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共395题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叶绿体中色素不吸收绿光,因此绿光透光叶绿体的比例不是最小,反而是蓝紫光和红光由于被吸收利用,透光比例较低,A错误;
B、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膜,因此光反应相关酶和光合色素分布于其上,B正确;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在光反应中产生,因此产生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膜,C错误;
D、在日光下,叶片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错误.
故选:B.
(2014秋•许昌期末)A、B、C、D 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A添加品红色(红光和蓝光)光照,B添加绿色光照,C隔品红色滤光片,D隔绿色滤光片(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各盆植物长势最好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同一阳光照射的条件下,甲添加的品红色光,比单独在阳光下的光合作用有所增强,所以长势最旺;
B、B添加的是绿色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说属于无效光,相当于仅仅照射阳光;
C、C添加了品红色滤光片,这种滤光片只能让品红色光通过,其余的光很少或不能通过,光合作用相对较弱;
D、D添加的是绿色滤光片,这种滤光片只能让绿色光通过,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所以丁植物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因而长势最差.
结合以上分析长势从好到差的是:A>B>C>D.
故选:A.
为了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需要光、适宜温度和Mg2+,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是:
①配制培养基:1号(含蔗糖、水、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等),2号(不含Mg,其他成分与1号相同)
②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去除种子的胚乳,保留完整的胚.
③将胚接种在灭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得到小麦幼苗,如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X和Y应该是______、______.
(2)在此实验中的因变量可通过______来检测.
(3)在该实验设计中,为什么每组要接种50粒种子的胚而不是1粒种子的胚?______.
(4)实验中为何不采用完整种子,而要去掉胚乳?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生物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可判断表中的X应该是2号,Y应该是光照16h/d、25℃.
(2)由于叶绿素能使叶片呈绿色,所以探究叶绿素的形成可通过观察幼苗叶片颜色来检测.
(3)如果样本数太少,会因为偶然误差严重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在该实验设计中,每组要接种50粒种子的胚而不是1粒种子的胚,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4)小麦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在实验中要去除种子的胚乳,达到排除胚乳所含的Mg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干扰,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1)2号 光照16h/d、25℃
(2)观察幼苗叶片颜色(或纸层析法分离叶片色素,观察色素带)
(3)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4)种子的胚乳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Mg
解析
解:(1)根据生物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可判断表中的X应该是2号,Y应该是光照16h/d、25℃.
(2)由于叶绿素能使叶片呈绿色,所以探究叶绿素的形成可通过观察幼苗叶片颜色来检测.
(3)如果样本数太少,会因为偶然误差严重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在该实验设计中,每组要接种50粒种子的胚而不是1粒种子的胚,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4)小麦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在实验中要去除种子的胚乳,达到排除胚乳所含的Mg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干扰,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1)2号 光照16h/d、25℃
(2)观察幼苗叶片颜色(或纸层析法分离叶片色素,观察色素带)
(3)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4)种子的胚乳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Mg
在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微管束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由外到内依次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
故选:D.
光反应进行的部位是在叶绿体的( )的薄膜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都不发生光合作用,AB错误;
C、叶绿体基质发生光合作用暗反应,C错误;
D、光反应进行的部位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