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机械厂生产某种零件,经二道工序制成,某月份投1000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完工产品800件,企业月末账面保留的在产品成本2000元,该企业在产品成本的计算采用“约当产量法”,有关资料如下:
表1:在产品盘存表
工序 工时定额 在产品盘存数(件)
1 15 100
2 25 200
合计 40 300
        表2:生产费用资料表     单位:元
成本项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费用
原材料 100000 800000
工资及附加 20000 100000
其他 10000 60000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每一小步计算请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下步计算)。
本期应调减的完工产品成本为( )元。

A.2000
B.274500.27
C.37542.36
D.37572.84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产品中劳动及其他费用=[(10000+60000)/(800+156.25)]×156.25=11437.91;
在产品成本合计=245454.55+19607.81+11437.91=276500.27。
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多摊或少摊的数额:
企业账面保留的在产品成本是2000元,月末在产品应保留的数额为276500.27元;
276500.27-2000=274500.27(元),完工产品成本中多摊入的数额为274500.27元。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大海公司2008年生产甲产品,计划产量为2000件,计划单位成本为100元,实际产量为2400件,累计实际总成本为235200元。假定将甲产品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2008年甲产品计划成本降低率为( )元。

A.2%(超支)
B.2%(节约)
C.2.4%(超支)
D.2.4%(节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2008年甲产品计划成本降低额=2400×100-235200=4800元,降低率=4800÷ (2400×100)=2%。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其2010年度的财务报告于2011年4月20日批准报出,实际对外公布日为4月22日。甲公司2010年至2011年4月20日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
(1)甲公司于11月3日收到法院通知,被告知工商银行已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清偿到期借款本息5000万元,另支付逾期借款罚息200万元。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作出判决。对于此项诉讼,甲公司预计除需偿还到期借款本息外,有60%的可能性还需支付逾期借款罚息100至200万元和诉讼费用15万元。
(2)因农业银行未按合同规定及时提供贷款,给甲公司造成损失500万元。甲公司要求农业银行赔偿损失500万元,但农业银行未予同意,甲公司遂于本年11月5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农业银行赔偿损失500万元。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作出判决。甲公司预计将很可能获得胜诉,可获得400万元赔偿金的可能性为40%,可获得500万元赔偿金的可能性为30%。
(3)甲公司某一董事之子为丁公司的总会计师。甲公司与丁公司于2010年有关交易资料如下(不考虑2010年其他销售业务,并假设售出产品的保修期均未满):
①甲公司销售A产品给丁公司,售价为10000万元,产品成本为8000万元。按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对售出的A产品保修2年。根据以往经验估计,销售A产品所发生的保修费用为该产品销售额的1%。甲公司2010年实际发生的A产品保修人工费用为30万元,耗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提的A产品保修费用的余额为60万元。
②甲公司销售500件B产品给丁公司,单位售价为50万元,单位产品成本为35万元。按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对售出的B产品保修1年。根据以往经验估计,销售B产品所发生的保修费用为其销售额的1.8%。甲公司2010年实际发生的B产品保修人工费用为100万元,耗用原材料为150万元。至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提的B产品保修费用的余额为150万元。
③甲公司销售一批本年度新研制的C产品给丁公司,售价为800万元,产品成本为600万元。甲公司对售出的C产品提供1年的保修期,1年内产品若存在质量问题,甲公司负责免费修理(含更换零部件)。甲公司预计发生的保修费用为销售C产品售价的2%至3%之间,2010年未发生修理费用。
(4)甲公司于11月3日收到法院通知,被告知ABC公司状告甲公司侵犯其专利权。ABC公司认为,甲公司未经其同意,在试销的新产品中采用了ABC公司的专利技术,要求甲公司停止该项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一次性支付专利使用费80万元。甲公司认为其研制、生产和销售该项新产品并未侵犯ABC公司的专利权,遂于11月15日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反诉ABC公司侵犯甲公司的知识产权,要求ABC公司赔偿其损失费200万元。至12月31日,诉讼尚在进行中,甲公司无法估计可能得到的赔偿金和可能支付的赔偿金。
(5)甲公司拥有乙公司25%的股份,对乙公司能够施加重大影响,乙公司生产产品的80%,销售给甲公司。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担保的某项银行借款10000万元于2010年5月到期。该借款系由乙公司于2005年5月从银行借入,甲公司为乙公司此项银行借款的本息提供60%,的担保。乙公司借入的款项至到期日应偿付的本息为11500万元。由于乙公司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债权银行于7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及为其提供担保的甲公司偿还借款本息,并支付罚息140万元。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作出判决,甲公司预计承担此项债务的可能性为50%。2011年3月5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乙公司和甲公司败诉,甲公司需为乙公司偿还借款本息的60%,乙公司和甲公司对该判决不服,于3月15日上诉至二审法院。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前,二审法院尚未作出终审判决,甲公司估计需替乙公司偿还借款本息60%的可能性为51%,并且预计替乙公司偿还的借款本息不能收回的可能性为80%。假定税法规定,企业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发生的损失不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资料(4),甲公司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有( )。

A.甲公司应确认预计负债80万元
B.甲公司应确认或有资产200万元
C.甲公司应确认或有资产120万元
D.甲公司不能确认或有资产
E.甲公司不能确认预计负债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此项不符合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的条件;或有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公司生产甲、乙和丙三种产品。2009年甲、乙和丙产品计划产量分别为800件、1200件和1500件,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元、80元和70元,2010年实际产量分别为900件、1000件和1600件,累计实际总成本分别为92000元、86000元和108000元。
要求:
计算2010年丙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正确答案

2010年丙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1600×70-108000=4000(元)
降低率=4000÷(1600×70)=3.57%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企业当前的边际产出量为4单位产品,产品的市场价格为5元/单位,增雇一名员工所产生的成本为25元,则当这个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时,它应当做出( )的雇用决策。

A.扩大雇工规模
B.维持现有雇工规模
C.缩减现有雇工规模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企业年产量4万件,年固定成本为20万元,其单位可变成本为15元,产品市场价格为25元/件,该企业当年免征销售税金,则该企业当年盈亏平衡点价格为每件()元。

A.15
B.18
C.20
D.24

正确答案

C

解析

[*]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对下列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边际产量是以实物产品数量所计算的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若以货币方式计量,则根据计算方法不同,有边际产值(VMP)和边际收益产量(MRP)两种
B.边际产值等于某产品生产中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边际收益
C.平均要素成本(AFC)是指平均每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成本支出
D.边际要素成本(MF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E.边际收益产量等于某产品生产中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边际产值等于某产品生产中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边际收益产量等于某产品生产中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边际收益。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经核算得知某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为62元,企业希望该产品的目标利润率达到20%,则该产品的单位价格应是()元。

A.74.4
B.76.2
C.77.2
D.78.1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察成本加成定价法,62*(1+20%)=74.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其201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内审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1)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中包括:300件甲产品、100件乙产品。
300件甲产品和100件乙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30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为150万元,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10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不含增值税)均为2万元。
甲公司期末按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甲公司对300件甲产品和100件乙产品按成本总额48000万元(120×400)超过可变现净值总额46400万元[(118-2)×400]的差额计提了16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对上述存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电子设备3000台,单位成本1.4万元。2009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4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0.1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0万元。甲公司于2010年3月6日向丙公司销售电子设备10台,每台1.2万元,货款已收到。2010年3月6日,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40.4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
应交税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0
贷:库存商品 140
因销售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300÷4200×140=10(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1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
[要求] 根据资料(1)和(2),逐项判断甲公司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并编制更正有关会计差错的会计分录(有关会计差错更正按当期差错处理,不要求编制结转损益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事项(1)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甲产品和乙产品应分别进行期末计价。
甲产品成本总额=300×120=36000(万元),甲产品应按合同价作为估计售价,甲产品可变现净值=300×(150-2)=44400(万元),甲产品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乙产品成本总额=100×120=12000(万元),乙产品应按市场价格作为估计售价,乙产品可变现净值=100×(118-2)=11600(万元),乙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12000-11600=400(万元)。
甲产品和乙产品多计提跌价准备=1600-400=1200(万元)。
更正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1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200
因甲公司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00×25%=100(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
贷:所得税费用 100
事项(2)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销售产品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不能冲减资产减值损失,而应冲减主营业务成本。更正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公司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1:甲公司2009年度产品销售量为10000万件,产品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000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2009年度利息费用为50000万元,留存收益为162000万元,股票价格为30元/股。 公司的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随销售额同比率增减。
资料2:甲公司2010年度相关预测数据为:销售量增长到12000万件,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都保持2009年水平不变。由于原有生产能力已经饱和,需要新增一台价值154400万元的生产设备。
资料3:如果甲公司2010年需要从外部筹集资金,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不考虑筹资费用):
方案1:以每股发行价20元发行新股,股利固定增长率为1%。
方案2:按面值发行债券,债券利率为12%
要求:
(1)根据资料1,计算甲企业的下列指标:
①2009年的边际贡献;
②2009年的息税前利润;
③2009年的销售净利率;
④2009年的股利支付率;
⑤2009年每股股利。
⑥2010年的经营杠杆系数(利用简化公式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2)计算甲企业2010年下列指标或数据:
①息税前利润增长率;
②需要筹集的外部资金。
(3)根据资料2及前两问的计算结果,为甲企业完成下列计算:
①计算方案1中需要增发的普通股股数;
②分别计算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个别资本成本;
③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
④利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做出最优筹资方案决策,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①2009年销售收入=10000×100=1000000(万元);
边际贡献=1000000-10000×40=600000(万元)。
②2009年的息税前利润=600000-100000=500000(万元)。
③2009年的净利润=(500000-50000)×(1-25%)=337500(万元);
销售净利率=(337500÷1000000)×100%=33.75%。
④2009年的留存收益率=(162000÷337500)×100%=48%;
股利支付率=1-48%=52%。
⑤2009年股数=200000÷10=20000(万股);
发放的股利=337500×52%=175500(万元);
每股股利=175500÷20000=8.78(元)。
⑥2010年经营杠杆系数DOL=

(2)
①产销量增长率=[(12000-10000)÷10000]×100%=20%;
DOL=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20%×1.2=24%。
②增加的流动资产=(230000+300000+400000)×20%=186000(万元);
增加的流动负债=(30000+100000)×20%=26000(万元);
需要筹集的资金总量=需增加的营运资金+新增设备需要的资金;
需要筹集的外部资金=需要筹集的资金总量-留存收益
=(186000-26000)+154400-12000×100×27%×60%
=120000(万元)。
(3)①增发的普通股股数=120000÷20=6000(万股);
②普通股筹资资本成本:Ks=
+1%=30.56%;
债券筹资资本成本:Kb=12%×(1-25%)=9%。
③令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为EBIT,
方案1的普通股数=20000+6000=26000(万股),利息为50000万元;
方案2的普通股数为20000万股,利息费用为50000+120000×12%=64400(万元);

④2009年的息税前利润=500000×(1+24%)=620000(万元)。
由于实际的息税前利润620000万元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112400万元,所以应该采取发行债券的方法,即采取方案2。

解析

暂无解析

下一知识点 :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