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细胞工程
- 共1959题
研究人员发现肝细胞能解除甲醛毒害,为验证肝脏的这种功能而进行了相关实验.
(1)研究人员获取动物肝脏后,一般要先剪碎组织,然后用______处理,将肝细胞配制成动物细胞悬液.
(2)研究人员设计实验分组如下:
①表中B组的培养环境是______,C组所加肝脏悬浮液的体积为______,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填A、B、C).
②研究人员将实验结果绘成如图曲线:
曲线是C组实验的结果,说明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
(3)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断裂,为进一步验证肝脏的解毒功能,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______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3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培养肝脏15分钟后,取三组装置中的,分别加入备用的淋巴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取淋巴细胞染色、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找到的细胞,观察______,并对比分析.
③预测实验结果:添加了______组中的肝脏培养液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其他两组的淋巴细胞正常.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动物细胞培养时,需先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以获得单个细胞.
(2)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肝脏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从而解除甲醛毒害.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①A组和B组的单一变量是肝脏悬浮液,其余无关变量都有相同,因此B组的培养环境是含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C组和A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含有甲醛,其余无关变量都有相同,因此C组所加肝脏悬浮液的体积为5ml.表中A和B、A和C形成二组对照实验.
②图中曲线丙是C组实验的结果,说明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甲醛.曲线乙是A组实验的结果,这说明肝脏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
(3)染色体断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所以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3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培养肝脏15分钟后,取三组装置中的等量肝脏培养液,分别加入备用的淋巴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取淋巴细胞染色、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并对比分析.
③预测实验结果:添加了B组中的肝脏培养液(含有甲醛)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其他两组的淋巴细胞正常.
故答案为:
(1)胰蛋白酶
(2)①含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5ml BC ②丙产生(少量)甲醛 肝细胞能解除甲醛毒害
(3)①分裂②等量肝脏培养液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③B
据研究报道,美国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膀胱,并顺利移植到患者体内.培育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在恒定容积(不更换培养液)情况下细胞培养过程对各指标的测定结果.请分析回答问题:
(1)a过程的培养相当于______(原代/传代)培养,其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在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均严格配制的情况下,前者通常还需要加入______等天然营养成分.
(2)图2细胞培养过程中5-7天活细胞数目______,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_.而乳酸的浓度在前4天积累是由于活细胞数目增多,培养液中的______降低,部分细胞进行______. 动物细胞培养应放置在______中培养,维持了培养液的pH值相对稳定.
(3)b过程由数万个细胞繁殖到15亿个细胞是______的结果,由这些细胞经过______形成肌肉和膀胱上皮.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a过程是细胞的初次培养,相当于原代培养;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营养成分.
(2)由于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所以图2细胞营养过程中5-7天活细胞数目减少.乳酸的浓度在前4天积累是由于活细胞数目增多,培养液中的溶氧量降低,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动物细胞培养应放置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这样可以维持温度和培养液的pH值相对稳定.
(3)b过程是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这些细胞再经过细胞分化形成肌肉和膀胱上皮.
故答案为:
(1)原代 血清、血浆
(2)减少 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溶氧量 无氧呼吸 二氧化碳培养箱
(3)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动物细胞培养获得大量骨髓瘤细胞,没有获得动物个体,故不能证明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因素,B正确;
C、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C正确;
D、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A.
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培养的结果是获得大量细胞及生物制品,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或者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B正确;
C、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于传代培养过程中,C错误;
D、培养至50代后能继续传代的细胞叫细胞系,D错误.
故选:B.
在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中所用的物质和其发挥的作用正确的组合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肝素用于精子获能处理,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时用胰蛋白酶消化处理以分散细胞,B错误;
C、聚乙二醇用于诱导细胞融合,C错误;
D、对供体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供体母畜超数排卵,D正确.
故选:D.
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用于调节培养液的PH值,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不需要二氧化碳培养箱,A错误;
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物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血清或者血浆等天然成分,B错误;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获得单个细胞通常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C错误;
D、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两方面,前者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动物工程技术的基础,后者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体细胞杂交需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
故选:D.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图a、b、c表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①②③表示结果.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动物细胞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动物个体只能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故A错误;
B、胚胎分割技术是将一个囊胚或者桑椹胚分割成多分获得多个后代个体,属于无性繁殖系,获得的个体的基因型一定相同,但是表现型的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错误;
C、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属于保护动物,不能作为生物工程的受体,应该用本地中数量较多的雌性动物,故C错误;
D、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它可充分发挥优秀个体的繁殖潜力,D正确.
故选D.
近20年来,在细胞融合和染色体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早熟染色体凝集”技术.研究发现,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内含有的促进染色质凝集的物质--有丝分裂因子,能诱导分裂间期的细胞染色质提前凝集成染色体.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间期细胞中染色质结构的动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实验需要通过细胞培养获得细胞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细胞
②培养动物细胞时,培养液中需加入动物血清
③收集动物细胞时,需要采用胰蛋白酶溶液处理
④培养分裂期细胞的培养液中需加入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动物细胞培养可获得细胞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细胞,①正确;
②培养动物细胞时,培养液中需加入动物血清或血浆,②正确;
③收集动物细胞时,需要采用胰蛋白酶溶液处理,使之成为单个细胞,③正确;
④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培养分裂期细胞的培养液中不能加入秋水仙素,④错误.
故选:A.
为了使用于培养的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来以配制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选取动物组织后应选用哪种物质处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这样可以使培养的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来以配制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
故选:B.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动物细胞培养选用材料多为早期胚胎组织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或者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B正确;
C、动物细胞培养通常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C错误;
D、不能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目前只能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