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1 分

我国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富营养化容易导致水华爆发。下图为某淡水湖泊的主要能量传递渠道,科学家据图提出了两种预防水华爆发的理论并付诸实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湖泊中的浮游藻类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

(2)若湖泊中爆发水华,说明氮、磷无机盐的积累已超出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________稳定性降低。

(3)预防水华的理论一和实践结果:

核心内容:清除图中________,保护浮游动物,使浮游藻类被大量捕食。

实践结果:不能长期有效控制水华发生。

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多选)

A.浮游动物个体较小,不能有效捕食集结成群的蓝藻

B.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后很快释放可溶性氮、磷,促进浮游藻类繁殖

C.鱼类Ⅱ大量滤食较大型的浮游动物,食物链遭到破坏

D.氮、磷没有输出该生态系统

(4)预防水华的理论二和实践结果:

核心内容:高密度养殖鱼类工(主要是鲢、鳙),直接滤食________,并且定期输出鱼类I产品从而降低水体中________,从根本上预防水华的爆发。

实践结果:在大部分湖泊中,鱼类工的密度达到一定值以后,能有效控制水华爆发。

若浮游藻类相对生物量低于4时水质合格,根据上图判断能有效控制水华爆发的鱼类I相对生物量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生产者

(2)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

(3)鱼类I;ABD

(4)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氮、磷含量;大于N6

解析

略。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7 分

下列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图二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1)写出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

(2)图一中B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________。

(3)已知在某一阶段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图一中生物C的灭绝:

①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②请用箭头和文字(字母)表示此时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途径(生物的呼吸耗能不做要求)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用a表示,由图二可知,对生态系统a和另一个生态系统b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__b。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正确答案

(1)

(2)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3)①组成成分较少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低(或组成成分单纯和营养结构简单)(答“自我调节能力小”或“抵抗力稳定性差”也对);②

(4)<

(5)负

解析

略。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1 分

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一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能否都用样方法?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_的比例增加,通过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___。

(4)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将图乙补充完整。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

(5)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_。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正确答案

(1)不能;因为有些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捕食和寄生

(3)垂直结构

(4)如图;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图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全部生物构成群落

B鹰与鼬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与捕食

C能量在该食物网中按箭头方向流动

D植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8 分

9.某地建设了以沼气池为核心的生产自净农业生态系统,图1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2是沼气池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自净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主要根据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 原理。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减轻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减少了秸秆的焚烧;二是 _______________ 。

(2)图1中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 。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图2中进料口下端开口位于沼液层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 。独立的沼气池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物质循环再生     减少了动物粪便的污染,(或减少了化肥的使用等)

(2)水稻、大豆   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3)保持沼气池中无氧的环境   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成分

解析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深的分布情况。请分析回答:

(1)这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      (填“能”或“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_______。

(2)四种绿藻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群落具有_______现象,其中_______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3)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_______,X和Y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

(4)若该池塘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为a,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为b,则能量的传递率可表示为_______。a与b满足_______关系时,该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

(5)该池塘由于富营养化出现水华,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能;池塘生态系统还应该包含动物(消费者)和微生物(分解者)

(2)分层;W

(3)Z;竞争

(4)b/a×100%;a≥5b

(5)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略。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丙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

B种群乙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甲的增加和丙的减少所致

C甲和乙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种群乙处于C点时,其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正确答案

D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下表是对某河流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红假单胞光合细菌属于_______;三种生物中,在细胞结构上与另外两种有明显区别的生物是_______,该生物细胞结构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

(2)河流中的芦苇是主要的造纸原料,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增加;此外,其分泌的代谢物可以抑制藻类生长,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_______。

(3)河流中的线虫以藻类为食,鲫鱼以藻类和线虫为食。若去掉线虫,鲫鱼的总能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

(4)据表分析,治理河流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生产者和分解者;硅藻;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2)赤霉素;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增加; 食物链缩短,能量消耗少

(4)红假单胞光合菌;不产毒素,并且对铵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解析

略。

知识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他植物激素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某研究小组在雅玛里克山东北坡海拔890~1290m范围内,按80m间距划分6种梯度样带分别以(A、B、C、D、E、F表示),在每个样带内选3个样点,在每个样点按距地表深度0~5cm、5~10cm、10~15cm、15~20cm四层进行采样。统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情况,结果如下表。

(1)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应采用的方法是               ,确定每个样带的三个样点时应

选取。

(2)在雅玛里克山的东北坡,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变化趋势是           ,原因之一

是随着温度逐渐降低,生态系统中         的              能力下降,导致作为土壤动物食物来源的

减少。

(3)土壤动物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                 。

(4)土壤动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样方法         随机

(2)逐渐减少      分解者     分解     植被

(3)逐渐降低

(4)异养型        分解者和消费者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1.为减少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对荔枝的危害,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并研究了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的数量。请回答:

(1)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        的利用率。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

(2)复合种植园中,        等属于生产者。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中荔枝蝽的数量减少而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        更高。

(3)如果利用农药灭虫,尽管逐年增加使用农药的浓度,但并没有将害虫灭尽,原因之一是通过生存斗争,害虫的抗药性          ,这是长期                  的结果。

正确答案

(1) 光能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 荔枝 山绿豆 杂草        抵抗力稳定性

(3) 增强        自然选择

解析

(1)山绿豆耐阴性而荔枝喜阳,搭配种植可以实现对光能的利用率,定期清除杂草可以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2)在复合园中的植物荔枝、山绿豆和杂草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