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14 分

近年来,有关肿瘤细胞特定分子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迅速。研究发现,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种受体,由原癌基因过量表达会持续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启动细胞DNA的复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原癌基因过量表达的肿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来源于受精卵的分裂与分化。正常情况下,体细胞核遗传信息相同的原因是          。

(2)通过检测原癌基因的          和          可判断其是否转录和翻译。检测成人多种正常组织后,发现原癌基因只在乳腺、呼吸道等上皮细胞中有微弱表达,这说明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测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          。

(4)制备该单克隆抗体时,免疫动物的抗原可以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之后在适当的信号作用下增殖分化为          和          。

(5)用该单克隆抗体处理原癌基因过量表达的某肿瘤细胞株,发现其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          。

正确答案

(1)亲代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合成的mRNA  蛋白X  原癌基因X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3)维持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4)蛋白X  浆细胞   记忆细胞

(5)该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蛋白X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蛋白X介导的信号传导

解析

(1)体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2)转录是合成信使RNA的过程,而翻译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虽然各种体细胞中都有原癌基因,但只有一定的细胞才表达,这说明原癌基因X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通过题目信息可知,原癌基因是通过控制受体蛋白的合成来控制细胞内信号传导,启动DNA的复制;

(4)由于原癌基因X能维持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5)由于抗体能与抗原(蛋白X)结合,而蛋白X为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阻断了信号传导。

知识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9 分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问题。

pIJ702是一种常用质粒(图20),其中tsr为硫链丝菌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mel是黑色素合成基因,其表达能使白色的链霉菌菌落变成黑色菌落;而限制酶CLaⅠ、BglⅡ、PstⅠ、SacⅠ、SphⅠ在pIJ702上分别只有一处识别序列。

(1)质粒DNA分子中的两条链靠_____键维系成双链结构。

(2)以SacⅠ和SphⅠ切取的目的基因置换pIJ702上0.4kb(1kb=1000对碱基)的SacⅠ/SphⅠ片段,构成重组质粒pZHZ8。上述两种质粒的限制酶酶切片段长度列在表4中。由此判断目的基因内部是否含有BglⅡ切割位点,并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pIJ702上含mel基因的ClaⅠ/PstⅠ区域长度为2.5kb,若用ClaⅠ和PstⅠ联合酶切pZHZ8,则参照表4数据可断定酶切产物中最小片段的长度为_____kb。

(4)不含质粒的链霉菌在含硫链丝菌素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如表5所示。若要筛选接纳了pIJ702或pZHZ8的链霉菌细胞,所需的硫链丝菌素最小浓度应为_____μg/mL(填写表格中给定浓度);含有重组质粒pZHZ8的菌落呈______色。

(5)上述目的基因来源于原核生物,其蛋白质编码序列(即编码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序列)经测定为1256对碱基,试判断对这段序列的测定是否存在错误:_____,并说明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1)氢

(2)含有,据表4和题意,pIJ702上原有的一个BglⅡ位点被目的基因置换后,pZHZ8仍被BglⅡ切为线状,故目的基因中必然含有一个BglⅡ位点。

(3)0.3

(4)5             白

(5)错误            因为原核生物决定每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为三联密码,所以基因的编码碱基序列应为3的整数倍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

(1) 质粒中的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的化学键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2) p1J702上原有的一个BglⅡ位点被目的基因置换后,pZHZ8仍被BglⅡ切为线状,故目的基因中必然含有一个BglⅡ位点。

(3) 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重组质拉pZHZ8中含有两个ClaI和PstI的酶切位点,因为PIJ702上含mel基因的ClaI/PstI区域长度为2.5kb,而只用ClaI切割后片段为2.2kb和4.5kb,而只用PstI切割后片段长度为1.6kb和5.1 kb,因此两种限制酶都用时,得到的最短片段为(2.5一2.2)=0.3 (kb)。

(4) 从不含质粒的链霉菌在含硫链丝菌素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表格可以看出,硫链丝菌素浓度低于5μg/mL时,链霉菌能够生长,因此所需的硫链丝菌素最小浓度应为5uμg/mL; mel是黑色素合成基因,其表达能使白色的链霉菌菌落变成黑色菌落,由于mel基因被替换后,链霉菌菌落不能变黑,而成为白色。

(5) 原核生物的编码区是连续的,由于决定每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为三个相连的碱基,所以基因的编码碱基序列应为3的整数倍,而基因中1265对碱基转录成的mRNA含有从起始密码到终止密码有1265个碱基,不能被3整除,故测序肯定错误。

知识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南瓜皮色分为白色、黄色和绿色,皮色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H、h和Y、y表示。现用白甲、白乙、黄色和绿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黄×绿,F1表现为黄,F1自交,F2表现为3黄∶1绿;

实验2:白甲×黄,F1表现为白,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黄∶1绿;

实验3:白乙×绿,F1表现为白,F1×绿(回交),F2表现为2白∶1黄∶1绿;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皮色遗传__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南瓜皮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若H基因使酶1失去活性,则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是________,白甲、白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实验3得到的F2白皮植株自交,F3的皮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4)研究发现,与正常酶1比较,失去活性的酶1氨基酸序列有两个突变位点,如下图:

据图推测,h基因突变为H基因时,导致①处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导致②处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失活的酶1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正常酶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蛋白质合成________。

正确答案

(1)遵循

(2)Y;HHyy;HHYY

(3)白:黄:绿=24:3:5

(4)①替换;②增添或缺失;提前终止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南瓜皮色性状的遗传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据图推测,h基因突变为H基因时,导致①处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②处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增添或缺失。

知识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

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从而影响转录过程

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为①②③④⑤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10 分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与分化的问题。

图12表示人体内部分结缔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其中,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过程未经人为调控。A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PU、GATA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内调控因子。

(1)在图12所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②中,中心体和染色体数的倍增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期和________期。

(2)表1比较了过程①和②的特点,用“√”表示“发生”,用“×”表示“不发生”,完成下表。

(3)图12中A、B、C、D四类细胞,分化能力最接近胚胎干细胞的是_____。

(4)PU和GATA可以识别基因的特定序列,继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PU和GATA的结构更接近下列蛋白质中的_______。

a. 限制酶

b. 蛋白酶

c. 淀粉酶

d. DNA连接酶

(5)若要使血红细胞前体直接转变成单核细胞,可行的人为调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    (1)间            后

(2)

(3)a

(4)a

(5)降低GATA的浓度或增加PU的浓度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

(1) 人体成纤维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的间期,中心体完成复制。而染色体数目的倍增是因为于在分裂期的后期,着丝点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2) 图示中的①过程为细胞分化,在此过程中DNA的序列不会发生改变,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了与其功能相应的蛋白质,此过程中不会使细胞数目增加。过程②是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DNA也不会发生改变,其功能就是增加细胞数目,故该过程中伴随相应蛋白质的合成,如相应酶的合成。

(3) 胚胎干细胞是从胚泡(早期胚胎阶段)未分化的内部细胞团中得到的干细胞,可以细胞分化成多种组织的能力,但无法独自发育成一个个体。据此,根据图示可知,A细胞能分化形成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红细胞,故在图中A、B、C、D四类细胞里,分化能力最接近胚胎干细胞的是A细胞。

(4) PU和GATA的结构更接近下列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因为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

(5) 分析图示可知,A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当[GATA]的浓度大于[PU]浓度时,血红细胞前体可自然发育为血红细胞,因此,人为调控二者的含量,如降低[GATA]的浓度(或增加PU的浓度)可抑制血红细胞的形成,并可直接使血红细胞前体形成单核细胞。

知识点

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