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共31702题
如图4-9,硬质玻璃管内,左、中、右分别放有3个湿润棉花球;a球浸有溴化钾溶液;b球浸有碘化钾浓溶液;c球中浸有KI淀粉溶液。实验时,从右端缓缓通入氯气,同时在b处微热,并逐渐向左移动酒精灯,则可以观察到:
图4-9
(1)在a处有 产生。
(2)在b处有 色产生。
(3)c处变成 色。
(4)稍冷却后,b、c之间的管壁上有 色的 。
正确答案
(1)深红棕色液体 (2)紫 气体 (3)蓝 (4)紫黑 固体
此题巧妙地把卤素间的反应联系在一起,分析时要细心地逐一解决。涉及的反应有Cl2+2KI2KCl+I2,Cl2+2KBr
2KCl+Br2,所以在b、c处有碘生成,a处有液溴生成,而碘有升华和遇淀粉变蓝的特性,所以会得上述现象。
向含有1.6 g KBr的溶液中加入含杂质Cl2的粗溴6.0 g,烘干得残留固体1.3 g,则粗溴中氯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4%(如果分步计算,答案可以是3%;如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结果则是错误的)
2KBr + Cl2====2KCl+Br2 Δm
78+160 71 78+71 160-71
6.0 g·w(Cl2) 1.6 g-1.3 g
w (Cl2)=4%
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部分装置),将氯气依次通过下列装置以验证氯气的性质:
(1)通入氯气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D装置的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洗气瓶B溶液中有一部分SO32-氧化成SO42-.设计试验方案,检验洗气瓶B溶液中Cl-和SO42-的存在.在答题卡上补充填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可填满也可不填满)限选试剂及仪器:2mol/L HCl、2mol/L HNO3、1mol/L BaCl2溶液、lmol/L Ba(NO3)2溶液、0.1mol/L 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试管、胶头滴管.
(4)上述实验需要100mL,2mol/L的HCl,配制时量筒量取36.5%,密度1.19g/mL的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mL.
正确答案
(1)氯气有氧化性,能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故答案为:溶液变蓝色,2Fe2++Cl2═2Fe3++2Cl-;
(2)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3)步骤1:除去亚硫酸根离子,可用过量2 mol/LHCl,检验硫酸根离子,可用1 mol/LBaCl2溶液,若产生的白色沉淀,则洗气瓶B溶液中存在SO42-,
故答案为:过量2 mol/LHCl和1 mol/LBaCl2溶液,振荡;
步骤2:除去亚硫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可用过量1 mol/LBaCl2溶液,
故答案为:过量l mol/LBa(NO3)2溶液,振荡,静置;
步骤3:检验氯离子,可用0.1mol/LAgNO3溶液和过量的2mol/L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洗气瓶B溶液中存在Cl-,
故答案为:0.1mol/LAgNO3溶液和过量的2mol/LHNO3,振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洗气瓶B溶液中存在Cl-;
(4)m(HCL)=0.1L×2mol/L×36.5g/mol=1.19g/mL×v(HCL)×36.5%,v(HCL)=16.8mL,
故答案为:16.8.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的氯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2)证明氯气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存在的缺陷为______,请用离子方程式表达图中D框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______.
正确答案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在实验中吸收气体a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氯气;
(2)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装置B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装置C中的有色布条褪色;
(3)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可用碱溶液来吸收:Cl2+2NaOH=NaCl+NaClO+H2O,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0;
故答案为:没有尾气吸收装置;Cl2+2OH-=Cl-+ClO-+H20.
漂白粉在社会生活、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漂白粉除了具有漂白作用外,还能杀菌消毒。2003年抗“非典”期间,各商场漂白粉及其他漂白产品曾一度脱销。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区人们的饮用水,必须用漂白粉等药品消毒后才能饮用,以防传染病发生,但瓶装漂白粉久置空气中会呈稀粥状而失效。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漂白粉在空气中易失效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Ca(ClO)2+CO2+H2O==CaCO3↓+2HClO②2HClO2HCl+O2↑
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O)2和CaCl2,而能起漂白作用的是Ca(ClO)2,所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它在空气中失效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Ca(ClO)2+CO2+H2O==CaCO3↓+2HClO
②2HClO2HCl+O2↑
所以,漂白粉应密闭保存,避免与空气接触。
(11分)某中学高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探究用过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
①这样制取的SO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有________。
②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连接成一整套实验装置以验证①的判断是否正确,若按气体从左到右流向时,气体流经的各装置导管的编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a、b……填写;每套装置只允许使用一次)。
③根据②确定的实验过程,请将实验时有关装置中所盛药品、实验现象、结论填入下表:
装置
所盛药品
实验现象
结论
B
C
CuO固体
D
无水CuSO4
正确答案
①H2、H2O(g) ②c→d→a→b→e→(c与d、a与b接口可对调)。
③
装置
所盛药品
实验现象
结论
B
无水CuSO4
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气体中含有氢气
D
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锌和浓硫酸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H2,且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必然会含有水蒸气。检验反应产物时,一般情况下先检验水蒸气后再检验其他产物。
向NaBr与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反应完全后将溶液蒸干并小心灼烧至恒重,得固体W。
(1)W的可能组成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可以多填或少填)
(2)现将NaBr与NaI的混合固体10.0 g溶于适量水中,通入448 mL Cl2(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按上述操作得到W的质量为7.28 g。求原混合物中NaI的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1)①NaCl ②NaCl、NaBr ③NaCl、NaBr、NaI (2)30.0%
(1)在混合液中通入Cl2,可发生如下反应:
2NaI+Cl2====2NaCl+I2;2NaBr+Cl2====2NaCl+Br2。
因I-比Br-的还原性强,故通入Cl2时,Cl2优先与还原性强的I-反应。灼烧时I2易升华,Br2易挥发。
当Cl2把NaI、NaBr全部氧化时,灼烧至恒重得到NaCl;当Cl2使NaI反应完全而使NaBr未反应或部分反应时,得到的固体为NaCl和NaBr的混合物;当Cl2的量很少,只能使部分NaI氧化时,燃烧所得固体为NaCl、NaBr、NaI三者的混合物。因此,W的组成可能有三种,即①NaCl,②NaCl、NaBr,③NaCl、NaBr、NaI。
(2)n(Cl2)=="0.0200" mol
①若Cl2完全反应,消耗原固体的最大质量为
mmax=m(NaI)=2×0.0200 mol×150 g\5mol-1="6.00" g<10.0 g
所以,Cl2的量不足,将完全转化为NaCl。
根据氯元素守恒生成的NaCl应为:
m(NaCl)="0.0200" mol×2×58.5 g·mol-1="2.34" g,所以W中含NaCl 2.34 g。
②如果Cl2 0.0200 mol全部与NaI反应,固体质量减少,
Δm="6.00" g-2.34 g="3.66" g>10.0 g-7.28 g="2.72" g
③若Cl2 0.0200 mol完全与NaBr反应,需NaBr的质量为:
m(NaBr)=2×0.0200 mol×103 g\5mol-1="4.12" g
固体质量减少Δm="4.12" g-2.34 g="1.78" g<10.0 g-7.28 g="2.72" g。
由此可推知Cl2与NaI反应完全,而与NaBr部分反应。所以7.28 g固体W为NaCl和NaBr的混合物。
设原固体混合物中NaI的物质的量为x。
Cl2+2NaI====I2+2NaCl Δm
1 mol 183 g
Cl2+2NaBr====Br2+2NaCl Δm
1 mol 89 g
0.0200 mol-
依题意可列方程:
×183 g·mol-1+(0.0200 mol-
)×89 g·mol-1="10.0" g-7.28 g,解得x="0.0200" mol。
w(NaI)=×100%=30.0%
答:原混合物中的NaI质量分数为30.0%。
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3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单质甲 化合物A
化合物B 化合物B
化合物A和化合物C 单质乙和化合物C
据此判断:
(1)在A、B、C这3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 (用A、B、C字母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
(3)单质乙的分子式可能是 ,则化合物B的分子式是
正确答案
(1)A、B
(2)非金属,因为A+B→乙+ C,且乙为单质,可知乙元素在A、B中分别呈正、负价,所以乙是非金属。
(3)S、H2S(或N2、NH3)
本题初看起来,题设条件及框图并未给出明的线索,关键在于恰当动用逻辑推理。对于设问(1)化合物A是由甲、乙两种单质化合而成,则化合物A中一定含乙元素;再看左边纵行,单质甲与化合物B反应可生成A(舍乙元素)和C两种化合物,单质甲只含甲元素,则A中的乙元素只能来自化合物B,至于化合物C由题设条件无法判断。因此必定含乙元素的应该是A、B两种化合物。
至于设问(2),则需由框图的右侧纵行推理由化合物A与B(都舍乙元素)反应生成单质乙和化合物C,在单质乙中乙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因此在A、B两种化合物中的乙元素必定分别是正、负两种化合价,因此乙元素必定是非金属元素。这是本题的关键性突破,也是难点。
最后看设问(3),在中学涉及的主要非金属氢、氧、碳、氮、硫、磷、氯中,在其二元化合物中分别呈正、负两种价态以硫、氮为常见。
本题考查了对图表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正向、逆向思维、抽象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也考查了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综合认识水平,将化合价的基本概念与具体反应判断相结合,从而从高层次上考查了将化学知识按内在的联系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的思维能力。
实验室里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少量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产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MnO2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3)反应中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
正确答案
(1)43.5 g (2)2 mol (3)1 mol
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得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
87 g 4 mol 1 mol 2 mol
(43.5 g) (2 mol) 0.5 mol (1 mol)
(9分)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其中C为O2、D为Cl2、E为Fe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它们存在如图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F______,G______,H______。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______剂,反应②中是______。
(3)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A是______;若反应①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则A是______。
(4)写出B与MnO2共热获得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B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Fe3O4 FeCl2 FeCl3
(2)催化剂 氧化剂
(3)KClO3 H2O2
(4)4H++2Cl-+MnO2Mn2++Cl2↑+2H2O
(5)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本题主要考查了O2和Cl2制备的化学反应、Fe和酸的反应及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关系,结合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不难得出结论。
(1)氯气对饮用水消毒的原理是____________。氯气的消毒能力受水的pH的影响,pH小时的消毒能力
______pH大时的消毒能力(填“>”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通常用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来制取ClO2,同时生成Cl2,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市售的一种新型消毒剂含两种成分,分别是NaClO3和Na2C2O4。两种成分在溶液中混合便产生ClO2,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打算通过研究性学习,比较这两种制取ClO2的方法的利与弊。要拟定一个简略的研究方案,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向进行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l2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Cl2+H2O===HClO+HCl,HClO起杀菌消毒作用;>;pH大时HClO容易转化为ClO-
(2)2NaClO3+4HCl(浓)==Cl2↑+2ClO2↑+2NaCl+2H2O;2NaClO3+Na2C2O4===2ClO2↑+2Na2CO3;原料的包装和运输是否简便易行,pH对消毒能力的影响,制取是否方便,副产物的多少,产物对水质的影响,稳定性,安全性等
将10.000 g氯化钠、溴化钾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溶于水中,通入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灼烧(高温加热),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为9.813 g.若将此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所得的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721 g.求原混合物中各化合物质量.
正确答案
氯化钠8.700g,溴化钾为:0.500g,氯化钙为:0.800g.
设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NaCl为x g,KBr为y g,CaCl2为z g
x+y+z=10.000 g①
2KBr+Cl2====2KCl+Br2
混合物中KBr转化为KCl,灼烧后溴全部挥发,因此:
x+y+z=9.813 g②
①式-②式得:(1-)y=10.000-9.813
解得y=0.500 g
残留物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
从所得CaCO3的质量可以算出CaCl2的质量:
z=0.721 g×=0.800 g
氯化钠的质量为:x=10.000-0.500 g-0.800g=8.700g
漂白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失效,请回答:存放环境中①有水蒸气无二氧化碳②有二氧化碳无水蒸气,哪种情况下漂白粉更易变质?为什么?
正确答案
①有水蒸气无二氧化碳易变质。因为在②所说的环境中,即使有二氧化碳,由于没有水份参加,二氧化碳与漂白粉仍然不会发生反应;但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没有二氧化碳,也会由于漂白粉中Ca(ClO)2的水解而使漂白粉变质。
漂白粉变质的原因是↑。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曾发生爆炸事故,约有100吨左右的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位于下游的哈尔滨市市区市政供水管网临时停止供水。为尽快恢复供水,环保专家拟定了投加粉末活性炭及颗粒活性炭双重消除方式,将原有的沙滤池进行改造,用ZJ-15型活性炭替换石英沙。
(1)用活性炭消除硝基苯等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早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物质是漂白粉。工业上生产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 Ca(ClO)2+2H2O,该反应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氯气也用于自来水消毒,近来发现其在消毒过程中能产生多种有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衍生物,如CHCl3等。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在自来水中加氯气,推广采用广谱性高效杀菌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气体)。目前欧洲和我国主要采用Kesting法(原料为氯酸钠和盐酸)制ClO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产生Cl2(占ClO2体积的一半),使产物纯度降低。试写出该法制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l2和ClO2都是通过氧化作用而杀菌消毒。与Cl2一样,ClO2消毒后的还原产物是Cl-。计算在等质量时,ClO2的消毒效率是Cl2的__________倍。
正确答案
(1)吸附作用
(2)是
(3)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
(4)2.63
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次氯酸钙
(3)Ca2++2ClO-+CO2+H2O==CaCO3↓+2HClO
(4)(1)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