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液
- 共336题
舌苔由薄白转为白厚,提示
A.病邪入里
B.寒邪化热
C.邪退正复
D.热退津复
E.湿热留恋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点评析]
1.舌象的意义:正常舌象为质红活荣润,苔均匀薄白而润,反映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2.舌色:舌淡白主气血两虚、阳虚;舌红主热;舌绛热入营血;舌紫主气血运行不畅,原因有寒凝血瘀、热毒血瘀、气滞血瘀。
3.舌形变化:老嫩判别虚实,老见于实证,嫩见于虚证。胖大舌主体内水湿停滞;瘦薄舌主舌失濡养。
4.舌下络脉和舌态:点刺舌主脏腑阳热亢盛或血热亢盛;裂纹舌主精血亏虚或阴津耗损,舌体失养;齿痕舌主脾虚湿盛;强硬主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风痰阻络;痿软舌主伤阴或气血俱虚;颤动舌主肝风内动;歪斜舌主肝风夹痰或痰瘀阻滞经络;吐弄舌主心脾有热,危重时吐舌为心气已绝,弄舌为热甚动风先兆,也可见于先天愚型;短缩舌见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舌下络脉细短色淡主气血不足;粗大色青紫主瘀血。
5.苔质:厚薄反映邪正的盛衰;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腐腻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剥落一般主胃气匮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也是全身虚弱的征象;真假辨别病情轻重,病势顺逆。
6.苔色:白苔为正常舌苔,病中主表证、寒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灰、黑苔见于热极或寒极。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血同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津液是气的载体,大吐大下后,气随津液的丢失而外脱。
外燥和内燥皆常见于何脏(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最易损伤津液。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故燥邪外受或内生皆易损伤肺津。
下列除哪项外,均能组成一对阴阳关系( )
A.津液与阴血
B.炎热与寒冷
C.白昼与黑夜
D.安静与躁动
E.晦暗与明亮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是对自然界的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津液与阴血不具备其对立的属性特征,故不能组成一对阴阳关系。
形成阴偏衰的主要原因是
A.久病耗伤阴液
B.阳邪伤阴
C.五志过极,化火伤阴
D.先天禀赋不足
E.劳倦内伤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题思路] 阴偏衰就是阴虚。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由阳邪伤害机体,或因情志内伤,过极化火耗伤阴液,或久病耗伤阴液均可致阴虚。
气对尿液、汗液的排泄有控制调节作用的功能是
A.温煦功能
B.气化功能
C.防御功能
D.固摄功能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津液在体内的转输布散,津液经过代谢转化成汗液和尿液,都要依靠气化作用的调节控制。固摄是指气对精液、血液和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无故流失的作用。尿液、汗液的排泄也要依靠着气的固摄作用的控制调节,才不会过多流失。
火热邪气的致病特点有
A.易迫津外泄
B.易迫血妄行
C.易腐化血肉
D.易致肝风内动
E.易致痰液胶黏难咯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六淫中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火热邪气的致病特点: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伤津耗气,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津液;火热易生风动血,引起肝风内动,破血妄行而溢出于脉外;火热易发肿病,腐化血肉。
诸痛痒疮,皆属于
A.风
B.火
C.燥
D.心
E.热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评析]
1.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机体内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而产生类似于风、寒、湿、燥、火六淫外邪致病的病理现象。暑邪只有外感没有内生。
2.六淫的特性: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夹湿。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有温凉之分。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动血;火易致肿疡。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
3.《内经》病机十九条:《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另外,刘元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补充了燥邪病机:“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
寒邪的性质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凝滞
D.其性黏腻
E.其性干涩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寒为阴邪,具有凝滞之性,侵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人以水谷为本
C.脾主升清
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E.脾为后天之本
正确答案
D
解析
脾主运化,脾气不但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而且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发挥正常功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