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5.关于下列三种常见高分子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顺丁橡胶

涤纶

酚醛树脂

A顺丁橡胶、涤纶和酚醛树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顺丁橡胶的单体与反-2-丁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C涤纶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

D酚醛树脂的单体是苯酚和甲醇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顺丁橡胶是由丁二烯聚合而成、涤纶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酚醛树脂酚醛树脂是苯酚和甲醛合成的,它们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所以A错误;

B.顺丁橡胶的单体是CH2=CH—CH=CH2,是二烯烃,而反-2-丁烯为单烯烃,同分异构体必须是含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所以CH2=CH—CH=CH2和反-2-丁烯不是同分异构体;所以B错误;

C.涤纶的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它们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涤纶,所以C正确;

D.酚醛树脂是指酚与醛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存在下缩聚而成的树脂性聚合物的总称,通常指的是从苯酚或其同系物 (如甲酚、二甲酚等) 与甲醛缩合得到的树脂,所以它们的单体可以是苯酚和甲醛,所以D错误。

考查方向

考查常见高分子分类、材料结构、合成的反应类型及单体的知识。

解题思路

准确掌握有关材料的分类以及性质的基础知识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高分子化合物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A.顺丁橡胶是由丁二烯聚合而成、涤纶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酚醛树脂酚醛树脂是苯酚和甲醛合成的,它们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顺丁橡胶的单体是CH2=CH—CH=CH2,是二烯烃,而反-2-丁烯为单烯烃,不是同分异构体;

C.涤纶的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它们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涤纶

D.酚醛树脂是指酚与醛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存在下缩聚而成的树脂性聚合物的总称,通常指的是从苯酚或其同系物 (如甲酚、二甲酚等) 与甲醛缩合得到的树脂,所以它们的单体可以是苯酚和甲醛。

易错点

不能准确判断天然产生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不了解酚醛树脂是苯酚和甲醛合成的。

知识点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轴烯是一类独特的星形环烃。三元轴烯()与苯(   )

A均为芳香烃

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互为同系物

D互为同分异构体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

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

途径a:CCO+H2CO2+H2O

途径b:CCO2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体,即乙醇或甲醚,二者属于不同的有机物,性质不同,故A错误;B.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故ab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一样多,故B错误;C.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得失电子守恒定律,即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故C正确;D.汽油中含有C和H两种元素,而水中只存在H和O两种元素,故不可能通过化学变化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故D错误,

故选C.

考查方向

辨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解题思路

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体;B.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C.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电子的得失,且得失电子守恒;D.水中只含有H和O两种元素,汽油中含有C和H两种元素,依据元素守恒解答即可.

易错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

知识点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和C、B和D分别位于同主族,且B、D质子数之和是A、C质子数之和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B)>r(C)>r(D)

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在同周期中最强

CE分别与A、C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DB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D的弱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B和D分别位于同主族,假设A是H元素,B的原子序数小于C,则C是Na元素,且B、D质子数之和是A、C质子数之和的2倍,则B是O元素,D是S元素,所以假设成立,E为主族的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最大,E是Cl元素, 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应为Na>S>O,故A错误; B.C为Na,在第三周期中金属性最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在同周期中最强,故B正确. C.E分别与A、C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氯化氢、氯化钠,分别为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化学键类型不同,故C错误; D.非金属性O>S,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D错误;

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B和D分别位于同主族,假设A是H元素,B的原子序数小于C,则C是Na元素,且B、D质子数之和是A、C质子数之和的2倍,则B是O元素,D是S元素,所以假设成立,E为主族的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最大,E是Cl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知识解答该题.

易错点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原子结构特点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

知识点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7. 在两个固定体积均为1L密闭容器中以不同的氢碳化比充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2(g)+6H2 (g)C2H4(g)+4H2O(g)△H。 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B氢碳比:

C若起始时,CO2、H2、浓度分分别为0.5mol/L和1.0mol/L,则可得P点,对应温度的平衡常数的值为512

D向处于P点状态的容器中,按2:4:1:4的比例再充入CO2 、H2 、C2H4、H2O,再次平衡后减小

正确答案

C

解析

A.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越大,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H<0,而此反应的△S<0,所以由△G=△H-T△S判断该反应应在低温下自发反应故A错误; 

B.氢碳比 越大,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大,故氢碳比:X>2.0,故B错误; 

C.由图可知,P点平衡时二氧化碳转化率为0.5,氢碳比,由于起始时氢气为1.0mol/L、二氧化碳为0.5mol/L,则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量为0.25mol/L,则: 2CO2(g)+6H2 (g)C2H4(g)+4H2O(g)

代入平衡常数表达,故C正确; 

D.向处于P点状态的容器中,按2:4:1:4的比例再充入CO2 、H2 、C2H4、H2O后,据等效平衡将C2H4和H2O的量全部转化成CO2 和H2的量后可得到氢碳比变大了,而由图像可以获知氢碳比越大,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大;所以再次平衡后应增大了,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图象等,侧重考查对图象的分析获取信息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A.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氢碳比越大,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大; 

C.由图可知,P点平衡时二氧化碳转化率为0.5,氢碳比,由于起始时氢气为1.0mol/L、二氧化碳为0.5mol/L,则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量为0.25mol/L,列出平衡反应的三段式,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D.根据据等效平衡将C2H4和H2O的量全部转化成CO2 和H2的量后分析。

易错点

D项中利用等效平衡结合图像分析容易出错

知识点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下一知识点 : 有机化合物命名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