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共31702题
实验室所用少量氯气是用下列方法制取的
4HCl(浓)+MnO2 ="=" Cl2↑+ MnCl2+2H2O
该反应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
离子方程式 。
正确答案
MnO2 Cl2 4H++2Cl-(浓)+MnO2Cl2↑+Mn2++2H2O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是氧化剂,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二氧化锰是氧化剂。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生长氧化产物,因此氧化产物是氯气。离子方程式为4H++2Cl-(浓)+MnO2Cl2↑+Mn2++2H2O。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的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 。
(2)实现实验目的实验现象为 。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若要使实验符合要求,应在装置_________(填写装置代号)后面添加 装置。
正确答案
(10分)
(1)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氯气(2分)
(2)装置B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装置C中的有色布条褪色(2分)
(3)Cl2+H2OCl-+H++ HClO(2分)
(4)C(2分)尾气吸收(2分)
略
如下图所示的物质的相互转变中,反应①在工业上可用来生产化合物C,反应⑤在工业上可生产化合物J(Na2FeO4),反应①、②、④和⑤均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常温下,D、E、G均是气体,B是无色液体;F的水溶液可作为杀菌消毒剂;H是一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它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化学式: ;(2)写出G的电子式: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人们将反应①所涉及的化学工业称为 ;
(4)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 ;
高铁酸钠(Na2FeO4)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净水剂,其原因为
①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
② 。
正确答案
(1)NaClO(2分)(2) (2分)
(3)2NaCl + 2H2O = H2↑ + Cl2↑+ 2NaOH (2分) 氯碱工业(1分)
(4)2Fe3+ + 3ClO― + 10OH― = 2FeO42― + 3Cl― + 5H2O(2分)
②本身被还原成Fe3+而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吸附水中杂质以达到净化水的目的。(1分)
A+B电解生成CDE三种物质,常见于NaCl、AgNO3、CuSO4等与水的电解,D、E均是气体基本可以确定是电解NaCl溶液,则C是NaOH,F是NaClO,G是HCl ;H是一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它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H是Fe2O3,I是FeCl3,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 3ClO― + 10OH― = 2FeO42― + 3Cl― + 5H2O
(11分)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试填空:
(1)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制取Cl2、SO2气体,现采用Na2SO3与70%的浓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12 mol·L-1)为原料制取Cl2。在此实验中,F仪器的作用是 ;气体发生装置B应选择①、②、③三种装置中的 (选填序号)。
(2)D装置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氯化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硫氰化钾溶液;苯酚溶液;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Cl2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 (试剂名称,下同)的试管中,再加入产生的现象是 ,说明Cl2过量;
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 的试管内,产生的现象是 。
正确答案
⑴防倒吸 制Cl2选 ① ⑵Cl2+SO2+2H2O=4H++2Cl―+SO42―;⑶Cl2能将FeCl2氧化,SO2不能,所以选:氯化亚铁溶液,KSCN(C6H5OH)溶液,溶液呈红色或(紫色);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色。
(14分)下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化学反应方程为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连接上E装置。Cl2通过C瓶后再进入
(5)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 ,
B的作用是 。
正确答案
(1)4HCl + MnO2MnCl2+2H2O+Cl2↑
(2)2Cl2+2H2O(g)+C 4HCl↑+CO2↑
吸收Cl2中的HCl气体,提供D处所需水蒸气。
(3)生成的HCl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未反应完的Cl2与H2O作用产生的HClO的漂白作用使红色消失。
(4)B
(5)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贮存少量Cl2
略
(10分)新制氯水呈 色,说明氯水中有 存在。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立即有 (填现象)生成,说明氯水中有 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会首先变红,但很快褪色,说明氯水具有 性,氯水光照后,颜色 ,溶液的酸性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正确答案
黄绿,Cl2(或氯分子),白色沉淀,Cl-(或氯离子),酸性和漂白性,变浅(或褪去),增强,
新制的氯水中有H+、Cl-、ClO-、OH-、H2O、HClO、Cl2
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粒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其组成,做了如下实验,回答:
(1)往用水湿润的红纸中滴入少量新制饱和氯水,观察到 现象,说明饱
和氯水中含有 。
(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适量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
生,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此现象 。
正确答案
(1)纸张红色退去 HClO(或名称)
(2)CaCO3+2 H+ = Ca2+ + CO2 ↑+ H2O
试题分析:(1)因为饱和新制氯水中有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纸张红色退去
(2)氯水显酸性,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CO2↑+H2O,碳酸钙难溶不可拆开
(10分)下图所涉及的物质中,C、D、E均为单质,且E为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其余均 为化合物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请回答: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F ,H 。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 剂,反应②中是 剂。
(3)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A是 (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5)向G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
正确答案
(1)H2O2 ,Fe3O4 , FeCl3(各1分)
(2)催化 ,氧化 (各1分)
(3)KClO3(1分)(4)MnO2 + 4HCl(浓)==MnCl2+Cl2↑+2H2O(2分)
(5)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2分)
略
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溴化钠、碘化钠的混合物平均分成五等份,分别加水配成溶液并编号为甲、乙、丙、丁、戊,再分别向各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氯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干,灼烧固体。通入氯气的量与最终所得固体质量记录如下:
求:(1)请填写表中空白;
(2)标准状况下氯气的体积V为 ,原混合物中溴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正确答案
(8分)(1)乙:NaI、NaBr、NaCl(2分) 丁: NaBr、NaCl(2分)
(2) 1344(2分), 1mol(2分)
略
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
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字母序号):
a接 ____ _ _____ 接h 。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E装置的作用是 ,F装置的作用是 。
(4)C瓶中的现象是 ,B瓶中的现象是 。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
正确答案
(1)ijgfedbc(2分)(2)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分)
(3)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1分) 除去Cl2中HCl气体(1分)
(4)有色布条不褪色 有色布条褪色 次氯酸(HClO)(每空1分)
略
不同卤素原子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卤素互化物,其通式为:XX′n(n
= 1,3,5,7;且非金属性X′>X)。卤素互化物大多为强氧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1)卤素互化物中,沸点最低的应是 (写分子式,下同)。
(2)若n = 7,则最可能生成的卤素互化物应为 。
(3)现将23.3gBrCln溶于水,再通入过量SO2,生成HBr、HCl、H2SO4等三种酸,然后向该混合酸溶液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后,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结果可生成77.3g沉淀,求n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4)某卤素互化物与水的反应为 ClFn + H2O → HClO3 + Cl2 +O2 + HF,若ClFn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求n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⑴ClF(2分) ⑵IF7(2分) ⑶n = 3(3分)
设BrCln的物质的量为x, 则
(80+35.5n)x = 23.3
(188+143.5n)x=" 77.3 " (2分)
n =" 3 " (1分)
⑷(3分)由ClFn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可得下列配平的方程式
3ClFn + 5H2O → (10-3n)HClO3 +(3n-7)∕2Cl2 +(9n-25)∕2O2 + 3nHF(1分)
所以有:
10-3n>0
(3n-7)∕2>0
(9n-25)∕2>0 (1分)n =" 3 " (1分)
其他解法合理即给分
略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探究和比较SO2和C12的漂白性,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二套。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向第一套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SO2,观察到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然后再加热试管,溶液 (填“恢复”或“不恢复”)红色;
(2)向第二套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C12,观察到试管中的品红溶液也褪色,然后再加热试管,溶液 (填“恢复”或“不恢复”)红色;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说明SO2和C12的漂白原理 (填“相同”或“不相同”);
(4) C12通入品红溶液中,生成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 (填“HC1”或“HClO”)。
正确答案
(1)恢复;(2)不恢复;(3)不相同;(4)HClO
试题分析:(1)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这种漂白是不稳定的,在加热的条件下,又能恢复到用来的颜色。
(2)氯气溶液中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这种褪色是不可逆的,加热不能再恢复到红色。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说明SO2和C12的漂白原理不相同。
(4)C12通入品红溶液中,生成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次氯酸,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2和氯气漂白原理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SO2和氯气的漂白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分) 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有漂白、杀菌的性能,其原理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
(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
正确答案
(1)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2) Ca(ClO)2
(3)Ca(ClO)2+CO2+ H2O=CaCO3+2HClO (4) (1)
试题分析: 方程式见答案,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化合价是否有升降变化
氟和氟盐是化工原料。由于氟气性质活泼,很晚才制取出来。
(1)不能通过电解纯净的液态HF获得F2,其原因是_________;但电解液态KHF2时,两极分别得到F2和H2,写出阳极上HF2—放电产生气体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2)利用化学反应也能制取氟。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_K2MnF6+____SbF5—____KSbF6+____MnF3+____F2↑;其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
(3)某温度下测得浓度均为0.10mol/L的KF和HF混合液的pH=4,近似计算HF的电离平衡常数Ka(写出计算过程)。
(4)一定浓度的HF和Al2(SO4)3混合液中,铝的各种微粒含量f随PH的分布曲线如图示。用NaOH使混合液的pH从5调整到7,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氟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纯液态时不电离,因而不导电;
HF2- -2e- =F2↑+H+
(2)2 4 4 2 1 MnF3
(3)解: HF H+ + F-
(0.10-1X10-4) mol·L-1 1X10-4 mol·L-1 (0.10+1X10-4)mol·L-1
近似为 0.10 mol·L-1 1X10-4 mol·L-1 0.10mol·L-1
Ka=c(H+)·c(F-)/c(HF)
=1X10-4 mol·L-1 X 0.10mol·L-1/0.10 mol·L-1=1.0X10-4 mol·L-1
(4)AlF2++3OH-=Al(OH)3↓+2F-,AlF3+3OH-=Al(OH)3↓+3F-
略
(16分)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1)实验时甲同学在A装置中未加入任何试剂,发现B、C中的红色布条均褪色,由此甲同学得出结论:氯气具有漂白性。
实验时乙同学向A装置中加入了某种试剂,发现B中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而C中的红色布条褪色,由此乙同学得出结论:氯气没有漂白性。
你认为乙同学向A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 ,甲、乙同学的结论正确的是 。
(2)丙同学思考后认为上面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你认为存在的缺陷是 ,解决方法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丁同学在A装置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观察到A装置中溶液红色逐渐褪去。他提出两种可能原因: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溶液褪色;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褪色的原因(简述实验步骤)。
。
正确答案
(1)浓硫酸 乙 (2)无尾气的吸收装置 Cl2+2NaOH===NaCl+NaClO+H2O
(3)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②;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①
(1)由于氯气是没有漂白性的,起漂白性的是次氯酸。所以应该首先干燥氯气,因此试剂是浓硫酸。由于甲没有干燥氯气,而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甲的结论是错误的,乙的结论是正确的。
(2)由于氯气有毒,所以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吸收氯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3)如果是由于氯气的氧化而导致褪色,则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颜色将不再发生变化。但如果是由于因为中和氢氧化钠而引起的,则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会显红色,据此可用验证,即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②;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