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痴呆的治疗大法是

A.开窍醒神,祛邪补虚
B.解郁散结,补虚益损
C.理气解郁,畅达神机
D.调整阴阳,泄火豁痰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痴呆的治疗当以开郁逐痰、活血通窍、平肝泻火治其标,补虚扶正、充髓养脑治其本。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心血瘀阻型心痛的症状特点是

A.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B.胸痛彻背,感寒痛甚
C.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剧而无休
D.胸闷如窒而痛,肢体沉重
E.胸闷隐痛、时作时止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点评析] 1.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1)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诱发胸痹心痛。(2)病机关键在于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病性有虚实两方面,常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3)病情发展,可见:瘀血闭阻心脉,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而表现为心动悸,脉络代,甚至脉微欲绝;心肾阳衰,水邪泛滥;凌心射肺而为咳喘、水肿。
3.临床表现: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证候特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表现为胸骨后或左胸发作性闷痛,不适,甚至剧痛向左肩背沿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放射,持续时间短暂。多伴有短气乏力,自汗心悸,甚至喘促,脉结代。多数患者休息或除去诱因后症状可以缓解。胸痛持续时间多为数秒钟至15分钟之内。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休息或服药后仍不能缓解,伴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结代,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为真心痛的证候特征。
4.鉴别诊断:(1)胃痛: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并多伴有消化系统症状。 (2)胸痛、胁痛。
5.辨证要点:(1)辨疼痛部位。(2)辨疼痛性质。(3)辨疼痛程度、持续时间。
6.治疗原则: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其治疗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补虚与祛邪的目的都在于使心脉气血流通,通则不痛,故活血通络法在不同的证型中可视病情,随证配合。
7.分证论治:(1)寒凝心脉,温经散寒,活血通痹;当归四逆汤;阴寒极盛,治以温阳逐寒止痛,方用乌头赤石脂丸。(1)气滞心胸,疏调气机,活血舒脉;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4)瘀血痹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5)心气不足,补养心气,鼓动心脉;保元汤。(6)心阴亏损,滋阴清热,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7)心阳不振,补益阳气,温振心阳;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痹证的治法有

A.祛邪通络
B.养血活血
C.补肾温阳
D.健脾益气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释] 痹证的基本治疗: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后期还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心血瘀阻型心痛的症状特点是()

A.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B.胸痛彻背,感寒痛甚 
C.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剧而无休 
D.胸闷如窒而痛,肢体沉重 
E.胸闷隐痛、时作时止

正确答案

A

解析

1.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1)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诱发胸痹心痛。(2)病机关键在于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病性有虚实两方面,常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3)病情发展,可见:瘀血闭阻心脉,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而表现为心动悸,脉络代,甚至脉微欲绝;心肾阳衰,水邪泛滥;凌心射肺而为咳喘、水肿。
3.临床表现: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证候特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表现为胸骨后或左胸发作性闷痛,不适,甚至剧痛向左肩背沿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放射,持续时间短暂。多伴有短气乏力,自汗心悸,甚至喘促,脉结代。多数患者休息或除去诱因后症状可以缓解。胸痛持续时间多为数秒钟至15分钟之内。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休息或服药后仍不能缓解,伴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结代,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为真心痛的证候特征。
4.鉴别诊断:(1)胃痛: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并多伴有消化系统症状。 (2)胸痛、胁痛。
5.辨证要点:(1)辨疼痛部位。(2)辨疼痛性质。(3)辨疼痛程度、持续时间。
6.治疗原则: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其治疗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补虚与祛邪的目的都在于使心脉气血流通,通则不痛,故活血通络法在不同的证型中可视病情,随证配合。
7.分证论治:(1)寒凝心脉,温经散寒,活血通痹;当归四逆汤;阴寒极盛,治以温阳逐寒止痛,方用乌头赤石脂丸。(1)气滞心胸,疏调气机,活血舒脉;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4)瘀血痹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5)心气不足,补养心气,鼓动心脉;保元汤。(6)心阴亏损,滋阴清热,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7)心阳不振,补益阳气,温振心阳;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哪些

正确答案

其一,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其二,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运用《内经》以来的有关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病因病机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创造性地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其三,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确立,不仅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使外感病的治疗有规律可循.也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其四,制定了诸如治病求本、扶下祛邪、调理阴阳等若干基本治则,并首次全面运用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其五,创制和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其六,记载了汤剂、丸剂、含咽剂、灌肠剂、肛门等不同的剂型,为中药制剂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伤寒论》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为后世临床学的发展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下一知识点 : 三因制宜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