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 共1230题
(五) 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为一般工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9年度发生或发现如下事项:
(1) A公司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对一台管理用机器设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原价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不考虑净残值因素)。由于技术进步的原因,从2009年1月1日起,A公司决定对原估计的使用年限改为5年,同时改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2) A公司有一项投资性房地产,此前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至2009年1月1日,该办公楼的原价为4000万元,已提折旧24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100万元。2009年1月1日,A公司决定采用公允价值对出租的办公楼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楼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800万元。假定2008年12月31日前无法取得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税法与会计的折旧额相同。
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
A.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B.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改变
C.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D.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选项B,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某企业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2010年1月1日购入一幢建筑物用于出租。该建筑物的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10年应该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12
B.20
C.12.38
D.10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购入的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时,其会计处理同固定资产一样。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所以2010年应该计提折旧的时间为11个月。2010年计提折旧=(300-30)÷20×11÷12=12.38(万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茂林公司属于工业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假定售价中不含增值税,商品销售时,同时结转成本。本年利润采用表结法结转。2011年11月30日损益类有关科目的余额如下表所示 2011年12月份茂林公司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600万元,增值税税额102万元。收到一张不带息的商业承兑汇票600万元,剩余价款已收到并存入银行。该批商品的实际成本为400万元。
(2)本月发生应付职工薪酬200万元,其中生产工人100万元,车间管理人员10万元,厂部管理人员20万元,在建工程人员70万元。代扣个人所得税10万元后,用银行存款支付职工薪酬。
(3)本月摊销出租无形资产成本20万元。
(4)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2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
(5)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
(6)本月收到增值税返还款40万元。
(7)该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1400万元。
(8)2011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为5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为25万元;2011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为7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为1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事项。
(9)茂林公司20]0年营业收入为3000万元,营业利润为900万元。
要求:
(1)编制茂林公司2011年12月份业务(1)―业务(6)相关的会计分录;
(2)编制茂林公司2011年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3)编制茂林公司2011年度利润表。
(4)计算茂林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1)①借:应收票据 600
银行存款 102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
贷:库存商品 400
②借:生产成本 100
制造费用 10
管理费用 20
在建工程 7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1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0
借:应付职工薪酬 190
贷:银行存款 190
③借:其他业务成本 20
贷:累计摊销 20
④借:资产减值损失 60
贷:坏账准备 20
存货跌价准备 40
⑤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⑥借:银行存款 40
贷:营业外收入 40
(2)借:所得税费用 31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75―5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25―15)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350(1400×25%) 利润表编制单位:乙公司 2011年度 单位:万元
营业收入增长率=(3800-3000)÷3000×100%≈26.67%
营业利润增长率=(1200-900)÷900×100%≈33.33%。
解析
暂无解析
某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该公司2008年发生或发现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均具有重大影响),会影响2008年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年初余额的有( )。
A.发现2007年漏记管理费用100万元
B.在首次执行日,将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由15年改为11年
C.2007年应确认为资本公积的5000万元计入了2007年的投资收益
D.在首次执行日,对于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且该日之前尚未计入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应当增加该项资产成本,并确认相应的负债;同时补提折旧
E.对于有确凿证据表明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正确答案
A,C,D,E
解析
[解析] 选项A、C属于前期重大差错,选项D、E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均会影响2008年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年初余额;选项B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所以不会影响2008年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年初余额。
下列事项中,影响“资本公积”科目金额的有( )。
A.债务重组中债务转为股本时转换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股本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
B.企业增发股票形成的股本溢价
C.自用固定资产转换为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D.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E.资产负债表日,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属于无效套期的)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析] 选项C,固定资产折旧与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等对应结转,不影响资本公积;选项E,资产负债表日,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属于无效套期的,借记或贷记有关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甲公司的财务经理在复核20×1年度财务报表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正确性难以作出判断:
(1)由于企业投资策略的改变,20×1年1月1日,甲公司将所持有的乙公司股票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20×1年1月1日,甲公司所持有乙公司股票共计300万股,其中200万股系20×0年1月5日以每股12元的价格购入,支付价款24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8万元;100万股系20×0年10月18日以每股11元的价格购入,支付价款11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4万元。20×0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0.5元。甲公司估计该股票价格为暂时性下跌。
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持有的乙公司股票按照年末公允价值进行了后续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1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
(2)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20×1年6月30日决定将某项生产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不变。该生产设备系甲公司20×0年3月31日购入并投入使用的,购入时的价值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考虑到关于该项设备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出现更新换代的事实已经在20×0年12月31日获悉,故将该项设备折旧方法的变更从20×1年1月1日开始适用。
该生产设备主要用于生产A产品,当期用该生产设备生产的A产品80%已经对外售出,另外20%形成期末库存商品。
(3)因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甲公司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整合,决定从20×1年1月1日起,将以职工自愿方式,辞退其原某生产车间的职工,并向每人支付10万元的补偿。辞退计划已与职工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当年12月10日经董事会正式批准。该辞退计划将于下一个年度内实施完毕。经预计,10人接受该辞退计划的概率为10%,12人接受的概率为30%,15人接受的概率为60%。甲公司按照或有事项有关计算最佳估计数的方法,预计补偿总额为150万元,20×9年甲公司确认了制造费用和预计负债各150万元。期末,该制造费用已经分摊结转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4)甲公司有A、B两处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20×1年1月1日起,甲公司考虑到B处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越来越成熟,有关B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可以随时获取,故将B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由于20×1年1月1日之前的公允价值信息无法获取,甲公司将该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甲公司拥有的B投资性房地产系一栋专门用于出租的厂房,于20×0年2月20日建造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用于出租,成本为6000万元。甲公司对出租厂房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出租厂房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计提折旧,预计使用2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20×1年1月1日,B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5900万元。20×1年12月31日,B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5800万元。
(5)20×1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购入丙公司发行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35万张,支付价款3500元。该债券每张面值100元,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6%,利息于每年末支付。甲公司将购入的丙公司债券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所持有丙公司债券的50%予以出售,并将剩余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剩余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850元。除丙公司债券投资外,甲公司未持有其他公司的债券。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本题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3),判断甲公司的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首先,辞退福利应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并且无论辞退的是哪个部门的员工,都应该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其次,最有可能接受辞退计划的职工人数=10×10%+12×30%+15×60%=13.6(人),预计补偿总额=13.6×10=136(万元)。更正的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36
预计负债 150
贷:库存商品 150
应付职工薪酬 136
解析
暂无解析
(五) 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为一般工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9年度发生或发现如下事项:
(1) A公司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对一台管理用机器设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原价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不考虑净残值因素)。由于技术进步的原因,从2009年1月1日起,A公司决定对原估计的使用年限改为5年,同时改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2) A公司有一项投资性房地产,此前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至2009年1月1日,该办公楼的原价为4000万元,已提折旧24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100万元。2009年1月1日,A公司决定采用公允价值对出租的办公楼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楼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800万元。假定2008年12月31日前无法取得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税法与会计的折旧额相同。
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
A.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B.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改变
C.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D.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选项B,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下列事项中,影响企业当期损益的有( )。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
B.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
C.期初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变更日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
D.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析] 选项B,转换日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选项C,变更日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留存收益。
甲公司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满足公允价值模式的特定条件,故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其发生的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4年5月5日,甲公司根据董事会所做的决议,同乙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将其自用的房产整体出租给乙公司,租期3年,每月租金为35万元,甲公司于20×0年取得该房产,其原值为4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预计净残值为0。
(2)20×7年4月30日,该房产的租赁合同到期,甲公司对该项房产进行资本化更新改造,以银行存款支付其支出共260万元。因乙公司对本房产有续约的意向,甲公司又与其续约2年,租赁期从更新改造完成之后的20×7年10月1日开始计算,每月租金仍为35万元。
(3)20×9年9月30日,该房产的租赁期满,甲公司将该房产以5000万元整体出售给乙公司,同时办妥其相关手续。
(4)该房产20×4年5月5日公允价值为4500万元,20×4年12月31日和20×5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均为4750万元,20×6年12月31日和20×7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均为49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所得税等相关税费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甲公司在20×7年其房产得到的利润总额为______万元。
A.135
B.245
C.260
D.395
正确答案
A
解析
20×7年该房产更新改造完成后账面价值=4750+260=5010(万元);20×7年该房产得到的利润总额=35×7+(4900-5010)=135(万元)。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7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6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为264万元,这些暂时性差异均不是因为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根据20×7年颁布的新税法规定,自20×8年1月1日起,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更为25%。甲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20×7年利润总额为790.894万元,当年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
(1) 20×7年1月1日,以1022.35万元自证券市场购入当日发行的一项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国债。该国债票面金额为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到期日为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
(2) 因违反税收政策需支付罚款40万元,款项尚未支付;
(3) 20×7年1月开始自行研发一项新技术,合计支出1000万元,费用化支出为2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金额为800万元,10月6日研发成功该专利技术,预计使用10年,企业按照直线法摊销计入管理费用,会计与税法规定的摊销方法和摊销年限均相同。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4) 20×7年7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某股票;支付价款260万元(假定不考虑交易费用)。甲公司将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
(5) 20×7年9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某股票;支付价款150万元(假定不考虑交易费用)。甲公司将该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
(6) 本期提取存货跌价准备210万元,期初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0;
(7) 本期预计产品质量保证费用50万元,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期初产品质量保证费用为0;
(8)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20×6年年末公允价值为1800万元(假定等于其成本),20×7年年末其公允价值跌至1600万元;
(9)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余额为1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企业允许税前扣除的合理职工薪酬为80万元;
(10)当年发生了200万元的广告费支出(款项尚未支付),发生时已经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甲公司2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
(11)20×7年1月1日存在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本期转回10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本期转回200万元。
其他资料:
(1) 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2) 税法规定,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
(3)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
1.分析、判断上述哪些事项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哪些事项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正确答案
事项3,20×7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800-800/10×3/12=780(万元),计税基础=800×150%-(800×150%)/10×3/12=117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事项4,20×7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计税基础为26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事项5,20×7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15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事项6,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10万元。
事项7,20×7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50万元,计税基础=50-50=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事项8,20×7年末,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计税基础为18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事项10,其他应付款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200-(200-1000×15%)=15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