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三个电阻,其阻值分别为10Ω、20Ω、30Ω,现把它们分别按不同方式连接后加上相同的直流电压.问:

(1)在总电路上可能获得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比为多少?

(2)对20Ω的电阻来说,在各种可能的连接方式中能使获得最大功率的有哪些连接方式?获得最小功率的有哪些连接方式?(只要求画出电路图表示).

正确答案

解:(1)三个电阻串联时获得的电阻最大,最大值为:

Rmax=10+20+30=60Ω;

三个电阻并联时获得的电阻最小,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并联之后的总电阻小于支路中的最小电阻:=++

解得:Rmin=Ω.

因电压不变,由U=IR得: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比为:==

(2)20Ω的电阻是定值电阻,当电压最大时获得的功率最大,而最大电压等于直流电压,可有两种连接方式如图a、b所示.

20Ω的电压最小时获得的功率最小,连接方式如图c所示.

答:(1)在总电路上可能获得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比为11:1.

(2)对20Ω的电阻来说,在各种可能的连接方式中能使获得最大功率的连接方式如图a、b所示,获得最小功率的连接方式如图c所示.

解析

解:(1)三个电阻串联时获得的电阻最大,最大值为:

Rmax=10+20+30=60Ω;

三个电阻并联时获得的电阻最小,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并联之后的总电阻小于支路中的最小电阻:=++

解得:Rmin=Ω.

因电压不变,由U=IR得: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比为:==

(2)20Ω的电阻是定值电阻,当电压最大时获得的功率最大,而最大电压等于直流电压,可有两种连接方式如图a、b所示.

20Ω的电压最小时获得的功率最小,连接方式如图c所示.

答:(1)在总电路上可能获得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比为11:1.

(2)对20Ω的电阻来说,在各种可能的连接方式中能使获得最大功率的连接方式如图a、b所示,获得最小功率的连接方式如图c所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用下列仪器:热敏电阻、学生电源、继电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设计一个由温度控制小灯泡发光与熄灭的电路.

正确答案

解:设计图如图所示,闭合后,有电流通过继电器,但由于较大,继电器产生的磁场较弱,当的温度升高时,的电阻减小,继电器的磁场显著增大,被吸下来,小灯泡发光,温度降低,磁性减弱,被弹开、小灯泡熄灭,从而达到由温度控制灯泡的发光与熄灭.

解析

解:设计图如图所示,闭合后,有电流通过继电器,但由于较大,继电器产生的磁场较弱,当的温度升高时,的电阻减小,继电器的磁场显著增大,被吸下来,小灯泡发光,温度降低,磁性减弱,被弹开、小灯泡熄灭,从而达到由温度控制灯泡的发光与熄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50只不同的电流表,50只规格相同的电压表.第一只电压表的读数为U1=9.6V,第一只电流表的读数为I1=9.5mA,第二只电流表的读数为I2=9.2mA,求所有电压表读数之和.

正确答案

解:由题意可知,根据节点电流分配特点,流过V1的电流IV1=I1-I2=9.5A-9.2A=0.3mA;

各相同电压表的内阻R==Ω=3.2×104Ω;

由电路结构可知,流过V1、V2--V50,50只电压表的总电流IV=I1=9.5mA

所以50只电压表示数之和:U=I1RV=9.5mA×3.2×104Ω=304V;

答:电压表读数之和为304V.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根据节点电流分配特点,流过V1的电流IV1=I1-I2=9.5A-9.2A=0.3mA;

各相同电压表的内阻R==Ω=3.2×104Ω;

由电路结构可知,流过V1、V2--V50,50只电压表的总电流IV=I1=9.5mA

所以50只电压表示数之和:U=I1RV=9.5mA×3.2×104Ω=304V;

答:电压表读数之和为304V.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四个电阻R1、R2、R3、R4如图所示连接,若四个电阻阻值均为2Ω,且R1的两端的电压为4V,求:

(1)电路的总电阻;

(2)电阻R2两端的电压;

(3)电阻R3的电功率.

正确答案

解:(1)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

则R3、R4并联电阻为:R34===Ω=1Ω

电路的总电阻 R==Ω=1.2Ω 

(2)由题意:R1的两端的电压U1=4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R3、R4并联电路的电压 U34=0.5U1=2V

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 U2=U1+U34=4V+2V=6V

(3)电阻R3的电压 U3=U34=2V,

故电阻R3的电功率 P3==W=2W

答:

(1)电路的总电阻是1.2Ω;

(2)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6V;

(3)电阻R3的电功率是2W.

解析

解:(1)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

则R3、R4并联电阻为:R34===Ω=1Ω

电路的总电阻 R==Ω=1.2Ω 

(2)由题意:R1的两端的电压U1=4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R3、R4并联电路的电压 U34=0.5U1=2V

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 U2=U1+U34=4V+2V=6V

(3)电阻R3的电压 U3=U34=2V,

故电阻R3的电功率 P3==W=2W

答:

(1)电路的总电阻是1.2Ω;

(2)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6V;

(3)电阻R3的电功率是2W.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电流表的量程标定不准确,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电路测量该电流表的实际量程Im

所用器材有:量程不准的电流表A1,内阻r1=10.0Ω,量程标称为5.0mA;标准电流表A2,内阻r2=45.0Ω,量程1.0mA;标准电阻R1,阻值10.0Ω;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为300.0Ω;电源E,电动势3.0V,内阻不计;保护电阻R2;开关S;导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2)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应滑动至______端.

(3)开关S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使电流表A1满偏;若此时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则A1的量程Im=______

(4)若测量时,A1未调到满偏,两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从图中读出A1的示数I1=______,A2的示数I2=______;由读出的数据计算得Im=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5)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准确度的建议: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实物连线图如图所示:

(2)要求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前应接入最大电阻,故滑片应滑到b处;

(3)由原理图可知,A2与R1串联后与A1并联,并联部分总电压U=I(r2+R1)=55I;

故电流表A1中的电流I1==5.5I2,此时电流表满偏,故量程为5.5I2

(4)由表可读出I1=3.00mA,I2=0.66mA,由(3)的计算可知,此时I1应为5.5×0.660mA=3.63mA;

故可知:

=

解得:Im=6.05mA;

(5)实验中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测量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大于满刻度的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b;(3)5.5I2; (4)3.00; 0.66mA; 6.05;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解析

解:(1)实物连线图如图所示:

(2)要求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前应接入最大电阻,故滑片应滑到b处;

(3)由原理图可知,A2与R1串联后与A1并联,并联部分总电压U=I(r2+R1)=55I;

故电流表A1中的电流I1==5.5I2,此时电流表满偏,故量程为5.5I2

(4)由表可读出I1=3.00mA,I2=0.66mA,由(3)的计算可知,此时I1应为5.5×0.660mA=3.63mA;

故可知:

=

解得:Im=6.05mA;

(5)实验中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测量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大于满刻度的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b;(3)5.5I2; (4)3.00; 0.66mA; 6.05;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阻值为24Ω的用电器额定功率为6W,要使它接在20V的电源两端能正常工作,应该给用电器并联还是串联一只电阻?电阻阻值为多大?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多大?

正确答案

解:由题意可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为6W;

则由P=I2R可知:

用电器的电流为:I===0.5A;

额定电压为:U=IR=0.5×24=12V;小于20V,故应串联一个电阻分压;

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R=20-U=20-12=8V;

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16Ω;

答:应串联一个16Ω的电阻,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为6W;

则由P=I2R可知:

用电器的电流为:I===0.5A;

额定电压为:U=IR=0.5×24=12V;小于20V,故应串联一个电阻分压;

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R=20-U=20-12=8V;

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16Ω;

答:应串联一个16Ω的电阻,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三个阻值都是R的电阻,可以有几种连接方法?请在下面画出它们这几种连接方法的电路图.

正确答案

解:有4中接法:

三个电阻串联:

三个电阻并联:

三个电阻中两个串联后与第三个并联:

三个电阻中两个并联后与第三个串联:

答:如图所示.

解析

解:有4中接法:

三个电阻串联:

三个电阻并联:

三个电阻中两个串联后与第三个并联:

三个电阻中两个并联后与第三个串联:

答:如图所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R1=2Ω,R2=10Ω,R3=15Ω,A、B两端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U=8V上,

求:

(1)S断开时,R2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2)S闭合时,通过R1与R2 的电流分别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1)S断开时,R1、R2串联,则R2两端的电压U1=R2=×10=V;

(2)S闭合时,R2与R3并联,总电阻R=R1+=2+=8Ω;

则总电流I===1A;

则R1中电流为1A;

R2中电流I2=I==0.6A;

答:(1)R2两端的电压为V;(2)通过R1与R2 的电流分别为1A、0.6A.

解析

解:(1)S断开时,R1、R2串联,则R2两端的电压U1=R2=×10=V;

(2)S闭合时,R2与R3并联,总电阻R=R1+=2+=8Ω;

则总电流I===1A;

则R1中电流为1A;

R2中电流I2=I==0.6A;

答:(1)R2两端的电压为V;(2)通过R1与R2 的电流分别为1A、0.6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滑动变阻器常接成限流电路(如图甲)和分压电路(如图乙).设两电路的电源电动势均为E,内阻不计,变阻器的总电阻均为R0,而负载电阻均为R.求:

(1)限流电路中,负载电阻R的电压变化范围?

(2)在分压电路中,变阻器的滑片c从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变阻器的bc部分中的电流最小值多少?

正确答案

解:(1)当滑片在a端时,R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U1=E;

当滑片在b端时,R两端的电压最小,最小值U2=

故电压的范围为:[,E];

(2)设ac部分电阻为R1,bc部分电阻为R2,则有:R1+R2=R0

R与R2并联再与R1串联

并联部分电阻R=

电路总电阻R=R1+R

并联部分电压U=

bc的电流I=

解得:I=

当R1=R2=时,I最小;

最小值Imin=

答:(1)限流电路中,负载电阻R的电压变化范围为[,E];

(2)在分压电路中,变阻器的滑片c从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变阻器的bc部分中的电流最小值为

解析

解:(1)当滑片在a端时,R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U1=E;

当滑片在b端时,R两端的电压最小,最小值U2=

故电压的范围为:[,E];

(2)设ac部分电阻为R1,bc部分电阻为R2,则有:R1+R2=R0

R与R2并联再与R1串联

并联部分电阻R=

电路总电阻R=R1+R

并联部分电压U=

bc的电流I=

解得:I=

当R1=R2=时,I最小;

最小值Imin=

答:(1)限流电路中,负载电阻R的电压变化范围为[,E];

(2)在分压电路中,变阻器的滑片c从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变阻器的bc部分中的电流最小值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三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2R2=3R3,安培表的内阻忽略不计,则通过三个电阻的电流强度之比为______,两个安培表读数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由图可知,三个电阻属于并联关系;由图可得出对应的简化图如图所示;

三个电阻并联,则电压相等;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故电流之比为:1:2:3;

由图可知,A1测流过R2、R3的电流;A2测R1和R2的电流;

故电流之比为:5:3;

故答案为:1:2:3,5:3

解析

解:由图可知,三个电阻属于并联关系;由图可得出对应的简化图如图所示;

三个电阻并联,则电压相等;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故电流之比为:1:2:3;

由图可知,A1测流过R2、R3的电流;A2测R1和R2的电流;

故电流之比为:5:3;

故答案为:1:2:3,5: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为复杂电路一部分,图中电阻R1=3Ω,R2=2Ω,R3=1Ω,电流I1=2A,I2=1.5A,电流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求电流表中电流大小及方向.

正确答案

解:设A点电势为零;R1两端的电压U1=I1R1=2×3=6V;则B点的电势为-6V;

同理可知,C点的电势为-U2=-I2R2=-1.5×2=-3V;故C点比B点高3V;故R3中电流由C到B,大小为:I3==3A;

因I1流进C点,I3流出C点,可知,流过A的电流为:I3-I2=3-1.5=1.5A;方向向上;

答:电流表中电流大小为1.5A;方向向上.

解析

解:设A点电势为零;R1两端的电压U1=I1R1=2×3=6V;则B点的电势为-6V;

同理可知,C点的电势为-U2=-I2R2=-1.5×2=-3V;故C点比B点高3V;故R3中电流由C到B,大小为:I3==3A;

因I1流进C点,I3流出C点,可知,流过A的电流为:I3-I2=3-1.5=1.5A;方向向上;

答:电流表中电流大小为1.5A;方向向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个盒子内装有由导线和几个相同阻值的电阻组成电路,盒外1、2、3、4是该电路的四个接线柱,如图所示,已知1、2间和1、3间及2、4间的电阻阻值都相等.3、4间电阻为零.试将盒内电路画在图中.

正确答案

解:每个电阻的阻值相同,3、4间没有明显的电阻,说明3、4间是导线.而1、2和1、3以及2、4间电阻均相等,则说明任两接线柱间应接相同电阻;故可能的电路如图所示;

解析

解:每个电阻的阻值相同,3、4间没有明显的电阻,说明3、4间是导线.而1、2和1、3以及2、4间电阻均相等,则说明任两接线柱间应接相同电阻;故可能的电路如图所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R1=6Ω,R2=3Ω,R3=4Ω,AB端的总电压为6V,把它们接成图示电路,求它们的

(1)总电阻;

(2)电压之比;

(3)电流之比.

正确答案

解:(1)电阻R1与R2的并联电阻是:

故总电阻为:R=R12+R3=2+4=6Ω;

(2)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故并联电路与R3的电压之比为:

U12:U3=R12:R3=2:4=1:2

并联电路电压相同,故:

U1:U2:U3=1:1:2

(3)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

IR1:IR2=R2:R1=1:2

并联电路的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故:

IR1:IR2:IR3=1:2:3

答:(1)总电阻为6Ω;(2)电压之比为1:1:2;(3)电流之比为1:2:3.

解析

解:(1)电阻R1与R2的并联电阻是:

故总电阻为:R=R12+R3=2+4=6Ω;

(2)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故并联电路与R3的电压之比为:

U12:U3=R12:R3=2:4=1:2

并联电路电压相同,故:

U1:U2:U3=1:1:2

(3)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

IR1:IR2=R2:R1=1:2

并联电路的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故:

IR1:IR2:IR3=1:2:3

答:(1)总电阻为6Ω;(2)电压之比为1:1:2;(3)电流之比为1:2: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盒子里装有由导线和几个阻值相同的电阻组成的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如图所示,已知1、2间的电阻是1、3间的1.5倍,是2、4间的3倍,而3、4间没有明显的电阻,欲使盒内电路所含电阻数最少,请画出盒内满足题设条件的所有电路图.

正确答案

解:每个电阻的阻值相同,3、4间没有明显的电阻,说明3、4间是导线.

1、2间的电阻是1、3间的1.5倍,可能1、3是两个电阻串联,2、3间是一个电阻,也可能1、3间是一个电阻,2、3间是两个电阻并联.画出符合题意的电路如图所示.

解析

解:每个电阻的阻值相同,3、4间没有明显的电阻,说明3、4间是导线.

1、2间的电阻是1、3间的1.5倍,可能1、3是两个电阻串联,2、3间是一个电阻,也可能1、3间是一个电阻,2、3间是两个电阻并联.画出符合题意的电路如图所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是电饭煲的电路图,S1是一个控温开关,手动闭合后,当此开关温度达到103℃时,会自动断开,S2是一个自动控温开关,当温度低于70℃时,会自动闭合;温度高于80℃时,会自动断开.红灯是加热时的指示灯,黄灯是保温时的指示灯,定值电阻R1=R2=500Ω,加热电阻丝R3=50Ω,两灯电阻不计.

(1)分析电饭煲的工作原理.

(2)简要回答,如果不闭合开关S1,能将饭煮熟吗?

(3)计算加热和保温两种状态下,电饭煲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正确答案

(1)电饭煲盛上食物后,接上电源,S2自动闭合,同时手动闭合S1,这时黄灯被短路,红灯亮,电饭煲处于加热状态,加热到80℃时,S2自动断开,S1仍闭合;水烧开后,温度升高到103℃时,开关S1自动断开,这时饭已煮熟,黄灯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由于散热,待温度降至70℃时,S2自动闭合,电饭煲重新加热,温度达到80℃时,S2又自动断开,再次处于保温状态.

(2)如果不闭合开关S1,则不能将饭煮熟,因为只能加热到80℃.

(3)加热时电饭煲消耗的电功率P1=,保温时电饭煲消耗的电功率

两式中R=Ω 从而有P1:P2==12:1

答:(1)原理如上分析;

(2)无法煮熟;

(3)加热和保温两种状态下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2:1.

解析

(1)电饭煲盛上食物后,接上电源,S2自动闭合,同时手动闭合S1,这时黄灯被短路,红灯亮,电饭煲处于加热状态,加热到80℃时,S2自动断开,S1仍闭合;水烧开后,温度升高到103℃时,开关S1自动断开,这时饭已煮熟,黄灯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由于散热,待温度降至70℃时,S2自动闭合,电饭煲重新加热,温度达到80℃时,S2又自动断开,再次处于保温状态.

(2)如果不闭合开关S1,则不能将饭煮熟,因为只能加热到80℃.

(3)加热时电饭煲消耗的电功率P1=,保温时电饭煲消耗的电功率

两式中R=Ω 从而有P1:P2==12:1

答:(1)原理如上分析;

(2)无法煮熟;

(3)加热和保温两种状态下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2:1.

下一知识点 : 磁场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恒定电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