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图1                               图2

图3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5分)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6分)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4分)

正确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2分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3分

(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1分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与海水相混。2分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1分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2分

(3)4分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任答二点得4分) 

试题分析:

(1)该地位于北纬10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缺水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来水少(包括存水能力不足),二需水量大。该地国国土面积小,降水虽多但存水能力不足,城市国家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水坝起阻挡调节作用,没有水坝时该区域水与海水交换频繁,盐度较大,建坝后海水不能流入,河水汇入会使水中盐度降低,闸门调控下海水不能进入,区域内水逐渐流出,逐渐变成淡水。

(3)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有开源和节流二方面,开源主要有从外来和从内来,从外来主要是从别国进口(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内来可以以利用沿海优势海水淡化和重复利用;节流可以是节约用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读“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经济发展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哪里?人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处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少。

(2)我国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过渡地带,尤其在华北地区。原因:该地带人口多,工

    农业发达,用水量大,且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污染严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世界水日”呼唤地球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曾有人说过:“”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真切切的事实!2007年3月22日,是第15个世界水日,人们将主题定格在“应对水短缺”。下图中虚线表示输水线,请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中国家所在半球为西半球,该输水路线方向是                 

(2)比较甲、乙两地水资源差异及原因。

如果图中为120°W:

如果图中为120°E:

(3)如果图中国家所在半球为东半球,则正常年份甲地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        ,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由西北到东南(由北到南);

(2)如果图中为120°W:甲地为温带海洋气候,加上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乙地为地中海式气候,降水不足,加上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因此水资源差异是甲地多,乙地少。如果图中为120°E:我国东部沿海,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雨季较长,降水总量大,水资源是南多北少,即乙多甲少。

(3)春季  春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其中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是重点开发地区。下图示意我国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小题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分)

小题2:图中A是我国干旱严重地区之一,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自然原因。(5分)

小题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8分)

小题4:试分别分析我国将上海、福建等地作为风力发电重点开发地区的原因。(8分)

正确答案

小题1:东南多西北少(1分);夏秋多冬春少(1分);年际变化大。(1分)

小题2:A地主要为春旱(2分)。原因:春季降水少(1分),多大风,加速水分蒸发(1分),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1分)。

小题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2分);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2分);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2分);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2分)。

小题4:上海、福建等地:地处沿海,风能资源丰富(2分);风能为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分);人口稠密,工业生产能耗大,需求量大(2分);科技发达,经济水平高,利于开发风能资源(2分)。

试题分析:

小题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小题2:根据图示判断:A地区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主要为春旱。原因是春季降水少,多大风,加速水分蒸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

小题3: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小题4:我国将上海、福建等地作为风力发电重点开发地区的原因是:上海、福建等地:地处沿海,风能资源丰富;风能为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人口稠密,工业生产能耗大,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经济水平高,利于开发风能资源。

点评:在解决我国水源分布不均的措施方面,解决时间分布不均需要修建水库,空间分布不均需要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的目的是在丰水期蓄水,枯水期供水,能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分配情况,解决的是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图甲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图乙为图甲中虚线方框区域。

材料二:番茄是中亚地区居民最喜爱的食品之一,在中亚第一大国哈萨克斯坦,番茄制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是一家中国企业---新康番茄制品厂

(1)试比较A、B两湖的矿化度(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哪个较高?并说明原因。(8分)

(2)为解决A湖生态问题,1970年修建了调水渠。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该调水方案的有利条件。(6分)

(3)为保证图甲中H区域番茄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加,使其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8分)

正确答案

(1)A(2分)。

理由: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分):A湖面积大,水分收入主要从B湖流入的湖水(2分)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2分),故矿化度较高。

(2)E河流域面积较大且降水量较多,流量大(3分);(水渠北端高程491米,湖面平均高程480米)E河水位高于A湖水面,水可自流(3分)。

(3)增加科技投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冷藏保鲜技术;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描述时必须有表示变化的词语) (8分)

试题分析:

(1)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B湖位于上游,湖泊面积小,水分较多,矿化度偏低,而 A 湖面积大,水分收入主要从B湖流入的湖水,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故矿化度较高。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AB湖所在区域位于我国新疆的北疆,此地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2)此题考查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调水渠北侧的E河流域面积较大且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多,流量大,而且水渠北端高程491米,湖面平均高程480米,E河水位高于A湖水面,水可自流。

(3)为保证图甲中H区域番茄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加,使其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增加科技投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冷藏保鲜技术,开拓国内外市场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2)图中M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3)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使图中A、B附近地区出现_______________问题。简要描述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4)图中N处水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库名称),是我国某资源调配工程的起点,请评价该工程建设的条件。

正确答案

(12分)(1)调节径流变化,具有防洪、灌溉和发电的功能;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减少下游凌汛危害;遏制黄河断流现象。(4分)

(2)黄土高原(1分) 水土流失(1分)

(3)次生盐碱化(盐渍化)(1分) 气候干旱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2分)

(4)丹江口水库(1分) 需要开挖引水渠,工程量较大;可自流供水,无需抽水,耗能较小(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全球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重点议题之一,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1)由20世纪世界用水量(工业、农业、城市居民用水总量)的增加示意图可知,世界用水量在20世纪中的后50年的平均增长量约为前50年的平均增长量的倍。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用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华北地区缺水十分严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6.5倍用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迅速增长,工农业迅速发展,水资源浪费严重。

(2)①修建水库,将夏季多余的水资源蓄积起来,在枯永季节调出来使用,凋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②跨流域调水,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调节永资源的空问分配;③节约用水;④防止水污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云南、贵州两省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煤炭基地,而华南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区和煤 炭资源贫乏区,尤其广东省有着不断增长的煤炭消费需求,煤炭东调是协调两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读“西江流域煤炭基地及内河运输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西江流域航运条件,并说明图示区域内的煤炭东调对广东省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20分)

(2)贵州省尽管降水丰富,但是大部分地区旱灾多发,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评价

有利条件: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丰富;②流域内资源丰富,)内河运输需求量大;③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技术)支持,利于航运开发。(6分,每小点2分)

不利条件:①地势起伏大,多急流险滩;②水位季节变化较大;③有的河段通航能力低。(6分,每小点2分)

有利影响:①缓解广东省能源紧张状况;②推动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8分,每小点4分)

(2)原因:①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②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率大;③地形崎岖,坡度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6分,每小点2分)

试题分析:

(1)对河流航运条件条件的评价一般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有利和不利条件进行全面评价,如自然有利条件有河流径流量丰富,不利条件有地势起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大;社会经济有利条件有运输需求量大和由资金、技术支持等。后一问只需要说明对输入地的有利影响,主要是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和推动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解题时要注意审好题。

(2)一般来说,降水丰富,旱灾少发,但贵州大部分地区旱灾多发,因此解题时要联系贵州的区域特征,如喀斯特地貌、季风气候、地形等,注意本题要求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表格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分析归纳我国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特点。(3分)

(2)结合表中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主要是            

                                                              (2分)

除此以外,使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程度加剧的人为因素还有                           

                                                              。(2分)

(3)你认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措施有哪些?(3分)

正确答案

(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地区更少(3分)

(2)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大,工业发达(2分,答出2个即得满分)

水污染,浪费严重(2分)

(3)加强节水意识;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利工程;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3分)(答出3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与各区域降水量和地表径流有关。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本题考查我国的水土供需矛盾。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多,耕地面积大,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另外水污染浪费现象严重。

(3)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建立水库,实行跨流域调水工程,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

点评: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华北平原。这里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而华北平原降水量少,江河径流量小,供水量少。可归纳为:“三多一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农产品交易中地区虚拟水资源的流动图,回答问题。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

  虚拟水资源的概念是用来描述水资源管理的,可以作为判定水资源在国际贸易中的流动情况。许多国家虚拟水资源的进出口以农产品和工业产品表现出来,每年全球范围内商品中虚拟水资源的流动量为16250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水资源总消耗量的40%。这些虚拟水资源中的约80%的流量都和农产品交易相关,其余部分由工业产品构成。

1.图示各地区中,虚拟水资源流入量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北美洲的虚拟水资源流动量大,总体情况是流出量_____于流入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说明虚拟水资源流动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如何调整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欧;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农产品进口量大;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需求量大;地处温带地区,热带农作物需要进口。

2.大;北美洲地广人稀;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规模大,农业现代化程度高。

3.因地制宜利用水资源;弥补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不足。

4.增加虚拟水资源(或耗水量大的农产品)的进口,减少出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是澳大利亚局部区域的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布图,图乙是该区域农牧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甲中墨累—达令河径流量特征及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墨累—达令河流域水库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乙的A区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除了地形、气候、河流因素外,还有哪些区位因素促进了该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年以来,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日本沿海相继发生地震,引发了很多网友猜疑,提出两次地震有没有关联的疑问。根据你掌握的地震知识,说明这两次地震是否有关联,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由于年降水少,大部分地区在300~500mm之间,干支流水量不大(少);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大;雨季河流水暴涨,干季支流断流。

(2)特点:水库主要分布在河流支流的上游,数量多。作用:水库能够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或季节分配);为中下游地区的农田或草地提供灌溉水源;改善了墨累—达令河的水质;(答发电效益也可)。

(3)A区属于现代混合农业,牧草优良,墨累达令盆地有丰富的地下水为牲畜提供饮用水;适应市场能力强,保证稳定的经济收益;附近工业发达的城市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农药等;铁路、公路运输发达;政府修建的东水西调工程促进其农业的发展。

(4)两次地震没有必然的联系;新西兰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起的;日本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引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0分)自古以来,兴修水利就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材料一 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作主要包括水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等。我国西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198mm,大部地区年雨量的70%~90%集中在5~10月,年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云南哀牢山中的哈尼梯田始建于2500年前,仅集中连片的梯田达上万亩,级数多达3000多级,2009年大旱中依靠其完善巧妙的灌溉系统保证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形成这种特点相关的经济与自然因素。(8分)

(2)从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概述西南地区水利工作的主要措施。评价云南哈尼梯田的游览价值。(12分)

正确答案

(1)特点: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十分密集。(2分)

原因:关中地区是汉代的经济中心,人口众多,农业发达需要大量用水;关中地区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不稳定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关中地区河流较多,地形平坦有利于水利工程建设。(6分)

(2)主要措施: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蓄水工程;修建调水(引水)工程;提高灌溉技术水平(滴灌,喷灌);加强森林植被保护;防控水污染。(6分)

游览价值:景区特色突出(景区规模大);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组合性差(结构单一)(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河北省的衡水市和沧州市形成了著名的“沧衡大漏斗”,请你分析该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正确答案

成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危害:地面沉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青草沙水库12月1日起供水,2012年惠及1000多万市民,2015年1500万市民可饮用长江水。青草沙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位于长江口长兴岛以北,年均径流总量为4896亿立方米,是黄浦江的49倍。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江口江心部位,不受陆域排污的干扰,水体水质属于一类至二类。水量丰富、水质优良,使青草沙成为上海市难得的优良水源地和城市供水的战略储备。上海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水源不外乎有三:黄浦江、地下水、长江。地下深井水水质较好,目前已超过应控量。另外两大水源相比:长江的可采水量是黄浦江的300倍。而且,黄浦江水质为Ⅲ类到V类水,长江为II类水。上海自来水的取水口已历经变迁,从最初的苏州河,到黄浦江中下游段,再到黄浦江上游临江段。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黄浦江已不堪重负,每年的“黑臭期”呈增长趋势。同时,上游太湖水质也开始出现富营养化,上海饮用水的源头同样受到被污染的威胁。

咸潮,是指海洋的高盐水团随潮汐向上推进,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

(1)图示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主要受到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图中岛屿类型为________岛。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目前开始使用长江为饮用水水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草沙水库从长江“江心”取水,可能会面临______问题而影响水质,该问题一般多发于________

    (季节),长江上游的________(填水利工程),也可能会加剧这个问题,为此上海已经在长江设置

    了十几个水质氯度监测探头,提前发布预警,并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问题。

(4)目前已在长兴岛和市区之间修建了8.9公里的越江隧道,长兴岛和崇明岛之间10.3公里的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主要面临_________(自然灾害)的考验;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在长兴岛和市区之间修建隧道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流水地貌(三角洲地貌);流水堆积(沉积);冲积

(2)苏州河和黄浦江水源受污染严重,水质较差;地下水水质好但以超量开采,易导致地面下沉;长江

    水受沿岸污染少,水质好,且水量丰富,能满足上海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3)咸潮(海水倒灌);冬季;南水北调(三峡);水库提前蓄足一定量的淡水,采取“蓄淡避咸”的

    措施

(4)台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兴岛南岸地区水流速度较快,泥沙沉积较少,水位较深,是长江的主

    航道,修建隧道不会影响船只通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材料回答下题:

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沧州市,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为解决供水问题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沧州市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已达1.68米。

小题1:河北沧州的地下漏斗群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多项选择)

小题2:为防止地下水漏斗群的进一步增大,应该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多项选择)

小题3:一般而言,针对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是_____;而针对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则采取的措施是_____。

小题4:请至少列举出两点有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正确答案

小题1:ABC(2分)

小题2:B(2分)

小题3:区域(跨流域)调水(2分)  水库蓄水(2分)

小题4:修建水库,区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控制人口,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完善法律法规等(2分)

试题分析:

小题1:河北沧州的地下漏斗群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引起地面沉降,危及建筑物安全;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BC选项。

小题2:为防止地下水漏斗群的进一步增大,应该采取的积极措施是雨季时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漏斗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一般而言,针对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而针对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则采取的措施是水库蓄水。

小题4: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有:修建水库,区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控制人口,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完善法律法规等。

点评: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时间分配是夏季季节多,冬春季节少;空间分布均是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解决时间不均可以修建水库,调蓄洪水;解决空间不均可以跨流域调水。

下一知识点 : 地表形态的塑造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上的水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