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硫酸工艺的尾气、氨水、石灰石、焦炭及碳酸氢铵和KCl为原料可以合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硫化钙、硫酸钾、亚硫酸氢铵等物质.合成路线如下:

(1)生产过程中,反应Ⅰ中需鼓入足量空气,试写出该反应的总方程式______

(2)反应Ⅱ中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对苯二酚等物质,其可能的作用是______

(3)反应Ⅲ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4)反应Ⅴ反应液用40%乙二醇溶液,温度控制在25℃,硫酸钾的产率超过90%,其原因是______

(5)能用于测得尾气中SO2含量的是______

      A.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B.酸性KMnO4

      C.滴有淀粉的碘水                 D.BaCl2溶液.

正确答案

解:(1)碳酸钙、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故答案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

(2)对苯二酚具有还原性,空气中的氧气具有氧化性,亚硫酸氨中+4价的硫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防止亚硫酸铵被氧化;

(3)反应Ⅲ化学方程式为:CaSO4+4C=CaS+4CO↑,氧化剂为CaSO4,还原剂为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答案为:1:4;

(4)反应V中选用了40%的乙二醇溶液,温度控制在25℃,此时硫酸钾的产率超过90%,选用40%的乙二醇溶液原因是利用乙二醇降低硫酸钾溶解度,有利于析出,

故答案为:乙二醇是有机溶剂能减小K2SO4的溶解度,使硫酸钾充分析出;

(5)酸性KMnO4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2Mn2++4H++5SO42-,碘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的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碘消耗完,淀粉因没有碘单质不再显蓝色,故答案为:BC.

解析

解:(1)碳酸钙、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故答案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

(2)对苯二酚具有还原性,空气中的氧气具有氧化性,亚硫酸氨中+4价的硫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防止亚硫酸铵被氧化;

(3)反应Ⅲ化学方程式为:CaSO4+4C=CaS+4CO↑,氧化剂为CaSO4,还原剂为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答案为:1:4;

(4)反应V中选用了40%的乙二醇溶液,温度控制在25℃,此时硫酸钾的产率超过90%,选用40%的乙二醇溶液原因是利用乙二醇降低硫酸钾溶解度,有利于析出,

故答案为:乙二醇是有机溶剂能减小K2SO4的溶解度,使硫酸钾充分析出;

(5)酸性KMnO4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2Mn2++4H++5SO42-,碘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的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碘消耗完,淀粉因没有碘单质不再显蓝色,故答案为: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德州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减小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

B雾霾成因与田间焚烧秸秆和燃烧煤炭无关

CSO2能使溴水褪色,也能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都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D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可以用铝槽车或铁槽车装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饱和CO2溶液的PH等于5.6,而雨水的pH<5.6,是由于2H2SO3+O2═2H2SO4,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小,故A错误;

B、雾霾天气形成,其原因有城市汽车数量剧增,排放大量尾气,工业生产、田间焚烧秸秆及冬季取暖排放的粉尘、硫氧化合物等PM2.5颗粒物增多等,所以与田间焚烧秸秆和燃烧煤炭有关,故B错误;

C、SO2能使溴水褪色,也能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硫的化合升高,体现还原性,故C错误;

D、常温下,铝和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所以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可以用铝槽车或铁槽车装运,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气体,溶于水后可以生成两种酸的是(  )

ASO2

BCO2

CCl2

DNH3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生成一种酸,故A错误;

B.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一种酸,故B错误;

C.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生成两种酸,故C正确;

D.NH3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生成一种碱,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课外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乙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填代号).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填代号).a.氧化性    b.还原性    c.漂白性

(3)收集SO2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为______(填代号).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收集装置的出气口需要连接一个盛有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的洗气瓶.

正确答案

解:(1)根据仪器的特点知道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为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要先是获得二氧化硫,可以用金属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获得,即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分液漏斗;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和氢硫酸之间反应得到单质硫,反应为2H2S+SO2=3S↓+2H2O,体现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故答案为:溶液褪色;b;2H2S+SO2=3S↓+2H2O;a;

(3)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就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SO2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为ac,二氧化硫具有毒性,要进行尾气处理,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

故答案为:ac;NaOH.

解析

解:(1)根据仪器的特点知道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为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要先是获得二氧化硫,可以用金属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获得,即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分液漏斗;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和氢硫酸之间反应得到单质硫,反应为2H2S+SO2=3S↓+2H2O,体现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故答案为:溶液褪色;b;2H2S+SO2=3S↓+2H2O;a;

(3)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就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SO2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为ac,二氧化硫具有毒性,要进行尾气处理,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

故答案为:ac;NaOH.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4春•湖州期中)将绿矾晶体加强热,除生成水蒸气以外,还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如将生成的混合气体通过BaCl2溶液,应发生的现象有(  )

A一定产生BaSO3沉淀

B一定产生BaSO4沉淀

C产生的不全是BaSO4沉淀

D一定有SO3逸出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混合气体中含有SO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发生:SO3+H2O=H2SO4,则没有SO3逸出;

H2SO4+BaCl2=BaSO4↓+2HCl,则有BaSO4沉淀生成;

由于H2SO3酸性小于HCl和H2SO4,则SO2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而从溶液中逸出,故得不到BaSO3沉淀.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  )

A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B溶有NH3的酚酞溶液

C溶有SO2的酚酞溶液

D溶有Cl2的品红溶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稳定,加热时溶液又恢复原来的颜色,所以溶有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符合题意,故A正确;

B.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使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色,加热条件下,一水合氨易分解生成氨气而使溶液褪色,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为无色,二氧化硫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故C错误;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而使品红溶液褪色,且次氯酸的漂白性具有不可逆性,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SiO2、S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a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提示:2Mg+CO22MgO+C).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Mg和SO2的实验:

(1)选择制取SO2的合适试剂______.①10%的H2SO4溶液;②80%的H2SO4溶液; ③Na2SO3固体;④CaSO3固体

(2)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______,如果有,请列出两点: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SO2的溶解度较大,应选用浓度较大的H2SO4溶液;为了使反应顺利进行须选择Na2SO3固体与硫酸反应(CaSO3固体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

(2)根据Mg与CO2的反应知:Mg与SO2反应能生成氧化镁与单质硫,但单质硫能与镁反应生成硫化镁;

(3)Si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所以镁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能发生反应,镁不能与玻璃管直接接触;又因为镁与钠的性质相似,能与水反应,因此A、B间应加干燥装置;从整个装置看是完全封闭的,这是不允许的,因此C应与大气相通.

故答案为:(1)②③

(2)3Mg+SO22MgO+MgS(或写成2Mg+SO22MgO+S、Mg+SMgS)

(3)有 在A和B之间未连接一干燥装置;C装置未与大气相通;在镁下方未垫一不锈钢片,镁能与玻璃管反应;未设计防倒吸装置(任写两点即可)

解析

解:(1)因SO2的溶解度较大,应选用浓度较大的H2SO4溶液;为了使反应顺利进行须选择Na2SO3固体与硫酸反应(CaSO3固体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

(2)根据Mg与CO2的反应知:Mg与SO2反应能生成氧化镁与单质硫,但单质硫能与镁反应生成硫化镁;

(3)Si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所以镁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能发生反应,镁不能与玻璃管直接接触;又因为镁与钠的性质相似,能与水反应,因此A、B间应加干燥装置;从整个装置看是完全封闭的,这是不允许的,因此C应与大气相通.

故答案为:(1)②③

(2)3Mg+SO22MgO+MgS(或写成2Mg+SO22MgO+S、Mg+SMgS)

(3)有 在A和B之间未连接一干燥装置;C装置未与大气相通;在镁下方未垫一不锈钢片,镁能与玻璃管反应;未设计防倒吸装置(任写两点即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除去CO2中SO2的气体,不能选用的试剂为(  )

AKMnO4溶液

BNaHCO3溶液

CNaOH溶液

D双氧水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KMnO4溶液不与CO2反应,能与SO2反应: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没有产生新杂质,所以用KMnO4溶液可除去CO2中SO2的气体,故A正确;

B、NaHCO3溶液不与CO2反应,能与SO2反应:SO2+2NaHCO3=Na2SO3+H2O+CO2↑,没有产生新杂质,所以用NaHCO3溶液可除去CO2中SO2的气体,故B正确;

C、NaOH溶液能与二氧化碳,也能与SO2反应,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溶液可除去CO2中SO2的气体,故C错误;

D、双氧水不与CO2反应,能与SO2反应:SO2+H2O2 =H2SO4,没有产生新杂质,所以用双氧水可除去CO2中SO2的气体,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生产的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制作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闭状态良好的塑料棚内,棚的一端支口小锅,锅内放有硫磺,加热使硫磺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雪耳”炖而不烂,对人体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  )

A硫的还原性

B硫的漂白性

C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D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则银耳被漂白,只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有关,与S的还原性、漂白性及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无关,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类推的思想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被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和铝钝化,故常温下浓硝酸也能使铁和铝钝化

C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氢气,故硝酸与镁反应也生成氢气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与高锰酸钾反应,故A错误;

B.浓硫酸与浓硝酸都具有强的氧化性,室温下,都能使铁和铝发生钝化,故B正确;

C.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碳没有漂白性,所以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错误;

D.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某兴趣小组欲探究SO2的性质及绿色实验方法,设计如下方案:

(1)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其中C、D分别为碘水和硫化氢的水溶液,则B中所盛试剂为______,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为了实现绿色实验的目标,某同学重新设计了如图A2的制取装置来代替A1装置,与A1装置相比,A2装置的优点是: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3)E中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吸收液”中可能含有OH-、SO32-、SO42-、HSO3-等阴离子.已知亚硫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SO2也易溶于水.现有仪器和试剂为:小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过滤装置和滤纸;2mol/L盐酸、2mol/L HNO3、1mol/L BaCl2溶液、1mol/L Ba(OH)2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请设计实验证明“吸收液”中存在SO32-和HSO3-,完成下表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正确答案

品红溶液

SO2+I2+2H2O=SO42-+2I-+4H+

①不用加热,安全性能高.②易于控制反应进行,反应更充分.

滴入1滴(或少量)品红

再滴入过量2mol/L盐酸,振荡

若品红褪色(或有气泡),则“吸收液”中存在 SO32-

若品红不褪色(或无有气泡),则“吸收液”中不存在

SO32-

用试管取适量滤液

向其中滴入过量的1mol/LBa(OH)2溶液[或滴入1滴(或少量)品红溶液,再滴入2-3滴(或过量)的2mol/L盐酸],振荡

若出现白色沉淀(或品红溶液褪色,或有气泡),则“吸收液”中存在 HSO3-

若不出现白色沉淀(或品红溶液不褪色,或没有气泡),则“吸收液”中不存在 HSO3-

解析

解:(1)依据装置图可知,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其中C、D分别为碘水和硫化氢的水溶液,C检验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检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检验二氧化硫漂白性可以通过品红试液,品红褪色是二氧化硫气体的特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和碘单质反应生成硫酸和碘化氢;反应的两种方程式为:SO2+I2+2H2O=SO42-+2I-+4H+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  SO2+I2+2H2O=SO42-+2I-+4H+

(2)装置图分析可知,A2的制取装置来代替A1装置,可以不需要加热,用分液漏斗加入硫酸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反应装置安全;

故答案为:①不用加热,安全性能高.②易于控制反应进行,反应更充分.(任写一个)

(3)依据SO32-和HSO3-离子的性质和检验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检验设计;结合题干信息和条件,取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过量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为亚硫酸钡或硫酸钡沉淀;取沉淀加入酸的生成二氧化硫,通过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方法验证亚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取滤液依据亚硫酸氢根离子和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硫,检验二氧化硫完成实验设计,或通过亚硫酸氢根离子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分析判断;实验设计方法和步骤为:

故答案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

A用SO2漂白食品

B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CaCO3

C用臭氧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杀菌

D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具有漂白性,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加热后能恢复原来的颜色,漂白食品时污染食品,故A错.

B、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醋酸、醋酸钙都易溶于水,用洗涤的方法可除去,故B正确.

C、除灭菌效果好,无二次污染,故C正确.

D、碳酸氢钠与酸中和面粉中的酸,使面呈中性,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沉淀,则有沉淀生成,故A不选;

B.氯气、二氧化碳均不与氯化钡反应,则一直没有沉淀生成,故B选;

C.氨气与氯化钡不反应,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铵,则开始没有沉淀后来有沉淀生成,故C不选;

D.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但二氧化硫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然后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开始没有沉淀后来有沉淀生成,故D不选;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另一物质,仍无沉淀生成,则该物质可能为(  )

ACl2

BNH3

CH2SO4

DHCl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Cl2能将H2SO3氧化生成H2SO4,H2SO4能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BaSO4,故A错误;

B、氨气能与H2SO3反应生成(NH42SO3,(NH42SO3能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BaSO3,故B错误;

C、H2SO4能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BaSO4,故C错误;

D、HCl与H2SO3和BaCl2都不反应,无沉淀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SO2通入溴水中,溴水立即褪色,这是由于SO2具有漂白作用

B氢硫酸是弱酸,不能与强酸盐反应生成强酸

C稀硫酸不与铜反应,但把Cu片放在浓H2SO4中立即发生激烈反应

D硫化亚铁不能存在于盐酸中,而硫化铜能存在于盐酸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溴单质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反应中二氧化硫表现了还原性,故A错误;

B、氢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硫酸,H2S+CuSO4=CuS↓+H2SO4,可以与强酸盐反应生成强酸,故B错误;

C、稀硫酸不与铜反应,铜和浓硫酸需要加热发生反应,故C错误;

D、硫化亚铁不能存在于盐酸中,两者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CuS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故D正确;

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