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深入人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吻合的是

A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产物

B推广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C推广垃圾的分类存放、回收、处理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亚硫酸盐、金属硫化物等易被空气氧化。下列试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Na2SO3溶液

B硫化钠

C浓H2SO4

D固体氢氧化钠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实验室常将浓盐酸与浓硫酸混合来制备HCl气体,下列与该原理无关的是()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浓硫酸稀释放热

D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对一瓶Na2SO3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取出少量,加水完全溶解,滴入Ba(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仍有白色沉淀剩余。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样品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

BNa2SO3已被氧化

C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D加入稀硝酸后的沉淀一定是BaSO4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物质能用来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是( )

ANaOH溶液

B蓝色石蕊试纸

CBaCl2溶液

D铁片

正确答案

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实验是()

A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SO2使溴水褪色

C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D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SO2通入 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

ACO2

BNH3

CNO2

DCl2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浓硫酸和浓硝酸是实验室常用的酸,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和浓硝酸都不能用来直接跟锌粒反应制氢气

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与金属铜反应

C浓硫酸和浓硝酸加水稀释后都能与金属铜反应

D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都能用金属铝或铁制容器盛放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的角度分类,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类,SO2即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C从在水中是否发生电离的角度,SO2属于电解质

D从对大气及环境影响的角度,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情况下,二氧化硫可作为还原剂的是(  )

A与潮湿的硫化氢混合

B使溴水褪色

C通入NaOH溶液中

D使品红褪色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的是(  )

ASO2+2H2O+Cl2=H2SO4+2HCl

BSO2+2H2S=2H2O+3S↓

CSO2+2NaOH=NaSO3+H2O

DSO2+Na2CO3=Na2SO3+CO2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FeCl3有还原性

B白色沉淀为BaSO3

C该实验表明SO2有漂白性

D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有关SO2-2e-+2H2O→SO42-+4H+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B上述反应中若产生0.1molSO42-,则消耗S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Fe2(SO43、品红两种溶液都能使上述反应进行

D通入Cl2会降低SO2的漂白作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的是(  )

A向铁粉中加入稀硝酸

B向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C向稀NaOH中滴入少量的AlCl3溶液

D向MgSO4、H2SO4的混合液中滴入过量的Ba(OH)2溶液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2-4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正确答案

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