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是( )。

A.喂养问题
B.胆红素脑病
C.有感染的危险
D.体温升高
E.皮肤黄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新生儿黄疸[重点等级] ★★★★★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4 分

下图为“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示意图”。其中专线穿过的张茅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超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由于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工程的安全风险和施工难度世界罕见。据此回答21~22题。

21.造成张茅隧道工程艰险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处我国大的地层断裂带,地层构造不稳定

B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开挖大断面隧道时非常容易变形塌方

C需穿越的山体主要为背斜构造,岩体承压能力较差

D石质隧道,距离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

22.郑西客运专线的开通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拉近西部大城市和中部大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B加强煤炭的外运能力,促进能源的跨地区调配

C促进中西部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带动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抓住题干给的材料和仔细观察图

考查方向

考查地质构造的知识

解题思路

建隧道经过的地质条件很恶劣,图中的山体构造是背斜

易错点

容易忽略山体的构造

教师点评

中度题目,容易被材料干扰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考查方向

考查交通运输线带来的影响

解题思路

联系当地的经济实际情况,交通线开通后会带来当地的经济什么的变化

易错点

是选“不正确”的,容易粗心看错

教师点评

容易到宝宝不会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6 分

材料一  雅西高速公路东起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素有“天漏”之称的雅安,西到降水集中的四川凉山州冕宁县(靠近西昌)。全长240千米,总投资约206亿元。整条高速公路线展布在崇山峻岭之间,山峦重叠,地势险峻。全线桥隧比高达55%,全线有桥梁270座,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拥有“中国最美高速公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路”“中国真正的天路”等一系列称号。

   

材料二  雅西高速公路是(北)京昆(明)高速在四川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到东南亚的南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它将物产富饶的攀(枝花)西(昌)地区同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三  在雅西高速的长下坡路段,常可以看见紧急避险车道,如下图(1),下图(2)为其平面布置图。可以给刹车失灵,车速过快的车辆提供较安全的减速、停车的作用。

图(1)

图(2)

36.简述雅西高速被称为“中国真正的天路”的原因。

37.2012年4月,雅西高速试运营,凤凰卫视、四川天府早报等媒体均以《奔向阳光》为题,从雅安到西昌作了全景报道;结合材料一试分析记者为什么说从雅安到西昌是奔向阳光。

39.结合材料二,简析雅西高速建成通车的经济意义。

40.根据材料三,说明紧急避险车道能够避险的基本原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该公路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区,很多路段都由高大的桥梁构成,穿行于空中;所以被称为“真正的天路”

解析

从材料和图示中可以得出,雅西高速公路,位于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区,桥隧占路的比例大,像在空中修路,穿行于空中,故称为天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交通线特征的成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获取整条高速公路线展布在崇山峻岭之间,山峦重叠,地势险峻。全线桥隧比高达55%,全线有桥梁270座,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拥有“中国最美高速公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路”“中国真正的天路”等一系列称号。故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材料中的雅西高速公路位于海拔高,架桥多,故被称为天路。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交通线特征的成因,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低,常与地形,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处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多阴雨天气,日照缺乏;西昌雨季集中,晴天较多,且地处(川西/青藏)高原,大气洁净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丰富所以从雅安到西昌是“奔向阳光”。

解析

根据题意和材料,说明雅安光照弱的原因,西昌光照强的原因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国地理,气候、光照等自然地理特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一中即可得出,雅安被称为“天漏”之地,说明其降水多,多阴天,缺乏光照,西昌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干净,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光照强,亮度大,故从雅安到西昌被称作“奔向阳光”

易错点

根据材料和题意,从雅安到西昌被称为“奔向阳光”,说明雅安光照少,西昌光照强即可。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特征的光照,气候,天气等知识。

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农业,新能源的利用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雅西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动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完善国家和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畅通四川省南北进出川高速通道;改善沿线区域交通条件,推进攀西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旅游人文资源带开发;进一步改善四川省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沿线工业化和城市化。

解析

交通线修建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结合材料中的实际情况分析回答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交通线的地理意义,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交通线修建地理意义,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国家战略等意义。雅西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动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完善国家和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畅通四川省南北进出川高速通道;改善沿线区域交通条件,推进攀西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旅游人文资源带开发;进一步改善四川省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沿线工业化和城市化。

易错点

交通线修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交通线修建的意义,

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低,常与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大坡度且呈上坡的避险车道和制动坡床让车速迅速下降;颗粒粗大的碎石阻力(摩擦力)较大,利于车辆停下;厚厚的碎石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可以对急剧停止的车辆和乘客起保护作用。

解析

根据避险车道的坡向和避险车道铺设粗石的作用即可得出答案。

考查方向

考查交通线修建的地理原理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布置紧急避险车道,可以给刹车失灵,车速过快的车辆提供较安全的减速、停车的作用。避险车道为上坡车道,同时避险自动坡床是由粗大的碎石铺设,可以增加路面与车轮的摩擦,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保护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易错点

避险车道的坡向和避险坡床的铺设物质的作用。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交通线修建,所利用的原理,

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低,常与地形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依据公路工程的专业特点,安全管理分为( )等。

A.电气作业管理
B.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
C.陆地工程的安全管理
D.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
E.高空工程的安全管理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2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藏民族多食用牛羊肉、奶制品,油脂多,不易消化,而茶具有化油去腻的作用,同时兼有保健功效,因而茶在藏区很受欢迎,可谓“不可一日无茶”。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现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茶马古道已经逐渐消失。图5为茶马古道示意图。

12.分析藏区与西南其他地区茶马交易的原因。(10分)

13.分析茶马古道的意义。(8分)

14.简析茶马古道消失的原因。(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藏区属高寒地区,蔬菜缺乏,奶肉是藏民的主食。(2分) 但藏区不产茶。(2分)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且储存时间长,故藏民喜喝酥油茶(2分),而在内地产茶(2分),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2分)

解析

首先是藏民喜欢喝酥油茶。藏区属高寒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奶、肉是藏民的主食。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饮茶能够帮助分解脂肪,故藏民喜喝酥油茶。但藏区不产茶而产良马。在内地需要大量的骡马。川、滇等南方各地具有暖湿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盛产茶叶,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考查方向

区域贸易发展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解题思路

根据区域资源的差异性和需求性,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资源分布的差异性和供需关系,贸易之间的互补性。

教师点评

考查材料信息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和经济交流,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每点2分,共8分,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给分)。

解析

茶马古道连接了两区域,成为一大交通线,带动了沿线和两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文化的交流和民族间的交流,区域协作,祖国统一。

考查方向

交通线的意义。

解题思路

交通线存在的意义,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易错点

茶马古道两大民族之间的交通贸易之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多方面的影响

教师点评

考查材料分析和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公路、铁路的修建,使茶马古道的交通地位下降(2分);茶源地增多,使雅安茶产区地位下降(2分);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和茶马古道的作用,图示交通线的增加,降低了茶马古道的地位,且增加了藏族地区茶叶的来源渠道,导致茶马古道的衰落。

考查方向

交通线衰落的原因。

解题思路

根据图示材料,和茶马古道的作用,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根据材料信息显示,获取交通线路的增加,增加了藏民获取茶叶的渠道,而且更加便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43.(十六)读关于西雅图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

西雅图濒临普吉特湾,始建于1852年,是美国西北部重要工商业城市与港口,是美国本土通向亚太国家的门户。

西雅图是个多民族的城市,亚裔占13.1%。目前,西雅图仍是美国最适合移民定居的城市之一。

西雅图地区拥有多个领先的经济体,如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供应商微软、航空航天巨头波音、美国最大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等公司总部都在西雅图。

试根据图文资料从西雅图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方面,简析西雅图港口发展的有利条件、当地不同历史时期主导产业发展的促进因素。(13分)

正确答案

西雅图建设海港的自然与人文条件:西雅图濒临联通太平洋的普吉特湾,港阔水深,不冻不淤(2分);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实现海陆联运(2分);港口腹地经济发达(1分),面向亚太国家,市场广大,海运需求大(1分)

西雅图气候、地形特征对19世纪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西雅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1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合森林生长(1分),为木材工业提供大量原材料(1分)

西雅图人文条件对20世纪下半叶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西雅图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移民中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当地科技发达、经济实力雄厚;交通运输、通信业发达,促进高科技产业如飞机制造、信息产业等的发展(任答4点,4分)

解析

西雅图建设海港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从地理位置、陆域条件、水域条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情况、腹地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19世纪西雅图产业以木材工业为主,木材工业属于原料加工业,所以分析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因素就是分析森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根据西雅图周边环境简图可以分析出西雅图森林广布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0世纪西雅图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下半叶以飞机制造业、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产业为主,影响这些产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科技、交通、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西雅图港口发展的有利条件、当地不同历史时期主导产业发展的促进因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西雅图建设海港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从地理位置、陆域条件、水域条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情况、腹地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19世纪西雅图产业以木材工业为主,木材工业属于原料加工业,所以分析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因素就是分析森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根据西雅图周边环境简图可以分析出西雅图森林广布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0世纪西雅图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下半叶以飞机制造业、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产业为主,影响这些产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科技、交通、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

易错点

回答时注意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知识点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材料选择 · 12 分

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6-8题。

6.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7.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D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8. 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A方便游人观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御地震台风

D利于桥隧转换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A、C都与事实相反;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的原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

易错点

本题答题时应掌握隧道建设的特点,成本高难度大,隧道不透明,无法欣赏水下风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澳门的物流业并非区域主导地位;大桥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澳门的物流业并非区域主导地位;大桥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

易错点

本题易错选B,大桥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太大,故B错误,大桥的建设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方便游人观景,专门建有观景台,不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A错。隧道两侧的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为桥梁和隧道转换提供场所,D对。该大桥建设为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50多公里长,通过时间短,旅客不需休息,B错。整个大桥建设均需考虑抵御地震和台风,并非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方便游人观景,专门建有观景台,不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隧道两侧的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为桥梁和隧道转换提供场所;该大桥建设为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50多公里长,通过时间短,旅客不需休息;整个大桥建设均需考虑抵御地震和台风,并非人工岛的主要功能。

易错点

本题容易误选B,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通过需要的时间短,中途不需要休息,故B错误;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利于桥隧转换。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26.该高铁建设的意义有()

A促进苏北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B加快沿线地区农副产品出口

C促进江苏区域均衡发展

D缓解京沪高铁运输压力

正确答案

C,D

解析

高铁是客运,对于苏北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无影响,也不会加快沿线地区农副产品出口,AB错。可以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使江苏南北更均衡发展,同时可以分散京沪高铁客流,缓解京沪高铁压力,CD对。

考查方向

交通运输线意义

解题思路

依据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意义分析

易错点

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意义掌握不准确

知识点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  与青海比较,四川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平均海拔高度大

C水运比重小

D综合运输网密度小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与青海比较,四川处四川盆地,周围群山环绕,盆地内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青海处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小,故选A。

考查方向

主要考查我国区域间的差异。

解题思路

1、与青海比较,四川处四川盆地,周围群山环绕,盆地内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海拔低;青海处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小,海拔高。 

2、交通运输耗能在山区比平原、高原地区更大,因为山区地形起伏大,道路曲折所致。

易错点

学生对交通运输耗能大小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理解不清容易导致对选项A淘汰。

知识点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3.三元桥建成于1984年,是北京市重要的交通节点。在2015年11月13日晚,进行“换梁疗伤(桥梁整体置换)”,整体置换工作仅仅持续了43小时。据此,回答第13题。三元桥的改造

A.改变了区域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

B以加宽桥面、增加引桥为主要工程

C利用GIS、RS进行精确的空间定位

D技术高、工程短、对交通影响较小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三元桥的改造,不可能改变地域联系方式,它以桥梁置换为重点,需要GPS技术空间定位而非RS技术,所以A、B、C选项皆为错误选项,置换工程仅仅用时43小时足以说明D选项正确; 

考查方向

交通运输建设及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解题思路

注意找在背景材料中找准关键词“整体置换工作仅仅持续了43小时”,提取有效信息

易错点

B选项错误.,对GIS、RS、GPS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辨不清

知识点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