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亚氯酸钙Ca(ClO22和HCl反应可得较纯的Cl2,而在铁、钴盐催化下生成O2.请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根据题意:亚氯酸钙Ca(ClO22和HCl反应可得Cl2、氯化钙和水,方程式为:Ca(ClO22+8HCl=4Cl2+CaCl2+4H2O,亚氯酸钙Ca(ClO22和HCl在铁、钴盐催化下生成O2和氯化钙,即Ca(ClO22=CaCl2+O2,故答案为:Ca(ClO22+8HCl=4Cl2+CaCl2+4H2O;Ca(ClO22=CaCl2+O2

解析

解:根据题意:亚氯酸钙Ca(ClO22和HCl反应可得Cl2、氯化钙和水,方程式为:Ca(ClO22+8HCl=4Cl2+CaCl2+4H2O,亚氯酸钙Ca(ClO22和HCl在铁、钴盐催化下生成O2和氯化钙,即Ca(ClO22=CaCl2+O2,故答案为:Ca(ClO22+8HCl=4Cl2+CaCl2+4H2O;Ca(ClO22=CaCl2+O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次氯酸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

B能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

C具有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

D是一种比碳酸酸性强的酸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次氯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产生氧气,故A正确;

B、次氯酸因具有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正确;

C、次氯酸具有氧化性,所以具有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故C正确;

D、根据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次氯酸钙和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由强酸制取弱酸,所以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划线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

A用40 ml 10mol/L与8.7g 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B标况下,将2.7g 投入到20 ml 18 mol/L的浓硫酸中

C向120 ml 2 mol/L 的盐酸中加入5.6g 

D向Ba(OH)2各0.1mol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2.24L CO2 气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将40 ml 10mol/L的浓盐酸与8.7 克二氧化锰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MnO2+4HClCl2↑+MnCl2+2H2O,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得出40 ml 10mol/L的浓盐酸与8.7 克二氧化锰正好完全反应,但是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降低,盐酸的还原性减弱,氧化还原反应结束,此时溶液中仍然有HCl存在,故在此反应中HCl 不能被完全消耗,故A错误;

B.由于在常温下浓硫酸遇到金属铝能发生钝化现象,因此不用考虑反应物的量的关系,由于钝化现象的发生,是反应终止了.因此无论是铝还是浓硫酸都没有消耗完全,故B错误;

C.由于铁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发生置换氢的反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Fe+2HCl═FeCl2+H2↑,得出120 ml 2 mol/L 的盐酸与5.6g铁反应,盐酸是过量的,因此将5.6g铁加入120 ml 2 mol/L 的盐酸中,铁将完全被消耗,故C正确;

D.当将0.1mol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各0.1mol的混合溶液中时,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钡反应,只有将溶液中的氢氧化钡反应完全后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根据反应:CO2+Ba(OH)2═BaCO3↓+H2O,0.1mol的二氧化碳与0.1mol的氢氧化钡正好完全反应,因此氢氧化钠没有参与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氯化铝的水溶液能导电,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来制取金属铝,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只可以和氢氟酸之间反应,不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故B错误;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钙之间反应,生石灰不可用来干燥氯气,故C错误;

D、次氯酸钠溶液具有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主要有效成份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8000-10000mg/L.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一)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1)推测该消毒液的酸碱性:______,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性、______性和______性.

(3)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写出失效过程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是否有腐蚀作用?

(三)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颗光亮的铁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对可能产生的现象有如下假设:

假设①:有明显现象;

假设②:无明显现象.

(4)基于假设①,结论是铁钉被腐蚀,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基于假设②,结论是______,请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该结论,叙述实验操作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次氯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而导致溶液呈碱性,水解方程式为:ClO-+H2O⇌HClO+OH-

故答案为:碱性;ClO-+H2O⇌HClO+OH-

(2)根据题干信息知,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说明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说明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说明次氯酸钠不稳定,

故答案为:氧化;漂白;不稳定;

(3)碳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所以二氧化碳能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加热或光照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导致次氯酸钠失效,反应方程式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故答案为:CO2等酸性气体、光和热;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4)铁钉被腐蚀,发生了化学反应,铁钉为铁碳合金,铁作原电池的负极,碳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使铁钉表面出现铁锈,铁锈的成分为水合三氧化二铁,颜色为红褐色,

故答案为:铁钉表面出现铁锈(或红褐色固体);

(5)铁钉没有明显现象可能是铁钉未被腐蚀,也可能是被腐蚀,如果被腐蚀,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将铁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能和无色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导致溶液变为血红色,如果出现血红色,说明含有铁离子,否则没有铁离子,

故答案为:铁钉可能未被腐蚀,也可能被腐蚀但无明显现象;用试管取出少量浸泡后的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硫酸酸化,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

解析

解:(1)次氯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而导致溶液呈碱性,水解方程式为:ClO-+H2O⇌HClO+OH-

故答案为:碱性;ClO-+H2O⇌HClO+OH-

(2)根据题干信息知,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说明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说明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说明次氯酸钠不稳定,

故答案为:氧化;漂白;不稳定;

(3)碳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所以二氧化碳能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加热或光照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导致次氯酸钠失效,反应方程式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故答案为:CO2等酸性气体、光和热;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4)铁钉被腐蚀,发生了化学反应,铁钉为铁碳合金,铁作原电池的负极,碳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使铁钉表面出现铁锈,铁锈的成分为水合三氧化二铁,颜色为红褐色,

故答案为:铁钉表面出现铁锈(或红褐色固体);

(5)铁钉没有明显现象可能是铁钉未被腐蚀,也可能是被腐蚀,如果被腐蚀,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将铁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能和无色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导致溶液变为血红色,如果出现血红色,说明含有铁离子,否则没有铁离子,

故答案为:铁钉可能未被腐蚀,也可能被腐蚀但无明显现象;用试管取出少量浸泡后的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硫酸酸化,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为实验室制氯气的发生装置,反应原理为______.(填化学方程式).某学生用12mol•L-1的浓盐酸100mL和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实际得到的Cl2______6.72L(1分)(填“<”或“>”或“=”).

(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是______,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作何改进______

(4)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发生MnO2+4HCl(浓) MnCl2+2H2O+Cl2↑,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但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则实际得到的Cl2<6.72L,故答案为: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2)因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3)①因温度较高时发生副反应生成Ca(ClO32,则可将B装置冷却来避免该副反应的发生,

故答案为:将B装置冷却(或将B装置放在冷水浴中);    

②因浓盐酸易挥发,则另一个副反应为HCl与消石灰反应,所以应除去氯气中的HCl,即在A、B之间接一个饱和的NaCl溶液洗气瓶可除去HCl,

故答案为:HCl与消石灰反应;在A、B之间接一个饱和的NaCl溶液洗气瓶;

(4)因氯气有毒,则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未完全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未完全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解:(1)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发生MnO2+4HCl(浓) MnCl2+2H2O+Cl2↑,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但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则实际得到的Cl2<6.72L,故答案为: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2)因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3)①因温度较高时发生副反应生成Ca(ClO32,则可将B装置冷却来避免该副反应的发生,

故答案为:将B装置冷却(或将B装置放在冷水浴中);    

②因浓盐酸易挥发,则另一个副反应为HCl与消石灰反应,所以应除去氯气中的HCl,即在A、B之间接一个饱和的NaCl溶液洗气瓶可除去HCl,

故答案为:HCl与消石灰反应;在A、B之间接一个饱和的NaCl溶液洗气瓶;

(4)因氯气有毒,则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未完全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未完全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振荡,再加放CCl4,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形成均匀的蓝色溶液

B有紫色沉淀析出

C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

D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振荡,发生Cl2+2KI═2KCl+I2,加CCl4,生成的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溶液分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有色层在下层,下层为紫红色,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

①N2--保护气 

②SiO2--光导纤维 

③AgBr--照相机感光底片 

④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⑤Al2O3--耐火材料 

⑥NaClO--消毒剂.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全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①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它常被用作保护气,故①正确;

②二氧化硅具有网状结构,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用途很广,目前已被使用的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就是二氧化硅,故②正确;

③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的碘化银粒子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因此,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故③正确;

④碘有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人体内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中,人体内如果缺碘,甲状腺得不到足够的碘,会形成甲状腺肿大,所以补充适当地碘,能预防甲状腺肿大,故④正确;

⑤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熔的物质,是一种很好的耐火材料,故⑤正确;

⑥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所以次氯酸钠可作消毒剂,故⑥正确.

所以物质与其性质相符的是:①②③④⑤⑥.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形成I3-,并建立如下平衡:I3-═I-+I2.实验室可以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平衡时I3-的浓度

实验原理:为了测定平衡时的c(I3-),可用过量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一起摇动,达平衡后取上层清液用标准的Na2S2O3滴定:2Na2S2O3+I2=2NaI+Na2S4O6.由于溶液中存在I3-═I-+I2的平衡,所以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最终测得的是I2和I3-的总浓度,设为c1,c1=c(I2)+c(I3-);c(I2) 的浓度可用相同温度下,测过量碘与水平衡时溶液中碘的浓度代替,设为c2,则c(I2)=c2,c(I3-)=c1-c2

实验内容:

1.用一只干燥的100mL 碘量瓶和一只250mL碘量瓶,分别标上1、2号,用量筒取80mL 0.0100mol.L-1KI于1号瓶,取200mL 蒸馏水于2号瓶,并分别加入0.5g过量的碘.

2.将两只碘量瓶塞好塞子,振荡30分钟,静置.

3.分别取上层清液20mL用浓度为c mol/L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1号瓶消耗V1mL Na2S2O3溶液,2号瓶消耗V2mL Na2S2O3溶液.

4.带入数据计算c(I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______(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原因是______

(2)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

(4)用c、V1 和V2 表示c(I3-)为______mol•L-1

(5)若在测定1号瓶时,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测定的c(I3-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碱式滴定管

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

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淀粉

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偏大

解析

解:(1)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所以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碱式滴定管中,

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

(2)由于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而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氧化碘离子,所以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的原因是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淀粉,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1号瓶消耗V1mL Na2S2O3溶液,由2Na2S2O3+I2=2NaI+Na2S4O6可知,20ml溶液中I2和I3-的总物质的量=×V1×10-3L×c mol/L=0.5cV1×10-3 mol;

2号瓶消耗V2mL Na2S2O3溶液,可知20mL溶液中I2的物质的量=×V2×10-3L×c mol/L=0.5cV2×10-3 mol,

故c(I3-)==mol/L,

故答案为:mol/L;

(5)如果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1号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增加,由c(I3-)=mol/L可知,测定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下列化合物中,氯元素呈现+7价的是(  )

ANaClO

BHClO2

CKClO3

DHClO4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该化合物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故A错误;

B、该化合物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故B错误;

C、该化合物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故C错误;

D、该化合物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7价,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往氯水中加入少量水会增强溶液的酸性

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DC(石墨,s)=C(金刚石,s),△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向氯水中加水相当于将酸稀释,会降低溶液的酸性,故A错误;

B、再酸性环境下,可以和氢离子反应的离子:HCO3-、NO3-和Fe2+不共存,故B错误;

C、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铝具有净水作用,是物理吸附作用,漂白粉具有氧化性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是化学漂白,原理不一样,故C错误;

D、C(石墨,s)=C(金刚石,s)△H>0,说明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所以石墨越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自来水养金鱼,在将水注入鱼缸之前,常须把水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

A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B起到杀菌作用

C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D使水的硬度减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自来水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游离态氧,2HClO2HCl+O2↑,

A.阳光照射本身不能增加水中O2的含量,由反应可知,反应生成氧气,氧气的量增加,但不是曝晒一段时间的目的,故A错误;

B.阳光照射不能杀菌,次氯酸分解生成的氧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够破坏细菌的结构,从而杀死细菌,达到消毒目的,故B错误;

C.由反应可知,主要目的是使水中HClO分解,有利于金鱼生存,故C正确;

D.不会改变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则不会改变水的硬度,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解析

解:(1)氯气与碱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和次氯酸盐,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氯气和石灰乳

[Ca(OH)2]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以及水,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次氯酸盐是漂白杀毒剂的有效成分,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Ca(ClO)2,故答案为:Ca(ClO)2

(3)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水和CO2作用生成的次氯酸是一种很好的杀菌消毒剂,反应方程式如下:

Ca(ClO)2+CO2+H2O=CaCO3↓+2HClO,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我国从1994年起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作为营养强化剂.请回答:

(1)成人如果长期缺碘,会引起的病症是______(填字母).

A.佝偻病              B.甲状腺肿大              C.夜盲症

(2)在瘦肉、胡萝卜、海带中,富含碘元素的是______

(3)依据化学方程式为:5KI+KIO3+6HCl=6KCl+3I2+3H2O可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此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填化学式),生成的含I2的溶液遇淀粉可变为______色.

正确答案

B

海带

KI

解析

解:(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少的元素,其缺乏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答案为:B;

(2)碘在海生植物如海带中含量较高,故答案为:海带;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5KI+KIO3+6HCl=6KCl+3I2+3H2O,碘的化合价分别从-1价、+5价变为0价,从-1价升高到0价,化合价升高因此KI是还原剂,从+5价降低到0价,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得到的单质碘遇到淀粉变为蓝色.故答案为:KI;蓝.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现有以下四种物质:A.、B.Ca(ClO)2、C.NO2、D.Si,请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选项用字母代号填空.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      

(2)通常状况下呈红棕色的是______

(3)电子工业中作为半导体材料的是______

(4)通常状况下带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的液体是______

正确答案

B

C

D

A

解析

解:(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答案为:B;

(2)二氧化氮通常状况下呈红棕色的气体,故答案为:C;

(3)硅在电子工业中常作为半导体材料,故答案为:D;

(4)通常状况下苯是一种带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的液体,故答案为: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