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共1293题
读世界荒漠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荒漠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荒漠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地与B地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但C地没有形成沙漠而B地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资源利用不当是造成A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简述该地水资源利用不当的方式及其后果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地荒漠不断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中、西部地区和中纬度大陆内部;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C地深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B地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影响,干旱少雨
(3)①内陆河流上、中游用水过多,造成下游河湖干涸,荒漠扩大;②绿洲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造成
植被枯萎、土地沙化;③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4)B地向南为热带草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乱垦滥牧致使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10分)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2:“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4分)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哪些不利影响?(2分)
(3)填表比较: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与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4分)
(2)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地表变得崎岖不平;淤积下游河道和湖泊。(2分)
(3)(4分)
试题分析:(1)人口增加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和需要燃料增加,导致滥伐森林;高温多雨导致地表径流加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2)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因此回答红色荒漠的影响实质就是水土流失的影响。
(3)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多,水蚀作用强。但三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因此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农业技术;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点评:本题组以南方低山丘陵、黄土高原和西北地区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中土地荒漠化及水土流失,这是典型的环境问题,考查方向就是从分布、形成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四个方面。
调查研究·石羊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14分)
2011年甘肃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对石羊河流域进行了综合调查,旨在探讨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如何治理。下面是他们通过调查得到的图文材料,分析调查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来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图
(1)请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原因。(4分)
(2)石羊河水量减少会给该流域带来哪些环境问题?(3分)
(3)结合材料三,探讨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途径。(3分)
正确答案
(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
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
(2)湖泊萎缩、干涸,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
(3)压缩高耗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行退耕还草工程,大面积推行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试题分析:
第(1)题,河流水量的减少要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自然原因与气候变暖有关,人为原因与流域内用水量增加有关。
第(2)题,由于河水被过度利用,河流断流,湖泊干涸,自然植被数量减少;下游地区转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盐碱化加重。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羊河流域的最主要用水方式为农田灌溉,要解决该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要减少农田灌溉的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涉及石羊河流域水量减少的原因、水量减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途径等考点,本题也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图1所示岛屿为海南岛,从岛西北的洋浦港到岛西南的莺歌海的沙质海岸平原、河流三角洲及部分沙质台地上,形成一个狭长带状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⑴从洋浦港到莺歌海的直线距离大约是_______千米(选择填空)。(2分)
⑵莺歌海是该该岛著名盐场,其晒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分)
⑶雨季时,图示岛屿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高达______毫米以上。简述该地降水量丰富的原因。(3分)
⑷读图2,描述近50年图示岛屿西部沙漠化面积的变化特点。(2分)
⑸读图2,分析图示岛屿西部沙漠化的人为原因。(2分)
正确答案
⑴ B (2分)
⑵ ①地形平坦,利于晒盐 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蒸发旺盛(2分)
⑶ 2000mm (1分) 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2分)
⑷ 1956年到1975年沙漠化面积逐渐增加;1975年以后,沙漠化面积逐渐减少(2分)
⑸ 人口数量增加;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2分)
⑴本题考查地球表面的距离估算。两者纬度差位于1°-2°之间,所以距离大约为110-220km之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⑵本题考查晒盐条件。莺歌海晒盐的有利条件是①地形平坦,利于晒盐 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蒸发旺盛。
⑶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根据图示:图中等值距为200,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位于19°N,110°E。降水量超过2000mm。该地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⑷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1956年到1975年沙漠化面积逐渐增加;1975年以后,沙漠化面积逐渐减少.
⑸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根据图示人口数量的变化和耕地面积的变化和造林面积的变化分析。该地人口数量增加;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荒漠化。
读我国某区域荒漠化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荒漠化的扩展方向与________________风有关。
(2)森林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图示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北
(2)森林是一种自然资源,森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3)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鼓励保护性开发,实施生态补偿;对森林进行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答对4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3日,受到西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入侵,新疆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和大风扬沙天气。此次沙尘暴从12日13时左右进入阿拉尔市区,到17时30分左右达到最强风力,大气能见度不到百米。
材料二:2010年暴雪、暴雨洪水、低温、大风、寒潮、强沙尘暴、高温、大雾等重大灾害性气候全部出现,造成新疆各地经济损失严重,也出现了人员伤亡情况。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沙尘暴强度分布图。
(1)由材料二分析,我国沙尘暴的中心区,除了新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2)沙尘暴发生区域的地表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3)新疆沙尘暴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疆自然灾害多发,经常是雪灾刚过,洪灾又至,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内蒙古;甘肃;陕西西北;宁夏北部(任答两项即可)
(2)干旱、半干旱
(3)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当地交通运输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掩埋或损毁地表物;污染大气环境,引发环境问题;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任答3点即可)
(4)新疆冬季降雪、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增;地表坡度大,山地河水流速急促。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该地区荒漠化快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北地区的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过度垦殖、过牧和采伐林木等
(2)塔克拉玛沙漠;内蒙古自治区
(3)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
(4)经常出现的沙尘暴天气。
(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
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及“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 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_________,干旱程度____________。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____________的退化。
正确答案
(1)干旱;递减;增强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3)土地生产力;土地
下图为某贫困地区因垦荒而引起的生态恶性循环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字母填入下列相应括号内:
①围垦湖沼,填塞河塘( ); ②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
③单产不高,粮食不足( ); ④草场过载,草场退化( );
⑤干旱加重,肥力下降( ); ⑥平衡破坏,生态恶化( )。
(2)试根据所学知识,为该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几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A;②D;③E;④B;⑤F;⑥C
(2)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
量等。(任对两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分)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在我国的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植被是 和荒漠。
(2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草原(1分)
(2)选②或③。(2分)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1分)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1分)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1分)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干旱地区,水源不足,故主要的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2)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故植树造林消耗的水量大,且树木成活率不高,不故适宜。而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考虑,该地区的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故应以种草和自然恢复为主。
结合材料和“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目前,我国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1)图中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地区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地区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正确答案
(1)水土流失(或生态破坏) (1分) 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植被破坏(3分)
(2)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劲 (2分)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植被破坏(1分)
(3)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的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1分)
(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1分)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图示A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降水量、地形、植被和土壤)和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等方面分析。(2)B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沙漠的形成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C地区为我国内蒙古草原,故荒漠化扩展朱受不合理的放牧和过度开垦的影响。(3)我国荒漠化的沙源地主要位于西北地区,且受冬季强大的西北季风影响,故沙尘多向东南方向扩展。(4)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是荒漠化的反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图示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能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发展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
(2)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自治区
(3)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如过度开垦也是造成沙漠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之一
(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资料一:晋陕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类型最多、发生范围最广,且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的草地是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
资料二:晋陕内蒙古地区十地退化类型与分布图。(图18)
(1)从外力作用看,造成该区土地退化的因素是 、 。(2分)
(2)该区盐渍化严重十地主要分部在( )(2分,双选)
A.蒸发强烈的平原洼地 B.灌溉农业区 C.风蚀严重的高原山地 D.过度开垦区
(3)选择下列恰当内容,完成“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过程框图”(填字母)。(6分)
A.少雨年份加大农田比例 B.粗放经营 C.脆弱的生态环境 D.沙丘开垦
E.风蚀、水蚀加速 F.土地肥力下降
(4)简要分析该区农牧交错带控制土地退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分)
正确答案
(09苏锡长常镇二模卷)(13分)
(1)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水力侵蚀)(2分) (2)A B(2分,多答、少答不给分)
(3)纵列自左向右、白上而下依次: C B D A F E (6分)
(4)①因地制宜,退耕还草还牧,合理利用土地;②发展喷灌、滴灌技术,合理灌溉,避免次生盐渍化;③依赖科技提高农业单产和效率,走集约经营之路;④(避开大风季节、少雨年份)因时制宜地开垦;⑤植树造林,加强农田保护网的建设;⑥增施有机肥;⑦控制畜载量,建设人工草场,避免过度放牧;(3分,酌情给分)
略
读“中国年平均沙尘天气日数分布图”,分析回答:
(1)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______地区(1分);其中集中分布于_______(在以下选项中选择字母)(2分)。
(2)上图中,自东向西,降水量变化规律是_______。植被变化规律是_______。(4分)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正确答案
小题1:西北内陆(1分) B(2分)
小题2:递减(2分) 森林-草原-荒漠(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分)
小题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3分)
试题分析:
小题1:直接读图判断,我国沙尘天气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区。图示大于150天的最集中地区位于新疆的南部,判断为塔里木盆地。
小题2:我国的降水量主要来自夏季东南风,故我国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故植被从东向西由于水分的递减而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的递变。
小题3:西北地区荒漠化扩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被的破坏,可结合植被破坏的形式分析。
点评:本题可从读图入手,结合等值线的分布判断主要的分布地区,调用课本关于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本题考点属于常规考点,基础性强,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植被破坏和荒漠化密切相关,你认为可以通过3S中的____________进行检测?
(6)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气象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2.5(11.5到13.5均可);16(15到17均可)
(2)低 ;小
(3)高 ;小;低;小
(4)减小(降低);减缓(降低)
(5)RS
(6)气象要素:湿度(降水、气压等);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应包含:绿洲和戈壁、某一气象要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示例:“绿洲和戈壁湿度(或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