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电场
- 共12458题
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其电场强度(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表达式为E=,式中Q就是产生电场的电荷,
A、以点电荷为球心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同,方向不同,所以AB错误,C正确;
D、由上可知,离点电荷越远的地方,场强越小,即场强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D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真空中三个点电荷A、B、C,电量均为+Q,两两相距a放置,试问:
(1)C所受的静电力是多少?
(2)如果将A、B移到它们连线的中点P,C受的静电力又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库仑定律得到A对C的静电力大小:F1=k,方向从A指向C.
同理解得,B对C的静电力大小:F2=k,方向从B指向C.
根据三角知识,所以电荷C受到的静电力的大小F=2×k×cos30°=
k
,方向是从P方向指向C.
(2)如果将A、B移到它们连线的中点P,由几何关系,可知,PC间距为;
根据库仑定律,则有:C受的静电力大小F′==
,方向是由P指向C.
答:(1)C所受的静电力大小=k
,方向是从P方向指向C;
(2)如果将A、B移到它们连线的中点P,C受的静电力大小,方向是由P指向C.
解析
解:(1)根据库仑定律得到A对C的静电力大小:F1=k,方向从A指向C.
同理解得,B对C的静电力大小:F2=k,方向从B指向C.
根据三角知识,所以电荷C受到的静电力的大小F=2×k×cos30°=
k
,方向是从P方向指向C.
(2)如果将A、B移到它们连线的中点P,由几何关系,可知,PC间距为;
根据库仑定律,则有:C受的静电力大小F′==
,方向是由P指向C.
答:(1)C所受的静电力大小=k
,方向是从P方向指向C;
(2)如果将A、B移到它们连线的中点P,C受的静电力大小,方向是由P指向C.
如图,在正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A、B是同一根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将电量为q=5×10-8C的点电荷置于A点,所受电场力大小为2×10-3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电场中的场强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无关,将点电荷q从A点移走,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不变.故A错误.
B、A点的场强E==
N/C=4.0×104N/C,方向由A指向B.故B正确.
C、将电量为2q的正点电荷放于A点,A点的场强不变,大小为4.0×104N/C,方向由A指向B.故C错误.
D、B点处的电场线比A点处疏,所以B点的场强比A点小即小于4.0×104N/C.故D错误.
故选:B.
如图,接地金属球A的半径为R,球外点电荷的电量为+Q,它到球心的距离为r,该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在球心点产生的场强E′=______,方向______.
正确答案
k
水平向左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处于静电平衡,0点的合场强为零,
正点电荷Q在球心处产生的场强E=k,方向水平向右,则球面上感应电荷在球心O处的场强大小
E′=E=k,方向水平向左.
故答案为:E=k,水平向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于0时,两电荷不能看成点电荷,此时库仑定律的公式不再适用.故A错误.
B、电量足够小、体积足够小,以至于本身产生的电场对研究的电场没有影响,此电荷可以看成检验电荷,故B错误.
C、由Uab=Ed可知,匀强电场中的沿电场方向上的两点a、b间的距离越大,则两点间的电势差也一定越大,故C错误.
D、电场中某点的电势φ与Ep、q无关,由电场本身决定,故D正确.
故选:D.
在真空中的O点放一点荷Q=1.0×10-9C,直线MN过O点,OM=30cm,M点放有一点电荷q=-2.0×10-10C,如图所示.求:
(1)电荷Q在M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2)若M点的电势比N点的电势高15V,则电荷q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变化了多少?
正确答案
解:(1)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k可知,
,
所以电荷Q在M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是100N/C.
(2)电荷q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的功为:
WMN=qUMN=q(φM-φN)=-3×10-9J,
所以电势能增加了3×10-9J.
解析
解:(1)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k可知,
,
所以电荷Q在M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是100N/C.
(2)电荷q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的功为:
WMN=qUMN=q(φM-φN)=-3×10-9J,
所以电势能增加了3×10-9J.
如图所示,在正电荷Q的电场中,A点离正电荷Q的距离为0.3m,场强为100V/m,则电荷Q的电荷量是多少?在离正电荷Q距离为0.6m的C点的场强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据题,A点离正电荷Q的距离为 rA=0.3m,场强 EA=100V/m,则
由 EA=k得 Q=
=
=10-9C;
在离正电荷Q距离为0.6m的C点的场强是:EC=k=9×109×
=25V/m
答:电荷Q的电荷量是10-9C;在离正电荷Q距离为0.6m的C点的场强是25V/m.
解析
解:据题,A点离正电荷Q的距离为 rA=0.3m,场强 EA=100V/m,则
由 EA=k得 Q=
=
=10-9C;
在离正电荷Q距离为0.6m的C点的场强是:EC=k=9×109×
=25V/m
答:电荷Q的电荷量是10-9C;在离正电荷Q距离为0.6m的C点的场强是25V/m.
真空中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电量的值均为q,相距r,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处的场强大小为______,方向______.
正确答案
,
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解析
解:两点电荷在连线中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
E+=E-=k=
,
合场强大小:E=E++E-=,方向: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故答案为:;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如图所示为一个正点电荷的电场.A是电场中的一点,若将电荷量为q=5×10-8C的负电荷置于A点,其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为2×10-4N,则A点场强大小为______N/C,方向指向______(填“左”或“右”);若将电荷从A点移走,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N/C.
正确答案
4×103
右
4×103
解析
解: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
=4×103N/C,方向水平向右.
若将电荷q从A点移走,在同一点电场强度不变,所以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是4×103N/C.
故答案为:4×103,右,4×103
在真空中有一带电量为Q=2×10-9C的点电荷,在它形成的电场中距离它r=1m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是______ N/C (已知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正确答案
18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由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有:
E==
N/C=18N/C,
故答案为:18
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 (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a,连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 (r<a).试分析判断下列关于A点处电场强度大小E的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与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k比较可知,A、C两项表达式的单位不是场强的单位,故可以排除;当r=a时,右侧圆环在A点产生的场强为零,则A处场强只由左侧圆环上的电荷产生,即场强表达式只有一项,故B项错.综上所述,可知答案为D.
故选D.
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已测出A点场强为100N/C,C点场强为36N/C,B点为A、C两点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那么B点的场强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设点电荷电量为Q,A点距Q距离为a,C点距Q距离为b,则:
=100
=36
=E
解三式可得
E=56.25N/C
即B点的场强是56.25N/C.
解析
解:设点电荷电量为Q,A点距Q距离为a,C点距Q距离为b,则:
=100
=36
=E
解三式可得
E=56.25N/C
即B点的场强是56.25N/C.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E=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采用比值法定义,E反映电场的性质,由电场本身决定,与F、q无关,故A错误.
B、E=是真空中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强度的计算式,E与Q成正比.故B正确.
C、E=是匀强电场的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式,而不是场强的决定式,匀强电场的场强处处相同,故C错误.
D、电场强度方向就是该点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故D正确.
故选:BD.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公式中不是用比值法定义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电容与极板的电压和电量无无直接关系,所以电容C=是用比值法定义的,故A错误
B、电流强度与流过截面的电量和时间无无直接关系,所以I=属于比值定义法.故B错误
C、电场强度与场源电荷有关,电场强度E=k不是比值定义.故C正确
D、电阻R与电压和电流无直接关系,电阻R=是用比值法定义的,故D错误
故选C.
对下列公式:①F=k②E=
③E=k
④E=
⑤U=
,属于定义式的是______,属于决定式的是______,只对点电荷及它的电场成立的是______,只对匀强电场成立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②⑤
①③④
①③
④
解析
解:公式F=k是库仑定律的公式,只适用于点电荷,属于决定式.
公式E=k是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推导出来的,也可适用于点电荷,也属于决定式;
而公式E=是电场定义式,采用比值法定义,适用于任何电场;U=Ed是根据W=qU和W=qEd结合推导出来的,W=qEd只适用于匀强电场,所以U=Ed只对匀强电场成立.
对于公式U=,是属于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故答案为:②⑤,①③④,①③,④.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