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液
- 共336题
关于小柴胡汤的加减运用,下列不正确的是
A.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以清热理气宽胸
B.渴者,是热伤津液,去人参,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
C.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
D.胁下痞硬,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以软坚散结
E.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以淡渗利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故选B。
脾的阳气失调病机,下列哪项不确切
A.健运无权,气血生化不足
B.运化失职,津液代谢失常
C.升举无力,中气下陷
D.受纳失调,消谷善饥
E.统血无权,血溢脉外
正确答案
D
解析
脾的阳气失调,脾气不足,就会引起气血生化不足、津液代谢失常、中气下陷和血溢脉外。受纳失调,消符善饥是胃火炽盛的病机,不属脾阳失调的病机变化。
牙齿光燥如石,属于
A.肾阴枯涸
B.阳明热盛
C.燥邪犯肺
D.胃阴不足
E.肝肾阴虚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题思路] 胃的经脉与肾的经脉络于齿,故牙齿干燥一般与胃、肾有关,所以涉及其他脏腑的C和E即被排除。胃与肾的病变虽皆可引起牙齿干燥,但两经的表现程度不同。其实证责之于阳明胃经,虚证多责之于少阴肾经。
[命题规律] 考查“望齿龈临床意义”。必须掌握。
[错误陷阱] 牙齿光燥如石往往是阳明热盛、耗伤津液的表现。而肾阴枯涸,精气内竭,也可引起牙齿干燥,但往往表现为牙齿燥如枯骨。
脾的阳气失调病机,下列哪项不确切
A.健运无权,气血生化不足
B.运化失职,津液代谢失常
C.升举无力,中气下陷
D.受纳失调,消谷善饥
E.统血无权,血溢脉外
正确答案
D
解析
脾的阳气失调,脾气不足,就会引起气血生化不足、津液代谢失常、中气下陷和血溢脉外。受纳失调,消符善饥是胃火炽盛的病机,不属脾阳失调的病机变化。
“通调水道”依赖于肺的哪项功能
A.主一身之气
B.司呼吸之气
C.主治节
D.朝百脉
E.主宣发、肃降
正确答案
E
解析
[解题思路]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依赖着肺的宣发和肃降而实现的,是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在水液代谢方面的概括。
[命题规律] 考查“五脏”。必须掌握。
[错误陷阱] 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脾上输的津液布散至全身,代谢后的部分水液通过肺气主司腠理开合的作用而排出体外;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上输的津液向下布散,并将代谢后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至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化为尿液而排出体外。
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气化作用
正确答案
E
解析
[解题思路]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间的转化。[命题规律] 考查“精气血精液神”。重点掌握。
肝的疏泄作用主要影响机体的
A.气机运行
B.脾胃运化
C.情志变化
D.胆汁的生成
E.月经的调节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五脏中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调畅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
下列哪项不是阴虚证的表现
A.两颧潮红
B.低热潮热
C.自汗
D.口燥咽干
E.舌红少苔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题思路] 阴虚证的表现具有瘦、红、热、干、数的特点。
[命题规律] 考查“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必须掌握。
[错误陷阱] 自汗是由于气虚阳虚使津液固摄失职所导致。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肝主疏泄的功能( )
A.促进脾胃运化
B.调畅气机
C.调节全身阴阳
D.调畅情志
E.调节冲任及男子排精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发泄和升发的功能,是调畅人体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重要环节。①调畅气机,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的升降出入正常,经气通利,经脉调和,气行血行,津液输布和排泄正常;②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协调脾胃气机的升降,分泌排泄胆汁;③调畅情志;④调节冲任及男子排精。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依据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精血同源
E.津血同源
正确答案
E
解析
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均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相互化生,称为“津血同源”。夺血者无汗是指若血液亏耗,尤其是在失血时,脉中血少,不能化为津液,反而需要脉外津液进入脉中,因而导致津液不足。此时,不能对失血者再使用发汗的治疗方法,以防津液与血液进一步耗竭。夺汗者无血是指对于汗证等津液不足者,不能再用放血或破血疗法,以防血液和津液的进一步耗伤。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