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 共1652题
材料一 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新时期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材料二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条红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红线。地处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常州市近两年仅城区拆迁就有70万平方米,他们依靠规划、政策把群众利益处理好,没有出现一起突发事件。几年来年全市实现了群众来信来访、刑事案件发案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人大政协两会代表意见和贫困人口总量的“五个稳中有降”,常州市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尊重基层干部、尊重媒体,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和为贵”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谈谈常州市是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分)
正确答案
(1)①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从“和为贵”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人类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理想的认识的深化发展。(4分)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和为贵”思想的既克服又保留,是对古人和谐思想的“扬弃”,是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4分)
(2)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常州市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化解社会矛盾,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3分)
②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常州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善于抓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3分)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常州市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尊重媒体,坚持在发展中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3分)
略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广大农民勤劳致富,农村的马路宽了,房子高了,农民的口袋鼓了,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越来越富裕的生活。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2)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确答案
(1)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3分)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由之路。(3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改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分)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坚持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分)
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分)
略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材料一:历史昭示我们,不理性、不科学的文化立场和观念,对社会发展极具阻碍力。
其一是“文化自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四夷率土归王命”一直是根深蒂固的“天下观”,致使我们长期自满自大、固步自封、排他拒外,严重阻碍了历史转轨的可能性。
其二是“文化自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质疑和争论空前白热化,对待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否定与抛弃,表现出极大的思想自卑。一些社会精英高举“反传统”大旗,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有关知识,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共性错误予以评析。(12分)
正确答案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分)“文化自满”和“文化自卑”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上都犯了“一点论”的错误,是片面的。(1分)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应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分)“文化自满”和“文化自卑”都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本民族传统文化,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1分)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文化自满”和“文化自卑”都没有看到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影响、借鉴、交融,共同发展,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1分)
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有否定。(2分)“文化自满”和“文化自卑”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1分)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即辩证法,题目类型评析类,问题指向共性错误。题中文化自满和文化自卑两种观点,可以从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把文化自满和文化自卑看做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然后从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进行分析,最后文化自满和文化自卑是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应该坚持辩证否定。
江苏省N市市委市政府对该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并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上半年该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联系材料,说明市政府的上述举措体现的哲学道理。
正确答案
(1)市政府的举措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3)
(2)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3)
(3)改善民生的举措体现了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3)
(4)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3)
略
山东省诸城市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体做法是:按照地域相近、便于服务等原则,把全市1 200多个村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在社区中选择一个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村庄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中心通过设立卫生服务站、警务室、便民超市、文化活动室及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一揽子”服务机构,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进村入户,把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整合进社区,初步打破了公共产品服务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推动了社区内村庄的融合聚集,加快了城镇化步伐。
诸城市以社区服务重建乡村的做法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9分)
正确答案
①联系是普遍的,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诸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把全市1 200多个村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把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整合进社区,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3分)
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诸城市借助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引导有关部门和企业进村入户,并加强了社区内村庄间的联系。(3分)
③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诸城市通过对乡村及公共服务的优化组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3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如何体现题型,本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就本题来讲需要联系的观点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联系的观点有联系是普遍的,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再在材料中找到相应的语言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