)让害虫吞食转基因棉花的叶子,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解析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下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

一营养级能量

C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正确答案

B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结构特征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的数量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