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共1293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示意图。
材料二:近些年来,我国北方春季特别是华北地区出现的沙尘天气,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请将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前面的字母填在材料一框图中相应的空格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水土流失,土地沙化B、扩大耕地面积C、围湖造田D、旱涝灾害频发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的原因,除了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请你就如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左至右依次填:B、C、A、D。
(2)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垦殖;乱砍滥伐;工程建设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循环经济;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等。(考生只要言之有理,能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即可)
目前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区荒
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酸雨的主要危害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点即可)。
正确答案
(1)水土流失(或生态破坏);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
(2)气候干早,风力作用强劲;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勤破坏
(3)工业排放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
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结合下列图表完成相关问题。
图1 某区域示意图及简易地质剖面
图2 2002-2008年喀什二三产业及城市化比重
(1)喀什所在区域沉积层形成的地貌名称为 ,根据图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简述喀什所在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表1描述喀什地区用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并结合本区区域地理特征和图2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本区域的不合理开发最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依据本区优势条件就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分别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过程:水平挤压断裂下陷;山区流水侵蚀、搬运带来泥沙;山前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
(2)农业用水比重高,工业、城镇、生活、生态用水比重低;农业用水比重下降;工业、城镇公共、生态环境用水量上升。原因:本区气候干旱;农业比重高;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上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任写三条)
(3)土地荒漠化;依托本区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依托边境优势,积极发展边境优势积极发展商贸业;发展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依托本区域口岸优势和相邻五国需求积极发展进出口加工业和轻工加工制造业。(任选三条)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处,在发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受盛行风影响,该现象最有可能朝____方向扩展。
(2)图中乙处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3)1963年,图中湖泊的面积有2.5万平方千米,但到了2007年,面积不到2000平方千米。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拯救措施,20年后,该湖可能从地球上消失。该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土地荒漠化;西南
(2)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3)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变干燥;沿河沿湖地区用水量大;湖泊遭流沙淤寨,导致湖面缩小(任答两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河是我国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发源于甘肃省西北部,由张掖、酒泉之间的南山和祁连山流出的各河流汇集而成,全长约800千米。
材料二:
黑河河谷是阿拉善高地唯一有人定居的地区,原是中亚丝绸之路的故地。黑河在下游注入居延海,这里原本水量充足,湖畔是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但已于20 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
材料三:下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1)黑河的汛期在_________季,该河流属于___________(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图中山脉为___________(填名称)。
(3)试简述造成材料二中现象的主要人为因素,并分析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防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区域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夏;内流河
(2)祁连山
(3)人为因素: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两点即可)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采取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等;对全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两点即可)
(4)特点:多沿河流和交通线路分布。原因: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交通不便,因而城市多沿水源充足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建设。
(5)利用水资源相对丰富、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资源优势发展农业;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相关加工业;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物流等产业;可开展大漠风光游等特色旅游业。两点即可)要注意的问题:发展农业时,注意防治荒漠化和盐碱化;发展工业时,注意防治大气污染等。
下图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的综合整治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的______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l)土地沙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破坏植被、轮荒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2)云南省;自然原因:地形崎岖,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面积小;社会经济原因: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2010年6月17日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荒漠化犹如一场“地球疾病”正威胁着大量耕地、牧场和森林,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读“石羊河流域与民勤绿洲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目前石羊河流域水量不断减少,试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水量减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水资源短缺,人们想到的是修水库,分析石羊河流域修水库的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甘肃风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部分山口地区,简要评价甘肃省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勤县是我国沙尘暴源地之一,简述治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然原因: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祁连山的雪线不断上升,石羊河流域源头来水逐年减少。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过度开垦、过度灌溉、过度开采地下水)超过了生态环境可承载的限度。
(2)弊端:导致上游地区过度用水,库区蒸发量、渗漏量增大,下游水量减少。
(3)优势:风能丰富,且大部分土地属戈壁、沙漠和未利用荒地,土地廉价。劣势:甘肃能源需求量较小,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电网网络薄弱。
(4)解决当地居民生活用能,保护植物;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用水量;植树种草,建设防护林带。
读下侧我国西部雪线高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河流①流域内的主要特色农业(种植业)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河流②流域内种植业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有何相应的防治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河谷农业;高原区的河谷地带相对其他各处热量条件较好,且地势平坦,灌溉便利;
(2 )土地(绿洲)荒漠化(沙漠化);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禁止过度樵采;恢复自然适生植被;采用生物和工程措施固沙;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建设绿洲草场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颢。
(1)甲中①农业区是河套平原,影响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乙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相对于甲所示地区其生产的最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包头钢铁企业和宝山钢铁企业各自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4)甲所示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水源
(2)季风水田农业或者商品谷物农业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
(3)
(4)自然条件:气候干旱(异常),地表植被稀少,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地表多沙质沉积物。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干旱、半干旱地区
(2)选①选②或③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物,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①城市为________________。
(2) 丙地区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防止流沙侵袭,其中工程措施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地均属图示区域农业发达的地区。试对比分析两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兰州
(2) 草方格沙障
(3)甲地位于河西走廊,可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有丰富的光照资源,发展绿洲农业和畜牧业;乙地位于宁夏平原,可利用黄河水灌溉,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光照丰富,发展灌溉农业等。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多选)
[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3)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是什么?简要回答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要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对西北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先后实施了“_________”防护林体系建设、_____________、
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7)__________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__________为主的景观特色。
(8)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ABCD
(3)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
工程措施相结合。(答中2点即可)
(4)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5)①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②在牧区草原,减少
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6)三北;天然林保护
(7)干旱;荒漠
(8)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2010年11月21日电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悉,"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计划年均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000万亩,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20010提高到21、5%,生态状况实现整体恶化被遏制、治理区全面好转。
(1)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简要说明形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还有哪些类似于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规律的地理事物?请列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内蒙古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2)农业生产:旱地农业—草原牧业—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土壤类型: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畜种:牛马—羊—骆驼。(任选一种即可)
(3)利用丰富的草场资源发展牧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和煤炭能源发展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冶金等支柱工业;利用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发展特色旅游。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读"中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概括中国荒漠化土地分布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新疆荒漠化土地的类型,并分析荒漠化土地所占比例最大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中国冻融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地区和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的人类活动有哪些?你认为人类该如何防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
(2)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大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大风
(3)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冻土随季节变化
(4)不合理耕作;滥砍滥伐;用水不合理;超载放牧(言之有理均可)。恢复自然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放牧建立人工草场打机井兴修水利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言之有理均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原进行了放牧试验。下面的甲图表示这次试验后统计出来的科尔沁草原在不同放牧弧度下植被密度的变化,乙图表示1980 年至2010年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1)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是_____________。
(2)上题中的土地利用问题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
(3)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土地(草地)退化
(2)草原的产草量减小,草质变差,草场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3)由于人口压力大,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4)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方式,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4点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