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土壤盐碱化较重地区的部分月份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下图是该地区多年平均潜水蒸发量柱状图

(1)分析该地4~8月潜水蒸发量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盐碱地栽植果树方面,该地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①在栽植果树的时间选择上,晚春栽植比早春栽植好。②在果园林地利用上,春季在地表盖膜或覆草(用秸杆或杂草覆盖土地)。请你选择其中一条经验,说明其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4—6月气温不断升高,潜水蒸发量持续上升;7.8月进入雨季,降水量大,抑制了潜水的蒸发,蒸发量有所下降。

(2)①晚春栽比早春栽好:因为晚春降雨增多,盐分随水下渗,根系避免了高浓度土壤溶液的侵蚀,而且此时地温也逐渐上升,有利于根系的生长。②春季盖膜或覆草:有利于增温保湿,抑制地面蒸发,减少盐分在土壤中的积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据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海洋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     ]

正确答案

×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

[     ]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2分)水资源问题是21世纪的热点话题之一,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每年的 3月22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水周”,2013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一:世界各大洲的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表(除南极洲外)

材料二:中国主要河流人均径流量比较图

材料三: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

(1)一个地区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取决于                            的对比关系。根据材料一可知,径流总量最大的是      洲,人均径流量最小的是      洲。大洋洲径流总量最小但人均径流量却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我国人均径流量分布的空间差异                  ,主要原因是                 。针对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可采用           的措施来解决,在水循环环节中,它是通过改变             来达到目的的。(8分)

(3)与“长城”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的另一工程是               ,它贯通了材料二中所示的                                        四大水系,该工程为我国正在投资建设的                 工程提供了便利。(8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江苏和宁夏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4分)

                                                                           

(5)根据材料三,分析宁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6分)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正确答案

(1)(共6分) 多年平均降水量 (1分) 多年平均蒸发量(1分)  

亚(1分) 亚(1分)  人口少(2分)

(2)空间差异:南方多,北方少   原因:年降水量南方大,北方小  跨流域调水

地表径流(6分)

(3)(共8分)京杭大运河(2分)  海河(1分) 黄河(1分) 淮河(1分) 

长江(1分)  南水北调东线(2分)

(4)生活用水江苏省的比重比宁夏大,生产用水宁夏的比重比江苏大。(4分)

(5)自然原因:宁夏的降水量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又比较旺盛。

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或灌溉技术落后、或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6分)

(注:未单独标注分值的空格均分每个知识点2分)

试题分析:

(1)一个地区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主要取决于该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多年平均蒸发量之差,根据材料一数据,世界各大洲径流总量由大到小排序为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世界各大洲人均径流量排序为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可知径流总量最大的是亚洲,人均径流量最小的是亚洲;径流总量最小但人均径流量最大的是大洋洲,主要是因为大洋洲人口稀少。

(2)根据材料二我国主要河流人均径流量,可看出辽河、海河、滦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河流的人均径流量都较小,而长江、珠江等南方河流的人均径流量都较大,由此可判断我国人均径流量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南方多、北方少;径流量主要是受降水影响,结合我国降水分布,可知我国年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解决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采取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主要是通过河流、运河、渠道来实现,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来实现。

(3)“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一起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大伟大工程;京杭大运河南起长江下游的杭州,北到北京,贯通了材料二中所示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属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部分,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了现成通道。

(4)根据材料三,水资源利用结构主要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农田灌溉用水;结合材料三数据,可看出江苏省和宁夏省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中的差异:人均生活用水量江苏大于宁夏,生产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都是江苏小于宁夏。

(5)宁夏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而蒸发量大,所需灌溉水源多,而江苏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蒸发量较小,且宁夏经济较为落后,灌溉技术落后,灌溉方式不合理,造成浪费严重,所以使宁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中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材料1: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2: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甲图

乙图

丙图

小题1:读材料1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小题2:根据材料2和图乙丙,“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小题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小题1: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

小题2:农业: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小题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

小题1:本题考查聚落的区位选择。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因此,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光照、热量,尽量选择朝南的方向进行开凿,避开冬季偏北风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避免洪水的影响。

小题2: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凸岸主要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因此,凸岸更有利于土壤的形成,水面可以作防御之用,同时,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小题3: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居住,因其水深,适合建设港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一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5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请判断:

A是地下水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图中①②两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3这条河流位于我___地区,判断理由是_____。

(4)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______。

正确答案

(1) 雨水 积雪融水(2分)

(2)曲线② (1分) 因为全年流量很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很大,显然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2分)

(3)东北(1分) 有春汛和夏汛(1分)        

(4)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为互补关系(2分)

试题分析:(1)图示B水源补给主要集中于夏季,且补给量大,判断为降水补给;C水源补给主要集中于春季,判断为季节性积雪融水。(2)水库能调节河流流量,故修筑大坝之前河流流量变化较大,而修筑大坝之后,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3)图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判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4)根据图示反映地下水补给与河流流量相反,河流流量越大,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少,而河流流量越小,则地下水补给河流较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不同河流流量补给的特征,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即可。注意读图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有关尼罗河的资料,回答问题。(17分)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主要支流有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等。下图为尼罗河地理位置简图及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尼罗河径流量构成示意图

(1)尼罗河上游流量巨大,下游则流量较小,分析其原因。(5分) 

(2)概述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5分) 

(3)分析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的原因。(3分) 

(4)分析近年来尼罗河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简述泥沙减少对尼罗河入海口自然环境 的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上游流经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降水较多,流量大;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少支流汇入,沿途因蒸发、下渗失去大量径流。

(2)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原因:尼罗河流域流量最大的地区,三个支流的流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河流补给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河流补给少。

(3)白尼罗河源于南半球。尼罗河枯水期时,南半球为雨季,白尼罗河得到补给因此径流量大,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

(4)原因:尼罗河流域的水利建设,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影响:三角洲滩涂长速减慢,入海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盐渍化对生物产生影响。

试题分析:

(1)根据上下游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差异进行分析导致降水、河流径流差异。

(2)本题考查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因素,根据尼罗河主要流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分析。

(3)从枯水期尼罗河下游气候状况以及白尼罗河此时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4)从植被的变化状况和工程大坝的修建以及尼罗河的综合治理角度进行阐述。尼罗河泥沙减少造成河口泥沙沉积的减少会出现海浪对海岸或者河口三角洲的侵蚀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塔里木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塔里木河主要依靠            补给,其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流域内主要的新能源有             (至少两个)。(4分)

(2)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绿洲,在绿洲发展灌溉农业的区位优势有               ;容易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至少答两点)。(4分)

(3)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的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库区周边气候可能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减,现已断流320km。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造成河流断流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

(1)(天山、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气温  太阳能、风能(4分)

(2)光照充足(1分)  昼夜温差大(1分)  

水源不足(1分)  土地盐碱化(1分)或土地沙漠化(共4分)

(3)降水量增加(1分),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变小(1分)

塔里木河上中游大规模开垦,农业灌溉(1分)  生活用水增加(或水资源利用不当)

(1分)(共4分)

试题分析:

(1)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其流量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呈正相关关系。流域内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

(2)绿洲发展灌溉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有灌溉水源。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和盲目开垦,容易形成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等环境问题。

(3)水库建成后,蒸发量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降水量增加;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减小。由于中上游地区大规模开垦、农业用水量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加等导致下游水量减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 非洲赞比西河流域8国80%人口依赖农业,仍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赞比西河流域各国积极合作,投资建设大量的水利设施,使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同时使赞比西河入海径流量大大减少。

材料二 甲城(海拔1632米,气温单位:℃,降水单位:mm)气候资料

(1)简述甲地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7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赞比西河入海径流量减少对赞比西河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年降水总量较少;全年分为干、湿两季,雨季从11月至次年4月。(3分)

原因: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对流弱;高原阻挡水汽输送,水汽量少;位于热带,受赤道低压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4分)

(2)水文: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2分)

土壤: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2分)

地形:海水入侵,加剧侵蚀海岸线。(2分)

生物: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2分)

生态: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2分)(答对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1)从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两方面回答。此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但该地海域东非高原,海拔高,蒸发弱,对流弱,总降水量较少。

(2)入海水量的减少会加剧海岸侵蚀,会影响下游水质,土壤,生物,制备等一系列自然要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河1983年流量过程线图,它大体反映该河流量变化的多年平均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该河流量最大值出现在    月,这时期该地区出现的特殊天气是       ,这一天气现象是          锋造成的。

(2)该河位于           流域,河水主要补给来源是                          。

(3)该河除冬季枯水期外,最低水位还出现在     月,这是由于           天气造成的。

正确答案

(1)6    梅雨    准静止锋

(2)长江(江淮)   大气降水   地下水

(3)7月      伏旱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河流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出现该现象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天气造成的。

(2)由上题可以判断,该河位于长江流域,河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3)除冬季枯水期外,7月受副高控制,会出现最低水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A、B两河流流量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分别叙述A、B两河的径流季节变化特点。(4分)

(2)A河在我国____地区最常见,河水靠______和_______补给;B河在我国_______地区最为常见,河水主要靠_____________补给。(5分)

(3)A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正确答案

(1)A河流:有两次汛期,一次是4、5月的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冬季出现断流;(2分)

B河流:有一次汛期(7、8月),流量小,冬春季断流期长 (2分)

(2)东北 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西北内陆 高山冰雪融水(5分)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有大量积雪,第二年春暖以后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7、8月份降水量丰富,河水上涨,形成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封冻,导致断流(3分)

西北地区,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形成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而断流(3分)

试题分析:

本题的关键是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注意图中的纵坐标的刻度0,不难看出两条河流都有断流的现象。只不过A河流的断流时间是在冬季,B河的断流时间较长,集中在冬春季节;A河流有明显的春(4、5月)、夏(8、9月)两次汛期,B河流只有一次汛期(7、8月)。在我国能出现春夏双汛期的河流多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原因是冬季气温过低,积雪难以融化,到了第二年的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春汛。7、8月我国的锋面雨带推移到东北 、华北一带,形成夏汛。根据图中B河流的纵坐标上的刻度,不难看出其河川径流量小,冬春季节的断流,夏汛的形成是因为夏季的气温高,高山的冰雪融化给河流提供了一定的补给,故B河流是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河流

点评:本题以两条河流的流量曲线图为载体,考查河川径流的补给方式及其季节变化的特点。关键是注意两幅图上的纵坐标上的刻度判断出河川径流的大小关系,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是与其补给方式有关,试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的题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为尼罗河水系及主要干支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从图中可看出,青、白尼罗河的流量过程曲线明显不同,分析白尼罗河年径流量比较平稳的原因。

正确答案

白尼罗河源于赤道地区(或赤道多雨带),上游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季节分配均为,河流补给量稳定,流经地区有湖泊(及沼泽)对径流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故年径流量稳定。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河流水文特征。根据白尼罗河的源头可以判断其位于赤道地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季节分配均为,河流补给量稳定,流经地区有湖泊对径流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故年径流量稳定。总结:河流流量的变化与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有明显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根据自1818年以来的长期观测,第聂伯河封冻在10月。春汛径流量占年内全部径流量的61%,夏季流量占24%.冬季只有15%。

材料三 尼科波尔气候资料(1961-2000年)

(1)简述克里木半岛的地理位置特点。(6分)

(2)根据图文信息,分析第聂伯河年内径流量变化特征及成因。(10分)

(3)中国现役航母“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就是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前苏联时期主要的造船厂)建造,简述黑海造船厂的区位优势。(10分)

正确答案

(1)位于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2分)在亚速海和黑海之间;(2分)沟通黑海东西岸地区的枢纽。(2分)

(2)特征:年内分配不均匀(2分);春季流量大(比重高),冬、夏季比重小(2分)。

原因:冬季漫长,雪量较大,春季冰雪融化,水量大(2分);夏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强(2分);冬季结冰期较长(2分),所以水量少。

(3)资源能源丰富(2分);重工业发达(工业基础好)(2分);造船技术先进或协作条件好(2分);交通运输便利(2分);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大(2分)。(答案合理者酌情给分,每个点2分,计10分)

试题分析:(1)关于地理位置类分析,我们要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加以分析:故克里木半岛位于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在亚速海和黑海之间;沟通黑海东西岸地区的枢纽。

(2)第聂伯河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故年内径流量变化特征是年内分配不均匀;春季流量大(比重高),冬、夏季比重小。其形成原因是:冬季漫长,雪量较大,春季冰雪融化,水量大;夏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强;冬季结冰期较长,所以水量少。

(3)黑海造船厂的区位优势: 资源能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工业基础好);造船技术先进或协作条件好;交通运输便利;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主要补给水源夏季是________,冬季是____________。(2分)

(2)A湖泊的水位情况是________月份前后最高,此时B地的潜水位约为________米。(2分)

(3)A湖泊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其主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3分)

(4)B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和盐碱化。该地的盐碱化在什么季节最严重?为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冰川融水 潜水(地下水)(2分)

(2)7   800(2分)

(3)内陆循环 蒸发、降水(3分)

(4)荒漠化 夏季。(2分)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且地下潜水水位较高,盐碱物质随地下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盐碱在地表积累。(2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A为塔里木盆地中的内陆湖,其夏季的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结合右图,冬季B地潜水位高于A湖水位,所以冬季的补给水源主要为潜水。(2)根据右图可直接判断,A湖水位于7月份前后最高,此时B地的潜水位约为800米。(3)内陆湖主要参与陆地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降水。(4)内陆区的绿洲会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出现荒漠化;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且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盐分会随水分的上升而上移,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把握该地区的不同季节湖泊水位和潜水位的关系,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可分析其湖泊的水源补给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北 (2)北流为暖流,南流为寒流 (3)温带海洋性 (4)AB

从水温的变化向北降低可知位于北半球;从大陆沿海等温线弯曲状况,向高纬凸出水温高,有暖流流经,反之为寒流流经;可知北流的暖流,南流的为寒流;此种洋流模式为北半球西风漂流向南北分流,A处以北的沿海地带受西风带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此种模式位于北半球,由此可知AB正确。

下一知识点 : 地表形态的塑造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上的水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