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

(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______ (填气体的化学式);从反应原理看,明显不同于其它两种气体的是______ (填气体的化学式);从收集方法来看,只能用一种方法收集的是______ (填气体的化学式).

(2)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图甲装置中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将其选项填入表中相应编号的空格中.

(3)若用上述制备NH3的装置制备O2,则选择的试剂为______ (填化学式);若用上述制备O2的装置制备

NH3,则选择的试剂的名称为______

(4)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l2,请画出气体收集装置图.

(5)有图乙所示无机物的转化关系,已知B和Y是上述三种气体中的两种.

a.当w为MnO2时,反应①不加热就能反应,反应④加热才能顺利进行,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b.当w为KMnO2时,反应①加热才能进行,反应④不加热就能进行,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6)已知Fe2++Br2=2Fe3++2Br-,现向100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Cl23.36L,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与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设通入Cl2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原FeBr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发生复分解反应制氨气,利用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制氯气,所以需要氧化剂的是制备氯气,其中氨气是碱性气体化合物,氧气是中性气体单质,氯气是氧化性气体单质;从反应原理看,明显不同于其他两种气体的是制备氨气利用的是复分解反应;氧气可以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氯气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l2;NH3;NH3

(2)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不需要加热选择A,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发生复分解反应制氨气,选择D,利用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加热制氯气选择C,或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不加热反应制氯气,选择A;

故答案为:

(3)制备氨气采用固固加热法,可用KClO3和MnO2或KMnO4制备氧气,制备氧气是利用分液漏斗滴入液体到固体发生的反应,所以用来制备氨气可以利用浓氨水滴入固体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中发生反应制备,故答案为:KClO3和MnO2或KMnO4;浓氨水和固体氢氧化钠(或生石灰);

(4)用排空气法收集Cl2,氯气比空气重,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有毒需要连接尾气吸收装置,装置图为:,故答案为:

(5)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用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反应在室温下制氯气,在酸性条件下,MnO4-被还原成Mn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写出,

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故答案为:2H2O22H2O+O2↑;2MnO4-+16H++10Cl-=Mn2++5Cl2↑+8H2O;

(6)还原性Fe2+>Br-,通入氯气先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剩余的氯气再发生反应2Br-+Cl2═Br2+2Cl-,反应后溶液中Cl-和Br-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说明氯气完全反应,Cl2的物质的量==0.15mol,若Br-没有反应,n(Br-)=0.3mol,则n(FeBr2)=0.15mol,0.15molFe2+只能消耗0.075mol的Cl2,故有部分Br-参加反应,

设FeBr2的物质的量为x,则n(Fe2+)=x mol,n(Br-)=2x mol,未反应的n(Br-)=0.3 mol,参加反应的n(Br-)=(2x-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x×1+[2x-0.3]×1=0.15mol×2,解得x=0.2 mol,所以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故答案为:2mol/L.

解析

解:(1)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发生复分解反应制氨气,利用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制氯气,所以需要氧化剂的是制备氯气,其中氨气是碱性气体化合物,氧气是中性气体单质,氯气是氧化性气体单质;从反应原理看,明显不同于其他两种气体的是制备氨气利用的是复分解反应;氧气可以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氯气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l2;NH3;NH3

(2)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不需要加热选择A,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发生复分解反应制氨气,选择D,利用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加热制氯气选择C,或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不加热反应制氯气,选择A;

故答案为:

(3)制备氨气采用固固加热法,可用KClO3和MnO2或KMnO4制备氧气,制备氧气是利用分液漏斗滴入液体到固体发生的反应,所以用来制备氨气可以利用浓氨水滴入固体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中发生反应制备,故答案为:KClO3和MnO2或KMnO4;浓氨水和固体氢氧化钠(或生石灰);

(4)用排空气法收集Cl2,氯气比空气重,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有毒需要连接尾气吸收装置,装置图为:,故答案为:

(5)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用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反应在室温下制氯气,在酸性条件下,MnO4-被还原成Mn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写出,

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故答案为:2H2O22H2O+O2↑;2MnO4-+16H++10Cl-=Mn2++5Cl2↑+8H2O;

(6)还原性Fe2+>Br-,通入氯气先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剩余的氯气再发生反应2Br-+Cl2═Br2+2Cl-,反应后溶液中Cl-和Br-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说明氯气完全反应,Cl2的物质的量==0.15mol,若Br-没有反应,n(Br-)=0.3mol,则n(FeBr2)=0.15mol,0.15molFe2+只能消耗0.075mol的Cl2,故有部分Br-参加反应,

设FeBr2的物质的量为x,则n(Fe2+)=x mol,n(Br-)=2x mol,未反应的n(Br-)=0.3 mol,参加反应的n(Br-)=(2x-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x×1+[2x-0.3]×1=0.15mol×2,解得x=0.2 mol,所以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故答案为:2mol/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查找资料发现,N2制取有下列不同方案:

a方案:加热条件下NH3还原CuO制得纯净的N2和活性铜粉

b方案: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制得

c方案:将空气缓慢地通过灼热的铜粉制得较纯的N2

现实验室有供选择的如下几种仪器来制取N2

(1)若按a方案制N2时,需要的氨气用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制取,则宜采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填A、B、C…下同)作NH3的发生器,要制取并收集N2,还须选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2)写出b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按c方案制取N2,则氮气中一定混有何种杂质气体______

(4)上述制N2的三个方案中,a、c方案结合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方法与b方案相比,其优越性在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浓氨水易挥发,CaO固体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温度升高,使得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进一步减少,以气体的形式逸出,制得氨气,题中所给的装置,适用于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的是E,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H3•H2O+CaO═Ca(OH)2+NH3↑,氨气中混有水蒸气,故可用碱石灰干燥,选用D装置,氨气和氧化铜在A装置中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按方案a制取N2中会含有未反应的氨气,因此,还需要用试剂吸收氨气,由于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所以用浓硫酸来吸收氮气中的氨气,选用C装置,

故答案为:E;ACD;

(2)b方案的目的也是制取氮气,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NO2═N2↑+2H2O+NaCl,

故答案为:NH4Cl+NaNO2═N2↑+2H2O+NaCl;

(3)空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c方案中,氧气被灼热的铜粉消耗掉,得到的氮气中混有稀有气体等杂质,

故答案为:稀有气体;

(4)从制备过程看,方案a和b能得到纯净的氮气,本方案中产生有毒物质NaNO2,而方案c制取的氮气中混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

故方案3氮气纯度最差;方案a和c反应原理简单,原料来源多,铜和氧化铜可以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铜与氧化铜可循环使用,避开有毒的NaNO2

解析

解:(1)浓氨水易挥发,CaO固体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温度升高,使得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进一步减少,以气体的形式逸出,制得氨气,题中所给的装置,适用于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的是E,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H3•H2O+CaO═Ca(OH)2+NH3↑,氨气中混有水蒸气,故可用碱石灰干燥,选用D装置,氨气和氧化铜在A装置中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按方案a制取N2中会含有未反应的氨气,因此,还需要用试剂吸收氨气,由于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所以用浓硫酸来吸收氮气中的氨气,选用C装置,

故答案为:E;ACD;

(2)b方案的目的也是制取氮气,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NO2═N2↑+2H2O+NaCl,

故答案为:NH4Cl+NaNO2═N2↑+2H2O+NaCl;

(3)空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c方案中,氧气被灼热的铜粉消耗掉,得到的氮气中混有稀有气体等杂质,

故答案为:稀有气体;

(4)从制备过程看,方案a和b能得到纯净的氮气,本方案中产生有毒物质NaNO2,而方案c制取的氮气中混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

故方案3氮气纯度最差;方案a和c反应原理简单,原料来源多,铜和氧化铜可以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铜与氧化铜可循环使用,避开有毒的NaNO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1为某套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加热装置和部分药品等已经省略(装置①和装置②为气体发生装置).

(1)甲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在A、B间增加一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制备NO2并验证其性质.装置①用于实验室制备NH3,用装置②制备过量O2.A装置中相应药品在催化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B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且越接近U型管底部颜色越浅,请解释原因______

(2)乙同学利用此套装置合成SO3,B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的固体出现.C中若盛放K2Cr2O7溶液,则在C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生成物中Cr以Cr3+形式存在);现欲制得纯净干燥的SO3,若C中盛放NaOH溶液,则此装置中存在明显不足,应如何改进______(从下面给出的实验装置中选择字母标号补充或替换,并用简要文字说明)

(3)丙同学采用图3所示装置拟验证NO能被氨气还原并测算其转化率(装置①、装置②分别制NO和NH3),将上述装置A、B、C分别换成下列⑤、⑥、⑦.

请回答:装置⑦的作用可能是______;若进入装置⑤的NO共2688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同),氨气过量,最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016mL N2,则NO的转化率是______(能正确表达出计算过程即可)

正确答案

解:(1)氨气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氨气中-3价的氮被氧气氧化成-2价的一氧化氮中的氮,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生成的一氧化氮易被氧气氧化,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二氧化氮为红棕色,二氧化氮会转化为无色的四氧化二氮,反应方程式为2NO2(红棕)⇌N2O4(无色),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平衡移动的原理,U型管底部的温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降低,颜色变浅;

故答案为:4NH3+5O2 4NO+6H2O;因为2NO+O2=2NO2,2NO2(红棕)⇌N2O4(无色),正反应是放热反应,U型管底部的温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降低,颜色变浅;

(2)K2Cr2O7中的铬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中的硫为+4价的硫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6铬变为产物中的+3价铬,二氧化硫中+4价的硫变为产物中+6价的硫,反应方程式为Cr2O72-+3SO2+2H+=2Cr3++3SO42-+H2O,欲制得纯净干燥的SO3,需用浓硫酸干燥需选e,不能选f,然后用m收集,将e、m依次连接在B、C之间或将C装置换成f,

故答案为:Cr2O72-+3SO2+2H+=2Cr3++3SO42-+H2O;将e、m依次连接在B、C之间或将C装置换成f;

(3)一氧化氮与二价铁形成配位键,溶液中淡绿色的二价铁变成棕色的一氧化氮配合物,反应为FeSO4+NO=Fe(NO)SO4,根据反应6NO+4NH3═5N2+6H2O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6NO+4NH3═5N2+6H2O

         6mol       5mol

         V       2016ml

V=,则NO的转化率为×100%=90%,

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NO;×100=90%;

解析

解:(1)氨气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氨气中-3价的氮被氧气氧化成-2价的一氧化氮中的氮,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生成的一氧化氮易被氧气氧化,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二氧化氮为红棕色,二氧化氮会转化为无色的四氧化二氮,反应方程式为2NO2(红棕)⇌N2O4(无色),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平衡移动的原理,U型管底部的温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降低,颜色变浅;

故答案为:4NH3+5O2 4NO+6H2O;因为2NO+O2=2NO2,2NO2(红棕)⇌N2O4(无色),正反应是放热反应,U型管底部的温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降低,颜色变浅;

(2)K2Cr2O7中的铬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中的硫为+4价的硫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6铬变为产物中的+3价铬,二氧化硫中+4价的硫变为产物中+6价的硫,反应方程式为Cr2O72-+3SO2+2H+=2Cr3++3SO42-+H2O,欲制得纯净干燥的SO3,需用浓硫酸干燥需选e,不能选f,然后用m收集,将e、m依次连接在B、C之间或将C装置换成f,

故答案为:Cr2O72-+3SO2+2H+=2Cr3++3SO42-+H2O;将e、m依次连接在B、C之间或将C装置换成f;

(3)一氧化氮与二价铁形成配位键,溶液中淡绿色的二价铁变成棕色的一氧化氮配合物,反应为FeSO4+NO=Fe(NO)SO4,根据反应6NO+4NH3═5N2+6H2O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6NO+4NH3═5N2+6H2O

         6mol       5mol

         V       2016ml

V=,则NO的转化率为×100%=90%,

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NO;×100=90%;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装置,用于实验室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的实验是(  )

A电石与食盐水制C2H2

B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CO2

C铜屑和浓硝酸制NO2

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Cl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电石和水反应生成乙炔,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无毒,无需尾气吸收装置,故B正确;

C.铜屑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有毒,应有尾气吸收装置,故C错误;

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有毒,应有尾气吸收装置,且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实验室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故A错误;

B.铜与稀硝酸反应需要加热,且产生的气体为NO,不能用水吸收,故B错误;

C.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SO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应,所以吸收时要防倒吸,故C正确;

D.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用澄清石灰水溶液吸收时不需要防倒吸,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4春•邯郸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  )

A加热NaHCO3制CO2

B用Cu与稀HN03反应制NO

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制NH3

D用NaCl与浓H2S04反应制HCl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加热NaHCO3,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因固体药品中有湿存水,试管口应向下倾斜,CO2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Cu与稀HN03反应3Cu+8HN03=3Cu(NO32+4H2O+2N0↑,该反应无需加热,生成的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氨气,但氨气极易溶于水,无法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食盐跟浓硫酸反应2NaCl+H2SO4Na2SO4+2HCl,需加热与图中的装置无需加热矛盾,生成的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不能用该装置制氯化氢,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A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一氧化氮易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氯化氢为酸性气体,且不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氯化氢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

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是(  )

①高锰酸钾热分解2KMnO4K2MnO4+MnO2+O2

②硝酸铵热分解2NH4NO34H2O+N2↑+O2

③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2O22H2O+O2

④二氧化氮热分解2NO22NO+O2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高锰酸钾热分解气体产物只有氧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

②硝酸铵热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不能得到纯净的氧气,不适合;

③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产物只有氧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

④二氧化氮热分解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氧气,二者在常温下又能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得不到氧气,不适合.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有关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的是(  )

①制备乙烯时用的温度计;②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③制取氨水时氨气溶于水的导管;④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加入稀硫酸用的长颈漏斗;⑤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⑥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乙酯蒸气通入饱和Na2CO3溶液的导管.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气体CH3CH2OH CH2=CH2↑+H2O,因需测量溶液的温度,用乙醇制取乙烯时的温度计下端需插入液面以下,故①正确;

②因分液漏斗活塞能控制与外界隔开,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无须插入液面下,故②错误;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装置中的导气管插入到液面,易产生倒吸,故③错误;

④为了防止气体逸出,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下端需插入液面以下,故④正确;

⑤分馏石油时,因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温度计下端需插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以,不需插入液面以下,故⑤错误;

⑥制备乙酸乙酯时,导管要插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Na2CO3溶液的倒吸,故⑥错误;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4秋•盐湖区校级期末)请回答有关下列五种气体:H2、O2、NO、NH3、NO2的问题.

(1)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①与制取O2 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只适合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一种方法收集的是______

②以上气体制备反应中,有一反应在原理上与其它反应都不能归为同一类型,请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方程式______

(2)用右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①若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②若用图2的装置,请举一例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

(3)若用同一烧瓶分别充满如下气体:①HCl  ②NH3 ③NO2进行喷泉实验,实验后烧瓶内溶液液面的高度关系为______ (用序号和“>,<或=”表示,下同),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

正确答案

NH3

NO、NH3、NO2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

①=②>③

①=②=③

解析

解:(1)①制取氧气和氨气采用固固加热装置;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的气体用排空气法收集,如NH3、NO2,能与氧气反应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如NO,

故答案为:NH3;NO、NH3、NO2

②H2、O2、NO、NO2的制取可采用固体和液体反应,实验式制取氨气应固固加热,故答案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①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到瓶内,形成喷泉现象,故答案为: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②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到瓶内,形成喷泉现象,故答案为: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

(3)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氨气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则盛有等体积氯化氢、氨气的烧瓶分别倒立在水槽中时,水会充满整个烧瓶;

二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3NO2+2H2O=2HNO3+NO,根据方程式知,水会充入烧瓶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其物质的量是二氧化氮的

假设烧瓶的体积是1L,则n(NH3)=n(HCl)=n(NO2)=

三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NH3)=n(HCl)=,n(HNO3)=×

三种溶液的体积分别是V(NH3)=V(HCl)=1L,V(HNO3)=

根据C=知,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其浓度之比为1:1:1,故答案为:①=②>③;①=②=③.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的是(  )

①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②制备氯气时发生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③制备硝基苯时的温度计;

④用乙醇制取乙烯时的温度计;

⑤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全部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①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加入稀酸用的长颈漏斗应该起到液封的作用,所以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下,故①正确;

②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分液漏斗能用活塞控制,所以分液漏斗不用插入液面下,故②错误;

③实验室用浓硝酸、浓硫酸和苯混合制备硝基苯需要水浴加热,且控制温度在50~600C,需将温度计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故③正确;

④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气体CH3CH2OHCH2=CH2↑+H2O,因需测量溶液的温度,用乙醇制取乙烯时的温度计下端需插入液面以下,故④正确;

⑤分馏石油时,因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温度计下端需插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以,不需插入液面以下,故⑤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A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B浓氨水与氢氧化钙固体反应制氨气

C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硫

D铜与稀硝酸反应制一氧化氮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氨气不能利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且不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一氧化氮易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请回答下列实验中抽取气体的有关问题.

(1)如图1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B______;C______;D______

(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

①如图2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

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

正确答案

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

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反应开始时,A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管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B中的水面逐渐下降,B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中.

解析

解:(1)①生成的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B为收集装置,C为防止倒吸的装置,可起到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故答案为: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①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则应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进气管较短,则应选择Ⅰ装置,故答案为:Ⅰ;

②Ⅱ装置中A加入稀硝酸和铜,为气体发生装置,B为气体的收集装置,用排水法收集,C为接受B中排出的水的装置,

故答案为:

③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可观察到有无色小气泡生成,反应放热,反应速率逐渐加快,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然后又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NO,生成硝酸铜溶液为蓝色,可观察到A中的液体逐渐变为蓝色,气体NO不溶于水,可将B中的水排到C中,故答案为:反应开始时,A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管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B中的水面逐渐下降,B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3秋•右江区校级月考)利用下列各组物质制备和收集少量相应的气体,能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是(  )

①浓氨水与固体CaO  ②稀盐酸与石灰石  ③稀硝酸与铜片  ④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⑤锌粒与稀硫酸⑥电石与水.

A①②⑥

B②④

C①②③⑥

D全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浓氨水易挥发,CaO固体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温度升高,使得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进一步减少,以气体的形式逸出,制得氨气,所以能用图中的左图部分制备,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平均密度小,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图中的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故①错误;

②石灰石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所以能用图中的左图部分制备,CO2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图中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收集,故②正确;

③金属铜能稀硝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即3Cu+8HNO3=3Cu(NO32+2NO↑+4H2O,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能用图中的左图部分制备,生成的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迅速被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即2NO+O2=2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③错误;

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所以能用图中的左图部分制备,O2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图中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收集,故④正确;

⑤锌和稀硫酸生成氢气,Zn+H2SO4=ZnSO4+H2↑,所以能用图中的左图部分制备,H2的密度比空气的平均密度小,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图中的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故⑤错误;

⑥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俗称电石,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制备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能用图中的左图部分制备,乙炔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平均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须利用其难溶于水的性质用排水法收集,故⑥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口顺序为a接(  )接(  )接(  )接(  )接f(填接口字母)(  )

Ab c d e

Bd e b c

Cd e c b

De d b c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收集二氧化硫应先干燥再收集,故先通过d、e,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要从c口进气,b口出来进行尾气处理.因为二氧化硫易于氢氧化钠反应,故f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盛放NaOH溶液的烧杯为尾气处理装置要放置在最后;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走进化学工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