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共31702题
用次氯酸钠固体有效的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该过程不可能涉及的变化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次氯酸钠在溶液中电离生成Na+和ClO-,ClO-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蛋白质变性,则涉及的变化有电离、水解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不涉及置换反应.
故选A.
氯化氢的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
(1)工业上制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氨水有漂白性,SO2也有漂白性,如果将二者混合使用,漂白效果______(将“增强”、“不变”、“减弱”).原因是______.
(3)我国卫生部明确规定:要逐步用二氧化氯(ClO2)代替氯气进行饮用水的消毒.
①ClO2不稳定,可与NaOH溶液和H2O2反应,转化为比较稳定的亚铝酸钠(NaClO2).补充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O2+□NaOH+□H2O2=□NaClO2+□______+□______
②用ClO2处理过的自来水中会残留ClO2,需要用FeCl2将其还原为Cl-.现用V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ClO2处理一定量自来水后,再加入amolFeCl2.可将残留的恰好除去,则该自来水中残留Cl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工业上用氢气和氯气之间的反应来制取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故答案为:H2+Cl2
2HCl;
(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发生的反应为:2H2O+Cl2+SO2=2HCl+H2SO4,这样所得的产物不再具有漂白性,所以漂白效果减弱,故答案为:减弱;2H2O+Cl2+SO2=2HCl+H2SO4;
(3)①ClO2与NaOH溶液、H2O2反应,转化为比较稳定的亚铝酸钠(NaClO2)过程中,Cl的化合价从+4价降为+3价,所以双氧水是还原剂,产物中含有氧气,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为-2价,所以Cl元素前边的系数都是2,;双氧水和氧气前边的系数都是1,根据元素守恒,所以氢氧化钠前边系数是2,水前边系数是2,
故答案为:2、2、1、2、1O2、2H2O;
②根据ClO2能被FeCl2还原为Cl-,Cl元素化合价降低了5价,FeCl2被氧化为FeCl3,Fe元素化合价升高了1价,设:该自来水中残留ClO2的物质的量为x,
根据电子守恒,则a(3-2)=5x,解得x=0.2amol,故答案为:0.2amol.
解析
解:(1)工业上用氢气和氯气之间的反应来制取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故答案为:H2+Cl2
2HCl;
(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发生的反应为:2H2O+Cl2+SO2=2HCl+H2SO4,这样所得的产物不再具有漂白性,所以漂白效果减弱,故答案为:减弱;2H2O+Cl2+SO2=2HCl+H2SO4;
(3)①ClO2与NaOH溶液、H2O2反应,转化为比较稳定的亚铝酸钠(NaClO2)过程中,Cl的化合价从+4价降为+3价,所以双氧水是还原剂,产物中含有氧气,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为-2价,所以Cl元素前边的系数都是2,;双氧水和氧气前边的系数都是1,根据元素守恒,所以氢氧化钠前边系数是2,水前边系数是2,
故答案为:2、2、1、2、1O2、2H2O;
②根据ClO2能被FeCl2还原为Cl-,Cl元素化合价降低了5价,FeCl2被氧化为FeCl3,Fe元素化合价升高了1价,设:该自来水中残留ClO2的物质的量为x,
根据电子守恒,则a(3-2)=5x,解得x=0.2amol,故答案为:0.2amol.
在溴化钾和碘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把溶液蒸干后并将剩余物灼烧,最后残余的物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向含有KBr、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发生Cl2+2KI=2KCl+I2,Cl2+2KBr=2KCl+Br2,
加热时Br2易挥发,I2易升华,最后剩余的固体为KCl,
故选A.
碘与氧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被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因碘酸碘的化学式一定为Im(IO3)n形式,其中碘酸根为-1价(类似于氯酸根),碘酸根中I的化合价为+5价,所以前面的I的化合价为+3价,所以碘酸碘的化学式为:I(IO3)3,即 I4O9,
故选:D.
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碘易溶于乙醇,可形成碘酒,常用于杀菌消毒,故A正确;
B.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得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故B正确;
C.浓硫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应用氢氟酸,故C错误;
D.甲醛对人体有害,可导致皮肤癌等,可污染环境,故D正确.
故选:C.
药品华素片的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华素片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用分子式表示)______.已知该药片不用糖衣,则华素片______ (填“是”或“不是”)白色的.
(2)说明书中的贮藏方法,是因为--而提出的.
(3)为验证华素片中确有上述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粒药片放人______中研碎,再将粉末装入试管中,并加人约2mL蒸馏水,向该试管中加入约2ml______(从“酒精”、“四氯化碳”、“甘油”中选择),用力振荡、静置;
②实验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选用该液体的原因是______
(4)请你再设计另一种方法,验证华素片中的主要成分.其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I2
不是
研钵
四氯化碳
分层,下层液体是紫色的
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中,不易溶于水,且四氯化碳和水的密度不一样,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有特殊的颜色
将华素片研碎后加入适量的水制成其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解析
解:(1)该药品说明书指出:主要成分是分子碘,碘单质是紫黑色的固体,不用糖衣就可以知道不是白色的,故答案为:I2;不是;
(2)由于碘单质受热易升华,通常将碘单质密闭保存在遮光、阴凉处,故答案为:受热易升华;
(3)①固体物质碘应该放在研钵中研碎,碘单质的检验可以采用萃取法:向碘水中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来检验,故答案为:研钵;四氯化碳;
②四氯化碳和水是互不相溶的,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中,不易溶于水,混合后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中显示紫色,故答案为:分层,下层液体是紫色的;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中,不易溶于水,且四氯化碳和水的密度不一样,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有特殊的颜色;
(4)碘单质遇到淀粉溶液会显示蓝色,除了萃取法之外,还可以用淀粉溶液来检验碘单质,方法是:将华素片研碎后加入适量的水制成其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看是否变蓝即可,故答案为:将华素片研碎后加入适量的水制成其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自来水常用Cl2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水中含有Cl-,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用于配制AgNO3溶液,故A错误;
B、氯水中各粒子与NaCl都不反应,可用于配制氯化钠溶液,故B正确;
C、配制FeCl2溶液时,若用氯水,氯水中含有Cl2、HClO、ClO-等微粒,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则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故C错误;
D、配制Na2SO3溶液时,氯水中含有H+,H+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硫,则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故D错误;
故选:B.
碘可能呈金属性,下列事实能说明这一事实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I(NO3)3、I(ClO4)3•2H2O等化合物,其中碘呈正价,体现了金属性,故A正确;
B.IBr、ICl是共价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都不存在单个碘原子的阳离子,所以不能根据这些事实证明碘元素呈现金属性,故B错误;
C.碘(I2)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离子,但不存在单个碘原子的阳离子,故C错误.
D.I4O9可以看成是碘酸盐,I(IO3)3,其中的碘元素呈正价,分别是+3价和+5价,体现了碘元素的金属性,故D正确;
故选AD.
(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气体物质和各种盐类.人类在陆地上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在海水中可以找到80多种.海洋是一个远未完全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回答下列问题:
(1)蒸馏法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淡化海水的方法,技术和工艺比较完备,但由于使用大量燃煤,因此能耗多、排污量大.为克服蒸馏法海水淡化的缺陷,请你对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工艺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
(2)使用离子交换树脂与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也是常用的水处理技术.聚丙烯酸钠是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写出聚丙烯酸钠单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3)空气吹出法是目前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常用方法,流程如下(苦卤:海水蒸发结晶分离出食盐后的母液):
①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从反应③后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单质溴的方法是______.
(4)苦卤中含有NaCl、MgCl2、KCl、MgSO4.用简要的文字说明如何测定苦卤中MgCl2的含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能代替大量燃煤能耗多、排污量大的缺陷的办法是寻找新的清洁能源,这是淡化海水工艺面临的问题,而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均是海边富有的洁净能源,
故答案为:充分利用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海边富有的洁净能源;
(2)聚丙烯酸钠是丙烯酸钠加聚反应的产物,根据聚合物找单体的方法,则单体为丙烯酸钠,结构简式为:CH2=CHCOONa,故答案为:CH2=CHCOONa;
(3)溴具有氧化性,能将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氧化,反应为:SO2+Br2+2H2O=4H++2Br-+SO42-,两种互相溶解物质分离的方法叫蒸馏,故答案为:SO2+Br2+2H2O=4H++2Br-+SO42-;蒸馏;
(4)苦卤中含有MgCl2、MgSO4两种含镁离子的盐,测定苦卤中MgCl2的含量必须将硫酸镁中的镁离子去除,可以先用足量BaCl2溶液沉淀硫酸根离子,求出硫酸根离子的总量,并求出MgSO4的量,然后用足量NaOH溶液沉淀Mg2+,求出总的Mg2+,减去MgSO4中的Mg2+得到MgCl2的量,故答案为:先用足量BaCl2溶液沉淀硫酸根离子,求出硫酸根离子的总量,并求出MgSO4的量,然后用足量NaOH溶液沉淀Mg2+,求出总的Mg2+,减去MgSO4中的Mg2+得到MgCl2的量.
解析
解:(1)能代替大量燃煤能耗多、排污量大的缺陷的办法是寻找新的清洁能源,这是淡化海水工艺面临的问题,而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均是海边富有的洁净能源,
故答案为:充分利用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海边富有的洁净能源;
(2)聚丙烯酸钠是丙烯酸钠加聚反应的产物,根据聚合物找单体的方法,则单体为丙烯酸钠,结构简式为:CH2=CHCOONa,故答案为:CH2=CHCOONa;
(3)溴具有氧化性,能将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氧化,反应为:SO2+Br2+2H2O=4H++2Br-+SO42-,两种互相溶解物质分离的方法叫蒸馏,故答案为:SO2+Br2+2H2O=4H++2Br-+SO42-;蒸馏;
(4)苦卤中含有MgCl2、MgSO4两种含镁离子的盐,测定苦卤中MgCl2的含量必须将硫酸镁中的镁离子去除,可以先用足量BaCl2溶液沉淀硫酸根离子,求出硫酸根离子的总量,并求出MgSO4的量,然后用足量NaOH溶液沉淀Mg2+,求出总的Mg2+,减去MgSO4中的Mg2+得到MgCl2的量,故答案为:先用足量BaCl2溶液沉淀硫酸根离子,求出硫酸根离子的总量,并求出MgSO4的量,然后用足量NaOH溶液沉淀Mg2+,求出总的Mg2+,减去MgSO4中的Mg2+得到MgCl2的量.
下列各组物质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HClO、Na2O2都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且漂白后的产物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颜色,具有不可逆性,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可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可恢复到原来的颜色,二氧化碳无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使品红溶液褪色,为物理变化;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和水生成的亚硫酸和品红结合为无色物质,为化学变化,都使品能红溶液褪色,但褪色原理不相同,故C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使品红溶液褪色,为物理变化,Na2O2都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且漂白后的产物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颜色,具有不可逆性,都使品能红溶液褪色,但褪色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化学常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铅笔芯的笔芯是石墨,不是铅,故A错误;
B、加碘盐中加的是碘酸钾,不是碘单质,故B错误;
C、碘酒是碘单质溶解于酒精中得到的溶液,故C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D错误.
故选C.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解决地震后的防疫问题被列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大事,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是最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漂白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故A错误;
B、因漂白粉中的Ca(ClO)2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所以会变质,故B错误;
C、工业制漂白粉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即可得到漂白粉(有效成份是次氯酸钙),故C正确;
D、因漂白粉能与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具有消毒作用的次氯酸,无须滴加浓盐酸,故D错误;
故选:C.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Ⅰ、Ⅲ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分别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A的化学式是______.
(3)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4)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取等质量变质前后的NaClO2试样均配成溶液,分别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时,消耗Fe2+的物质的量相同,从______(填序号)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A.质量守恒 B.电荷守恒 C.电子守恒 D.元素守恒.
正确答案
解:(1)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Ⅰ,反应物为NaClO3、Na2SO3、加入A溶液,产生C1O2、Na2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SO32-+2ClO3-=2C1O2+SO42-+H2O,所以Na2SO3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将ClO3-还原为C1O2;Ⅲ是离子隔膜电解池,从反应Ⅰ知该电解有酸生成、从Ⅲ知有碱生成,有两种气体生成,所以Ⅲ为电解硫酸钠本质是电解水,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所以A为硫酸,为阳极放出氧气,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Na2SO3;H2O;
(2)Ⅲ为电解硫酸钠本质是电解水,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所以A为硫酸,
故答案为:H2SO4;
(3)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反应中,4NaClO2→4ClO2,+3价的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到+4价,所以NaClO2是还原剂;1NaClO2→1NaCl,+3价的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到-1价,所以部分NaClO2作氧化剂;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故答案为:1:4;
(4)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Cl元素从+3价变为+5价和-1价,反应为3NaClO2=2NaClO3+NaCl,NaClO2试样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3ClO2-+12Fe2++6H2O=4Fe(OH)3↓+3Cl-+8Fe3+,最终得到Cl元素由+3价变为-1价,所以NaClO2变质前后分别与Fe2+反应时,最终消耗Fe2+的物质的量相同,均得到等量NaCl,Cl元素均由+3价变为-1价,根据电子守恒,两个过程中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故选C.
解析
解:(1)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Ⅰ,反应物为NaClO3、Na2SO3、加入A溶液,产生C1O2、Na2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SO32-+2ClO3-=2C1O2+SO42-+H2O,所以Na2SO3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将ClO3-还原为C1O2;Ⅲ是离子隔膜电解池,从反应Ⅰ知该电解有酸生成、从Ⅲ知有碱生成,有两种气体生成,所以Ⅲ为电解硫酸钠本质是电解水,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所以A为硫酸,为阳极放出氧气,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Na2SO3;H2O;
(2)Ⅲ为电解硫酸钠本质是电解水,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所以A为硫酸,
故答案为:H2SO4;
(3)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反应中,4NaClO2→4ClO2,+3价的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到+4价,所以NaClO2是还原剂;1NaClO2→1NaCl,+3价的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到-1价,所以部分NaClO2作氧化剂;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故答案为:1:4;
(4)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Cl元素从+3价变为+5价和-1价,反应为3NaClO2=2NaClO3+NaCl,NaClO2试样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3ClO2-+12Fe2++6H2O=4Fe(OH)3↓+3Cl-+8Fe3+,最终得到Cl元素由+3价变为-1价,所以NaClO2变质前后分别与Fe2+反应时,最终消耗Fe2+的物质的量相同,均得到等量NaCl,Cl元素均由+3价变为-1价,根据电子守恒,两个过程中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故选C.
溴主要以Br-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海水呈弱碱性.工业上制备的Br2的操作步骤为:
①一定条件下,将Cl2通入浓缩的海水中,生成Br2
②利用热空气将Br2吹出,并用浓Na2CO3溶液吸收,生成NaBr、NaBrO3等
③用硫酸酸化步骤②得到的混合物
完成下列填空:
(1)Cl2氧化Br-应在______ 条件下进行,目的是为了避免______.
(2)Br2可用热空气吹出,其原因是______.
(3)写出步骤③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用硫酸而不用盐酸酸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步骤②的产品有时运输到目的地后再酸化,主要是因为______.
(4)为了除去工业Br2中微量的Cl2,可向工业Br2中______.
a.通入HBr b.加入Na2CO3溶液 c.加入NaBr溶液 d.加入Na2SO3溶液.
正确答案
解:(1)Cl2氧化Br-生成溴单质,则应在通风橱中酸性条件下进行,防止溴中毒及生成的溴与碱发生反应(且碱性溶液中氯气与碱反应),
故答案为:通风橱中酸性;溴中毒及生成的溴与碱发生反应(且碱性溶液中氯气与碱反应);
(2)因溴的沸点较低,易挥发,Br2可用热空气吹出,故答案为:溴的沸点较低,易挥发;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溴单质、水,该反应为3H2SO4+5NaBr+NaBrO3=3Na2SO4+3Br2+3H2O;盐酸能被溴酸钠氧化,则不能利用盐酸酸化,且溴挥发,对大气造成污染,则有时运输到目的地后再酸化,
故答案为:3H2SO4+5NaBr+NaBrO3=3Na2SO4+3Br2+3H2O;用盐酸酸化,则盐酸被NaBrO3氧化;Br2易挥发,对大气有污染;
(4)利用NaBr溶液与Cl2反应,然后分液可除去Cl2,只有c符合,其它选项会引入新的杂质,故答案为:c.
解析
解:(1)Cl2氧化Br-生成溴单质,则应在通风橱中酸性条件下进行,防止溴中毒及生成的溴与碱发生反应(且碱性溶液中氯气与碱反应),
故答案为:通风橱中酸性;溴中毒及生成的溴与碱发生反应(且碱性溶液中氯气与碱反应);
(2)因溴的沸点较低,易挥发,Br2可用热空气吹出,故答案为:溴的沸点较低,易挥发;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溴单质、水,该反应为3H2SO4+5NaBr+NaBrO3=3Na2SO4+3Br2+3H2O;盐酸能被溴酸钠氧化,则不能利用盐酸酸化,且溴挥发,对大气造成污染,则有时运输到目的地后再酸化,
故答案为:3H2SO4+5NaBr+NaBrO3=3Na2SO4+3Br2+3H2O;用盐酸酸化,则盐酸被NaBrO3氧化;Br2易挥发,对大气有污染;
(4)利用NaBr溶液与Cl2反应,然后分液可除去Cl2,只有c符合,其它选项会引入新的杂质,故答案为:c.
(2015秋•大连校级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还原性I->Fe2+>Br-,浓度和体积相同的FeBr2、FeI2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氯气,前者发生2Fe2++Cl2=2Fe3++2Cl-,后者发生2I-+Cl2=2Cl-+I2,故A错误;
B.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不是置换反应,则Cu的金属性不一定比X强,如Fe3+与Cu的反应,故B错误;
C.非金属X能将Fe氧化到+3价,但非金属Y不能,则Y的氧化性比X弱,如氯气、S分别与Fe的反应,故C错误;
D.Cl2和SO2等体积充分混合后,通入溶液中生成盐酸和硫酸,都不具有漂白性,故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