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42°N植物水平分布的东西变化和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附近地区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多种,写出其中一种并说明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治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合理放牧(划区轮牧,规定合理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防护林,保护和恢复植被;封沙禁牧;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生态移民;开矿后复垦等

土地盐碱化: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灌溉;地膜覆盖;引淡淋盐;利用生物改造盐碱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保护和恢复植被;采育平衡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

材料一: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35°;10°;10°~30°

(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6月17日是第1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一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材料二:

    晋陕内蒙古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材料三:

晋陕内蒙古区土地退化类型与分布图如下。

(1)比较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外力作用的主要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导致绿洲环境恶化的字母与图中数字代号和内容相搭配。

A.农业系统恶化,粮食产量降低

B.内陆河下游流量减少

C.砍伐绿洲或冲积扇周围的固定沙丘的植被

D.土地盐渍化

E.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正确答案

(1)Ⅰ类侵蚀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Ⅱ类侵蚀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2)C;B;E;D;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新疆和田地区的有关材料和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               ,河流径流量随       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三道防线中,林带主要发挥了                      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沙比沙丘地区              ,蒸发量比沙丘地区         

(3)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字母填入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中(每个空格内限填一个,有的选项可不选用)。

E.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正确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   气温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小  弱

(3)从左到右依次为C     A     E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表格资料和图示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少,绿洲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川融雪。而以冰川融水为补给的河流流量主要受气温影响。(2)根据图示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而通过绿洲与沙漠之间设置的三道林带防线,起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故绿洲地区风沙较小,而由于植被覆盖率较高,故蒸发量增大。(3)注意图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因果关系,由于用水量增加而导致了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干旱地区植被破坏而导致了土地荒漠化的扩张;而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下降,蒸发旺盛则土壤盐碱化上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读图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学生主要抓住图示的降水量、绿洲的水源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等信息即可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________方向的山坡上.

正确答案

(1)云南、贵州、广西   (2)35°    10°  10°~30°  (3)南坡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2)题,读材料1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第(3)题,读材料2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                           、以及内蒙古、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区)(2分)。

(2)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原因。(5分)

(3)目前我国西北荒漠化的速度在加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5分)

(4)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新疆、 甘肃

(2)气候干旱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大风;地表植被稀疏,阻挡风沙能力弱。

(3)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4)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或答: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亦可)

试题分析:

(1)我国西北五省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根据图中省级行政区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新疆、甘肃、以及内蒙古、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区)。

(2)引起荒漠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首要因素是气候干旱。干旱的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大风;地表植被稀疏,阻挡风沙能力弱。

(3)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目前我国西北荒漠化的速度在加快的人为原因有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4)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采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

点评: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__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干旱、半干旱距海远近

(2)选①、选②或③;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B地荒漠属于___________地带性现象,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影响。

(3)C地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C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

(4)D地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D三地荒漠化共同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寒流的影响

(2)纬度;受到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

(3)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取水,过度樵采等(任答其中三点)

(4)受地形的阻挡

(5)气候干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河西走廊地区自然景观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④四个地形部位最易形成绿洲的是________,影响绿洲面积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地区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方案,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不少学者提出“一旦祁连山出现问题,对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河西走廊生态无疑是釜底抽薪”。运用地理的相关原理,简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③;水资源的多少

(2)选②或③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过量植树,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耗水量小,且投入较少。

(3)祁连山冰雪融水滋养了河西走廊;祁连山冰川退缩、植被减少将导致河西走廊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加剧(绿洲萎缩);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_ ;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    的隆起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正确答案

(1)远离海洋;青藏高原

(2)原因:①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②人口增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③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开垦,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④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力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2分)

(2)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说出该因素对地理环境其它要素的影响。(5分)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3分)

(4)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1分)

正确答案

(1)干旱    

(2)气候干旱  对地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对水文:地表水贫乏,河流少;对植被:植被稀少;对土壤: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4)D

试题分析:(1)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2)由于气候干旱,故地表水少;植被少;土壤发育程度低;故生态环境脆弱。利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分析气候干旱对气候环境中的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要素的影响。(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故主要从植被破坏的几种形式分析。(4)针对西北地区的缺水,从开源和节流措施分析,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没有引水到新疆,A错误;增加冰川融水只能形成短期效应,从长期来看,将导致河流补给量减少,B错误。限制畜牧业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C错误。发展节水农业和退耕还林,既利于节水,也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正确。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和区域环境的基本分析思维,本题还可结合西北地区的资源开发、农业生产等内容设计试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11年1月4日,英国《晚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治理沙漠化运动取得历史突破。截止到2010年的5年间,中国的沙漠面积每年减少1 717平方公里,估计中国有53万平方公里沙漠土地可以得以恢复。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__        (省区),试列举其自然地理分界线(至少两点)?(3分)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形成原因?(2分)

(3)C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是什么?(2分)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3分)

正确答案

(1)内蒙古自治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任答两点得2分)(3分)    

(2)过度农垦,破坏植被。(2分) 

(3)水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过度放牧。 (2分)

(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3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荒漠化问题。

(1)A山脉表示大兴安岭,主要位于内蒙古;大约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故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也是农牧业的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等等。

(2)B主要位于农牧业分界地区,故过度开垦是当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C地区结合图示反映荒漠化的特征是斑点状的荒漠化圈(以饮水井为中心),故反映了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

(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主要从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用水等)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_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干旱、半干旱;距海远近

(2)选①、选②或③,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物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___________,干旱程度_____________。(3分)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2分)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2分)

正确答案

(1)干旱 递减  增强  (3分)

(2)气候干旱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酌情给分)(2分)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3分)

(4)土地生产力下降   土地退化  (2分)

试题分析:

(1)、从区域图上我国西北地区位置可知,西北地区位于内陆,越往西距海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再观察年等降水量线,绝大部分地区不超过400毫米,自东向西降水总趋势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天山西部和阿尔泰山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可概括出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

(2)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就是生物种群比较单一脆弱,生态平衡极易破坏。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该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具备荒漠化的物质条件;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具备荒漠化的动力条件。

(3)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往往起决定性作用,人为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和过渡使用。人为因素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建设等。

(4)、读懂图的坐标含义,纵坐标表示土地生产力的高低,横坐标表示荒漠化的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荒漠化的发展进程中,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所以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下降 ,土地退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速发展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A地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_。(2分)

(3)此区域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动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分)

(5)试分析图中所在区域的主要气候的成因、特征。(5分)

正确答案

(1)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用水(3分)

(2)塔克拉玛干沙漠  内蒙古(2分)

(3)西北季风(2分)

(4)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4分)

(5)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处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较大。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西北地区荒漠化扩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干旱地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和水源减少;

(2)A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内,故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结合B处的地理位置确定B所在的省为内蒙古;

(3)荒漠化扩张的动力是大风;

(4)措施结合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和水资源减少),故针对上述原因分析。

(5)该地区地处西北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结合气温和降水分析。

下一知识点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