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甲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 (10千克×0.6元/千克) 6元
直接人工 (6小时×0.8元/小时) 4.8元
变动制造费用(6小时×0.2元/小时) 1.2元
固定制造费用(6小时×0.1元/小时) 0.6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12.6元
甲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3600000小时。月初在产品20000件,标准成本为186000元,其原材料于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项目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为0.5。本月投产500000件,月末完工入库500000件,月末在产品20000件。本月购入原材料6000000千克,单价0.5元/千克,实际耗用原材料5500000千克;本月生产产品实际耗用工时2700000小时,实际发生工资费用243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 594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216000元。
要求:
(1) 计算产品的材料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
(2) 计算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3) 计算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4) 计算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采用三因素分析法),并编制固定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材料价格差异=6000000×(0.5-0.6)=-600000(元)
材料数量差异=(5500000-500000×10)×0.6=300000(元)
(2) 本月完成的约当产品为:20000×0.5+500000-20000×0.5=500000(件)
人工效率差异=(2700000-500000×6)×0.8=-240000(元)
人工工资率差异=2700000×(2430000÷2700000-0.8)=270000(元)
(3)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700000-500000×6)×0.2=-60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700000×(594000÷2700000-0.2)=54000(元)
(4)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16000-3600000×0.1=-144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3600000-2700000)×0.1=90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700000-500000×6)×0.1=-30000(元)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300000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 90000
贷: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4400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30000
制造费用 216000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公司”)只生产和销售甲产品一种产品(单位:件), 2008年度甲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包括销售税金)为54元,边际贡献率为40%,固定成本总额为1 125 012元,全年实现净利润为402000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8年度的股利支付率为20%。2009年度的股利支付率将提高到50%。长江公司2009年度资金需要量预测采用销售百分比法。该公司2008年末简要资产负债表如下(金额单位:元):
资主项目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货币资金 300024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 200000
应收账款 1000000 短期借款 345800
应收票据 35976 应交税费 50000
存货 2400000 长期负债 1560000
固定资产净值 1364000 所有者权益 股本 3000000
无形资产 900000 留存收益 844200
资产总计 6000000 负债所有者权益总计 6000000
假设长江公司2008年度和2009年度均无纳税调整事项。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长江公司2008年度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 )件。

A.12 500
B.18 750
C.22 500
D.31 25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54/(1-40%)=90(元),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90-54=36(元);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1 125 012/36=31 250.33(件)。考虑到现实意义,产品数量应该取整,所以答案应该选择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B公司2月份生产甲产品1000件,销售800件,其成本资料详见下表。
单位:元
项目 单位成本 总成本
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20 20000
直接人工 18 18000
变动制造费用 10 10000
固定制造费用 2000
合计 50000
非生产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 4 4000
固定非生产成本 6000
合计 10000
假设:为简化起见,假定这里的变动非生产成本均为变动销售费用,其总额随销售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
要求:
(1)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期间成本和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2)假设期末没有在产品存货,期初没有产成品存货,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
(3)假设该公司1月份生产甲产品1000件,同时也销售出1000件;2月份生产甲产品 1000件,只销售出800件;3月份生产甲产品1000件,销售出1200件。甲产品每件销售单价为80元。其单位变动成本资料和固定成本资料不变,并假设1月初没有产成品存货,各月月初、月末均无在产品存货。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各月的损益。

正确答案

(1)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确定的期间成本和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分别见下表。
                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单位:元
项目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变动生产成本 48 48
固定制造费用 2
单位生产成本 50 48
                   期间成本                  单位:元
项目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固定制造费用 0 2000
非生产成本 10000 10000
期间成本合计 10000 12000
  (2)                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                单位:元
项目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50 48
期末产成品存货数量(件) 200 200
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 10000 9600
  (3)                  各月的损益计算表               单位:元
项目 1月 2月 3月
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 80000 64000 96000
减:销售成本 50000 40000 60000
销售毛利 30000 24000 36000
减:非生产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 4000 3200 4800
固定非生产成本 6000 6000 6000
营业利润 20000 14800 25200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 80000 64000 96000
减: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48000 38400 57600
变动非生产成本 4000 3200 4800
边际贡献 28000 22400 33600
减:固定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 2000 2000 2000
固定非生产成本 6000 6000 6000
营业利润 20000 14400 25600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工业企业仅生产丁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10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50万元,直接人工成本10万元,制造费用4万元。10月份发生直接材料成本130万元,直接人工成本60万元,制造费用8万元。10月末丁产品完工60件,在产品120件。月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时,直接材料成本按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采用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单位产成品工时定额30小时,单位在产品工时定额10小时。
要求:
计算丁完工产品总成本,并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丁完工产品总成本=60+41.94+7.2=109.14(万元)。
借:库存商品 109.14
贷:生产成本 109.14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采用双重内部转移价格的前提条件是( )。

A.内部转移的产品有外部市场
B.供应方有剩余生产能力
C.产品市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
D.高级管理层能进行干预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采用双重内部转移价格的前提条件是内部转移的产品有外部市场,供应方有剩余生产能力而且其产品市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制造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甲、乙两种产品2008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产品名称 产量(件) 直接材料单位产品成本 直接人工单位产品成本
甲 100 50 40
乙 200 80 30
(2)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3600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4600元;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为40件,乙为60件,总体完工率均为50%;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50000元,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元) 甲耗用作业量 乙耗用作业量
质量检验 检验次数 4000 5 15
订单处理 生产订单份数 4000 30 10
机器运行 机器小时数 40000 200 800
设备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次数 2000 6 4
要求:
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正确答案

[提示] 在作业成本法下,需要对作业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计入产品成本。本题中要求计算的是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因此,首先要对本月发生的作业成本按照耗用的作业量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质量检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4000/(5+15)=200(元/次)
订单处理的成本动因分配率=4000/(10+30)=100(元/份)
机器运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40000/(200+800)=40(元/小时)
设备调整准备的成本动因分配率=2000/(6+4)=200(元/次)
甲产品分配的本月发生作业成本:
200×5+100×30+40×200+200×6=13200(元)
乙产品分配的本月发生作业成本:
200×15+100×10+40×800+200×4=36800(元)
然后计算甲、乙产品的单位作业成本
由于题中要求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作业成本,并且知道月初甲产品在产品作业成本为3600元,乙产品在产品作业成本为4600元;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为40件,乙为60件,总体完工率均为50%。本月甲产品的产量为100件,乙产品的产量为200件。
因此:
甲产品单位作业成本:
(13200+3600)/(100+40×50%)=140(元/件)
乙产品单位作业成本:
(36800+4600)/(200+60×50%)=180(元/件)
最后计算甲、乙产品的单位成本
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单位成本时,对于直接成本直接计入成本即可,不需要分配。
因此:
甲产品单位成本=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单位直接人工成本+单位作业成本=50+40+140=230(元/件)
乙产品单位成本=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单位直接人工成本+单位作业成本=80+30+180=290(元/件)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元/小时=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
(2)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耗用3250公斤。在产品:原材料为一次投入,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50%;本月投产450件,完工人库43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完工程度50%。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本期完工入库430件,本期销售440件。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88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648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3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
要求:
按照实际耗用数量和采购数量分别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正确答案

按照实际耗用数量计算的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6-1.5)×3250=325(元)
按照采购数量计算的材料价格差异=(1.6-1.5)×3500=35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制造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甲、乙两种产品2008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产品名称 产量(件) 直接材料单位产品成本 直接人工单位产品成本
甲 100 50 40
乙 200 80 30
(2)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3600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4600元;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为40件,乙为60件,总体完工率均为50%;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50000元,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元) 甲耗用作业量 乙耗用作业量
质量检验 检验次数 4000 5 15
订单处理 生产订单份数 4000 30 10
机器运行 机器小时数 40000 200 800
设备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次数 2000 6 4
要求:
假设决策者计划让单位售价高于单位成本10元,根据第(2)问的结果确定甲和乙的销售单价,试分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

[提示] 该问主要让您回答的是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围绕这个主题回答即可。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因此,本题中甲产品的真实单位成本应该是230元,而决策者制定的单位售价为203.33+10=213.33(元),如果与传统的单位成本(203.33元)比较,好像是有利可图,结果实际上是在畅销的同时,每销售一件产品,就要亏损230-213.33=16.67(元),如果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则会避免这个决策失误;对于乙产品而言,真实单位成本应该是290元,显然303.91+10=313.91(元)的定价偏高,会对销量产生负面影响,给企业造成损失。而如果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把单位售价降低一些,则会避免这个损失的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元/小时=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
(2)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耗用3250公斤。在产品:原材料为一次投入,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50%;本月投产450件,完工人库43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完工程度50%。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本期完工入库430件,本期销售440件。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88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648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3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
要求:
计算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价差;

正确答案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8820/2100-4)×2100=42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480/2100-3)×2100=18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元/小时=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
(2)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耗用3250公斤。在产品:原材料为一次投入,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50%;本月投产450件,完工人库43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完工程度50%。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本期完工入库430件,本期销售440件。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88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648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3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
要求:
结转本期的成本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假设账户名称与成本差异的名称一致)

正确答案

借:本年利润 4535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00
贷: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350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825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136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42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8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02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480

解析

暂无解析

下一知识点 :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