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不可能有的结果是(  )

A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或出现黑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后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叶绿体

C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在透射光下是翠绿色的,在反射光下是棕红色的

D在天气晴朗的一天,在上午10时左右,用钻有直径为1cm左右的小孔的锡铂纸将田间的一株植物的叶片夹住,下午3时左右取下这片叶子,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小孔处照光的部位呈蓝色,而被锡铂纸遮住的部分呈白色或灰白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

A、因为叶绿素吸收的主要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吸收的主要是蓝紫光,故变暗的区域也就是红橙光和蓝紫光区域,故A正确;

B、因为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B正确;

C、由于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光几乎不被吸收.因此对着光源(透射光)为绿色,背着光源(反射光)为红色,故C正确;

D、因为事先没有进行“黑暗”处理,叶片内部的淀粉没有耗尽,故染色处理后,各个区域都会呈现蓝色,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 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C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叶绿素中心元素是镁离子,A正确;

B、叶绿素a比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B正确;

C、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植物主要的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甲为甘蔗叶肉细胞内某结构,乙为该结构中某部位的局部放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己圈是甲图中①②部位的局部放大,该部位还能合成ATP

B乙图中光台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该原理将它们分离

C结构③消耗[H],结构④中产生[H]

D甘蔗根尖细胞中无甲图所示结构,因此不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能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乙图含有色素,是③类囊体薄膜的放大图,A错误;

B、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的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B正确;

C、结构③是类囊体薄膜,能够承受ATP和[H],结构④是叶绿体基质,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C错误;

D、甘蔗根尖细胞中无甲图所示叶绿体结构,但是具有全套遗传物质,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能,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现有A、B、C三种灯泡,其发出光波的波长与光辐射强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现需从中选择一种灯泡用于温室中给植物补光,期望最大限度地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为此某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注: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430~450nm的蓝紫光和640~660nm的红橙光.)

(1)根据图2实验现象推断A、B、C三种灯泡与图1中三条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A______,B______.温室中选择______种灯泡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2)将图2中任意一组装置由明处移至黑暗,则细胞中C5化合物的含量均会______

(3)利用图2中的装置,分别提供质量分数为0.4%的NaHCO3和0.8%的NaHCO3溶液,选择最合适的灯泡且光照逐渐增强,其它条件均相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试分析图中影响de段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与f点相比,d点光反应产生的______较少.

正确答案

解:(1)试管中气泡是氧气,试管中水越多说明产生的氧气量越少,光合作用越弱.根据图1发现,A试管中气泡量最少,B试管的气泡量最多,C试管中气泡量较多,三个装置除了光照强度的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因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照强度的因素.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430~450nm的蓝紫光和640~660nm的红橙光. 430~450nm的蓝紫光照射下的光照强度较640~660nm的红橙光的弱,所以选择光照的以红橙光为例,发现在相同的波长的光照下,①曲线光照强度最强,其次是③,最后是②.可以分析:A对应图1中②,B对应图1中①.

(2)将图2中装置由明处移至黑暗,即降低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产生ATP、[H]减少,C5化合物生成量减少,但C5化合物消耗量不变,则细胞中C5化合物的含量均会减少.

(3)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试分析图中影响de段是在0.4%的NaHCO3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是相同的,而且de段的光照强度未达到光饱和点,因此主要受横坐标的影响,即光照强度.df段是在0.8%的NaHCO3溶液中进行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是相同的,d点的光照强度比f点低,影响光反应阶段,则光反应强度降低,则光反应阶段的产物O2、ATP和NADPH的生产量将减少.

故答案为:(1)②①B    

(2)减少 

(3)光照强度   O2、ATP和NADPH

解析

解:(1)试管中气泡是氧气,试管中水越多说明产生的氧气量越少,光合作用越弱.根据图1发现,A试管中气泡量最少,B试管的气泡量最多,C试管中气泡量较多,三个装置除了光照强度的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因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照强度的因素.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430~450nm的蓝紫光和640~660nm的红橙光. 430~450nm的蓝紫光照射下的光照强度较640~660nm的红橙光的弱,所以选择光照的以红橙光为例,发现在相同的波长的光照下,①曲线光照强度最强,其次是③,最后是②.可以分析:A对应图1中②,B对应图1中①.

(2)将图2中装置由明处移至黑暗,即降低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产生ATP、[H]减少,C5化合物生成量减少,但C5化合物消耗量不变,则细胞中C5化合物的含量均会减少.

(3)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试分析图中影响de段是在0.4%的NaHCO3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是相同的,而且de段的光照强度未达到光饱和点,因此主要受横坐标的影响,即光照强度.df段是在0.8%的NaHCO3溶液中进行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是相同的,d点的光照强度比f点低,影响光反应阶段,则光反应强度降低,则光反应阶段的产物O2、ATP和NADPH的生产量将减少.

故答案为:(1)②①B    

(2)减少 

(3)光照强度   O2、ATP和NADPH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在光照、色素等条件下完成了水的光解、ATP的合成和还原剂氢的产生.由此可判断出此过程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粒膜上即类囊体膜上.A错误;

B、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此膜上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B错误;

C、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变成电能(水光解不断失去电子形成电子流),再将电能转变成ATP和[H]中的活跃的化学能,C正确;

D、光反应所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而用于植物其他生命活动的ATP全部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有氧呼吸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