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共93题
6.某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金属铝与铜盐溶液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实验1没有明显现象,只能说明反应没发生,客观事实是金属活泼性是铝大于铜。
B.实验2生成红色固体的反应是3Cu2++2Al=3Cu+2Al3+。
C.由实验1、2的对比实验可知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导致的。
D.铝片在等H+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反应时,由实验可知溶液中的含有Cl-时,反应的速率更快,因此是在盐酸中反应更快。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实验1可知金属铝的活泼性强于金属铜。B选项中方程式左右电子不守恒故方程式书写错误。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同是导致实验1、2 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且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均为的盐酸和硫酸反应,显然是在盐酸中反应更剧烈。
易错点
方程式两边的电子个数应该相等。
知识点
20. 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2是红棕色气体;X与氢元素可形成XH3;Z基态原子的M层与K层电子数相等;R2+离子的3d轨道中有9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Z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
(2)XY2- 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R2+的水合离子中,提供孤电子 对的原子是 。
(3)Z与某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下图所示,晶胞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比是 。
(4)将R单质的粉末加入XH3的浓溶液中,通入Y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正确答案
(1)1s22s22p4 Cl
(2)V形 O
(3)2:1
(4)2Cu+8NH3·H2O+O22[Cu(NH3)4]2++4OH-+6H2O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下列除杂操作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
解析
A、氯化钠可以让硬脂酸钠发生盐析,进一步和甘油过滤即可以分离,故A正确
B、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反应,不能将二氧化碳留下来,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可以和乙酸发生中和反应,还可以和乙酸乙酯发生酯的水解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苯酚和溴水发生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和有机溶剂苯是互溶的,不能过滤分离,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题目难度不大,除杂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如B项中二氧化碳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二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题目中C、D都引入新杂质.
易错点
1、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
知识点
13.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哪种过量,都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①碳酸钠溶液与盐酸
②硫酸铝溶液与氨水
③二氧化碳气体与苯酚钠溶液
④硝酸银溶液与氨水
⑤碘化亚铁溶液与氯水
⑥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正确答案
解析
①碳酸钠少量时发生的反应为CO 3 2- +2H + =CO 2 ↑+H 2 O;碳酸钠过量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 32- +H + =HCO 3 - ,所以量不同反应不同,故①不符合;
②硫化氢气体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量无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 +H 2 S=S↓+2Fe2+ +2H + ,故②符合;
③硫酸铝溶液与氨水的反应只有,Al 3+ +3NH 3 •H 2 O=Al(OH) 3 ↓+3NH 4 + 与量无关,故③符合;
④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反应,氨水多时生成银氨溶液,氨水少时生成氢氧化银沉淀,所以量不同产物不同,反应不同,故④不符合;
⑤Fe 2+ >I - 的还原性氯水的量的多少不同,反应进行的程度不同,少量氯水时只氧化亚铁离子,氯水过量氧化亚铁离子后继续氧化碘离子,故⑤不符合;
⑥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Ca 2+ +HCO 3 - +OH - =CaCO 3 ↓+H 2 O,与量无关,故⑥符合;综上所述②③⑥符合;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①碳酸钠少量时发生的反应为CO 3 2- +2H + =CO 2 ↑+H 2 O;碳酸钠过量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 32- +H + =HCO 3 - ,所以量不同反应不同,故①不符合;
②硫化氢气体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量无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 +H 2 S=S↓+2Fe2+ +2H + ,故②符合;
③硫酸铝溶液与氨水的反应只有,Al 3+ +3NH 3 •H 2 O=Al(OH) 3 ↓+3NH 4 + 与量无关,故③符合;
④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反应,氨水多时生成银氨溶液,氨水少时生成氢氧化银沉淀,所以量不同产物不同,反应不同,故④不符合;
⑤Fe 2+ >I - 的还原性氯水的量的多少不同,反应进行的程度不同,少量氯水时只氧化亚铁离子,氯水过量氧化亚铁离子后继续氧化碘离子,故⑤不符合;
⑥碳酸氢钙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Ca 2+ +HCO 3 - +OH - =CaCO 3 ↓+H 2 O,与量无关,故⑥符合;综上所述②③⑥符合;
易错点
定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知识点
6.25℃时,已知
现取10.6 g Na2CO3 与盐酸混合所得的一组体积为1 L 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在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溶液粒子浓度大小与PH的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然后结合图象和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A项,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离子应该满足关系式c(Na+)+c(H+)=2c(CO32-)+c
(OH-)+c(Cl-)+c(HCO3-),错误
A项,pH=4,说明反应中有CO2生成,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H2CO3)+c(HCO3-)+c(CO32-)<0.1 mol•L-1,错误
C项,根据图象可知pH=8时,溶液中碳酸氢钠的浓度远远大于碳酸钠的浓度,这说明反应中恰好是生成碳酸氢钠,则根据物料守恒可知2[c(H2CO3)+c(HCO3-)+c(CO32-)]=2c(Cl-)=c(Na+),则c(H+)+2c(H2CO3)+2c(HCO3-)=c(OH-)+c(Cl-),故C错误
D项,PH=11时,c(HCO3-)=0.02mol/L,c(CO32-)=0.08mol/L, c(H+)=10-11mol/L由水的离子积常数可得c(OH-)=10-3mol/L,所以K= [c(HCO3-)·c(OH-)]/ c(CO32-)=(0.02 mol/L×10-3mol/L)/ 0.08mol/L=2.5×10-4 ,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图像可知溶液粒子浓度大小与PH的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然后结合图象和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A项,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离子应该满足关系式c(Na+)+c(H+)=2c(CO32-)+c
(OH-)+c(Cl-)+c(HCO3-),错误
A项,pH=4,说明反应中有CO2生成,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H2CO3)+c(HCO3-)+c(CO32-)<0.1 mol•L-1,错误
C项,根据图象可知pH=8时,溶液中碳酸氢钠的浓度远远大于碳酸钠的浓度,这说明反应中恰好是生成碳酸氢钠,则根据物料守恒可知2[c(H2CO3)+c(HCO3-)+c(CO32-)]=2c(Cl-)=c(Na+),则c(H+)+2c(H2CO3)+2c(HCO3-)=c(OH-)+c(Cl-),故C错误
D项,PH=11时,c(HCO3-)=0.02mol/L,c(CO32-)=0.08mol/L, c(H+)=10-11mol/L由水的离子积常数可得c(OH-)=10-3mol/L,所以K= [c(HCO3-)·c(OH-)]/ c(CO32-)=(0.02 mol/L×10-3mol/L)/ 0.08mol/L=2.5×10-4 ,D正确。
A选项不正确,B选项不正确,C选项不正确,所有选D选项。
易错点
本题考查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属于综合性试题的考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题的关键是在明确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好几种守恒关系,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然后结合图象和题意灵活运用即可,难度中等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