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共4372题
观察黑藻叶中叶绿体的实验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A错误;
B、观察叶绿体时,需要保持细胞的活生,故要随时保持装片中有水,B正确;
C、显微镜在使用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C正确;
D、视野比较暗,可调节反光镜和增大光圈,使透过的光线增多,D正确.
故选:A.
细胞中部分成份结构的鉴定试验,请完成表格:
正确答案
解: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呈蓝绿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故答案为:
砖红色 双缩脲试剂 橘黄色 绿色 吡罗红 蓝绿色
解析
解: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呈蓝绿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故答案为:
砖红色 双缩脲试剂 橘黄色 绿色 吡罗红 蓝绿色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可使人口腔上皮的线粒体呈绿色
②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必须使用层析液提取色素
③调查人群中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族
④用H218O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H2O、CO2、(CH2O)、O2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
⑤用15N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入14N的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精细胞中有100%是有放射性的
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⑦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结构是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⑧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操作中,如果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值不同,酵母菌种群的K值也不同,就可能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可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核呈绿色,①错误;
②、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层析液分离色素,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②错误;
③、调查人群中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族,③正确;
④、用H218O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H2O、CO2、(CH2O)、O2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④正确;
⑤、用15N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入14N的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由于DNA只复制一次,生成的子代DNA都是一条链被15N标记,所以形成的精细胞中有100%是有放射性的,⑤正确;
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⑥错误;
⑦、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只有含有RNA的结构都有可能表现出放射性,⑦正确;
⑧、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操作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多少有关,而与酵母菌初始值无关,⑧错误.
故选:C.
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叶绿体形态与分布,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四个实验中,它们的共同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为死细胞,不需保持细胞活性,A错误;
B、观察藓类叶片细胞叶绿体形态与分布、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不需染色,B错误;
C、观察藓类叶片细胞叶绿体形态与分布、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不需盐酸,C错误;
D、这四个实验均为要观察细胞结构或细胞内的变化,故都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蒸馏水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使红细胞吸水涨破,然后通过过滤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A正确;
B、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B正确;
C、观察线粒体利用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C错误;
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进而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D正确.
故选:C.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①.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②.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实验中用健那绿染色后细胞死亡;
③.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④.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用碱性染料吡罗红染色;
⑤.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大幅度提高反应温度能使果胶酶更充分地催化反应;
⑥.用萃取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过程使用水浴加热,其目的是防止有机溶剂燃烧、爆炸.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①正确.
②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实验中用健那绿染色后细胞保持生活状态;②错误.
③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③错误.
④吡罗红对RNA进行染色,但不能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是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④错误.
⑤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失去活性;⑤错误.
⑥用萃取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过程使用水浴加热,其目的是防止有机溶剂燃烧、爆炸;⑥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中描述正确的只有①⑥2项.
故选:A.
在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结果,那么在载玻片上的黑藻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以及观察到的带有颜色的细胞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为倒立的像,包括左右颠倒和上下颠倒.由图可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黑藻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逆时针,根据倒像的特点,则实际黑藻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也为逆时针;在显微镜下看到有颜色的细胞器只有叶绿体,液泡没有颜色.
故选:B.
一般情况下,完成下列哪项实验不需要用到氯化钠溶液(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核酸的分布需要制作临时装片,要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溶液,A需要;
B、观察藓类叶片中的叶绿体时,只需要在载玻上滴清水即可,B不需要;
C、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需要在载玻上滴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溶液,C需要;
D、利用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对鸡血细胞DNA进行粗提取,D需要.
故选B.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制备纯净细胞膜时,不能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红细胞,因鸡的红细胞含有核膜和其它据膜细胞器,A错误;
B、健那绿为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色剂,活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B正确;
C、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仍大于烧杯内溶液浓度,C错误;
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时发现,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相对表面积大小呈正相关,D错误.
故选:B.
下列关于“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实验前对牙签消毒、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A正确;
B、该实验中用到0.9% 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B正确;
C、线粒体能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因此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C正确;
D、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若用盐酸处理细胞,细胞会死亡,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