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 共1652题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请结合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的哲学依据。(12分)
正确答案
①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阻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克服。
②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
③认识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表明改革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变革社会关系的事件推动社会的发展。(学生选取任意三个角度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审题是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范围比较广,需对知识进行整合。分析改革可从唯物论角度的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析。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认识论的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此题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比较熟练。
点评:做主观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句话是说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
正确答案
错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是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可见并不是说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2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北京市教委公布了高考改革的新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2016年高考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试内容更加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改革旨在改变目前英语笔试过重过难、教学负担较重的问题,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回归其语言工具的应有位置。对此,赞成者居多,但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要求理论联系实际,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1)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论证支持方的观点。
(2)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评析反对方的观点。
正确答案
(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学科的国际化人才对英语的要求不尽相同,不应该按照同一标准要求所有人。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原有考试方式使学生备考负担较重、“全民英语”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应该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
③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高考英语原有的考试方式弊大于利,应该进行改革。(每个观点4分)
(2)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高考英语降分虽然对学生有影响,但不是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和动力的必然因素。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降低分数必然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的观点过于绝对和主观。
③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性作用。英语是国际交流的语言工具,但不能把其视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才更为关键。(每个观点4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高考英语分数的调整为背景材料,以辨论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对题目要求要准确解读,选择一方观点进行分析,所运用的原理范围固定。可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分析支持方的观点;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客观性及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分析反对方的观点。
自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九年增长,其中谷物(稻谷、小麦、玉米)约占粮食总产量的九成。
(1)上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2)谷物相当于小麦而言是整体,相当于粮食而言是部分。从经济生活中例举一个能够说明“既是整体又是部分”的事例。
正确答案
(1)答案示例:自2003年以来,谷物单位面积产量持续上升,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持续下降。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大量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答案示例1:电子产品相对于电脑而言是整体,相对于工业制成品而言是部分。
答案示例2:第二产业相对于钢铁业而言是整体,相对于国民经济体系是部分。
(1)从图表不难发现2003年以来,第一产业就业人数逐渐下降,谷物单位面积产量持续上升。第一产业即农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能为第二产业即工业提供劳动力,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
(2)本问考查学生的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列举出具有整体和部分关系的事例。考生只要列举出具有这样关系的事例即可。
【考点定位】农业,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材料一:南京是江苏省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中心,是中国经济中心区域的重要枢纽城市。近年来,南京市的定位从原来的“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长三角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规划了创新驱动,精明增长,名城导向和协调发展战略。
材料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为南京这样的传统名城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新机遇,借助“物联网”,有利于南京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打造中国智慧型新城市。
问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南京市的定位从原来的“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长三角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物联网新技术推动“智慧南京”的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
(1)①整体统率部分。要求我们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南京市定位的调整就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充分的发挥了“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地位的作用。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状态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状态。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城市,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地位十分突出,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2)①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物联网”推动“智慧南京”就充分的体现了人们把握联系,利用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②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南京市借助“物联网”发展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充分的分析了各种条件,对于打造中国智慧型新城市起到积极意义。
注意设问,结合材料即可回答,注意命题的范围要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