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0.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研究,创立了基因学说。下列是与果蝇有关的遗传学问题,请回答:

(1)图甲是雄性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其部分基因的示意图,若该细胞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XB的生殖细胞,则导致这种情况的细胞分裂出现异常的时期最可能是(                     ),此次分裂产生的异常生殖细胞所占比例为(            )。

(2)图乙是研究人员对某果蝇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与A染色体相比,B染色体发生了(            )。

(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眼和白眼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丙表示实验结果。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与黑身白眼果蝇(♂)杂交,让F1个体间杂交得F2。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种,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回答下列遗传问题。(10分)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实验一:黑身雌果蝇甲与灰身雄果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现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实验二: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的体色深度。黑身雌果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果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63.果蝇体色性状中,          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         ;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64.R、r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    ,F2中灰身雄蝇共有    种基因型。

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I、II号染色体发生如图19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65.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F2的雄果蝇中深黑色个体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灰身         性状分离       2/3

解析

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由“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可知: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色对黑色为显性。F1(Bb)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2的灰身果蝇中,BB:Bb=1:2,即杂合子占2/3。

考查方向

考查显隐性判定、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具相对性状个体交配,子代只有一种和亲本之一相同表现型,则为显性,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后代基因型比例为I:2:1。

易错点

注意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中,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性状中,杂合子的概率是2/3而不是1/2。

教师点评

掌握显隐性判定方法和一对等位基因交配产生子代表现型、基因型种类及比例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X染色体                    BBXrY    4

解析

由交配结果中雄性和雌性的表型比不同可知: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过程产生的子一代表现型只有一种可知交配亲本及子代基因型为:bbXRXR×BBXrY→F1:BbXRY、BbXRXr,F1随机交配得F2:(1BB、2Bb、1bb)*(1XRXR、1XRXr、1XRY、1XrY),F2中灰身雄蝇共有BBXRY、BBXrY、BbXRY、BbXrY4种基因型

考查方向

考查基因位置的判定及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结合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根据各种表现型中雌性与雄性比例不同,或雌性、雄性中各种表现型比较不同判定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把两对等位基因分开单独计算后再组合即可。

教师点评

掌握基因位置判定的原则,自由组合规律解题原则即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8或6                1/32

解析

雌蝇丙(bbXRXR)的一个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后,Ⅰ号染色体变成一条,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中,一个细胞中有Ⅰ号染色体,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另一个细胞中无Ⅰ号染色体,后期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bbXRXR的一个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后,可表示为bbXRXRbXR表示和b、R在一条染色体上,则亲本产生雌配子为1/2bXR和1/2bXR,雄配子为1/2BXr和1/2BY

杂交后子代F1雌蝇的基因型为1/2BbXRXr、1/2BbXRXr,雄蝇的基因型为1/2BbXRY、1/2BbXRY,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6条(BbXRXr形成的)或8条(BbXRXr形成的)染色体,F1随机交配,子代雄性中bbXrY深黑色个体的概率为1/2×1/2×1/4bb×1/2XrY=1/32。

考查方向

染色体变异及自由组合定律相关概率计算知识。

解题思路

结合图示及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可推知丙产生的可育配子类型再依次分析即可。

易错点

分不清染色体结构异常减数分裂如何如何产生配子、哪些配子不活及相关概率。

教师点评

考查染色体结构异常减数分裂如何如何产生配子、哪些配子不活及相关概率计算,试题最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雄果蝇M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

18.此果蝇体内共有 个染色体组,1号和2号染色

(是/否)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19.果蝇M产生配子时(不考虑交叉互换),最多可产生

基因型的配子。若只考虑眼色, 果蝇M与基因型为 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全是白眼,雌蝇全是红眼性状。

20.果蝇M与另一只白眼的正常果蝇杂交,产生子代中出现基因型为XeYY个体。推测原因是

21.有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经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致死基因,它能引起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导致上述结果的致死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出现致死的几率为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 2 是(各1分)

解析

组成同源染色体的染色体个数是细胞中染色体组,图示果蝇中组成每个同源染色体的染色体数目是两个,所以为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共有四条染色体,图中1是X染色体,2是Y染色体,虽然形态大小略有所不同,但仍是同源染色体,它们有同源区段。

考查方向

考查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联会形成四分体的两条染色体。

易错点

混淆了几个染色体组和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目。

教师点评

掌握染色体组和同源染色体概念是解题关键,属容易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 8 Xe Xe

解析

由题干图示可知,有四对等位基因,但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随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其上的等位基因也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所以产生配子类型为2×2×2=8(种);由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图示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EY,雌果蝇的基因型有三种XEXE、XEXe、XeXe,所以根据交配情况可知,只有和雌果蝇交配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考查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及基因分离定律相碰知识。

解题思路

图中共有四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一般在不互换情况下,产生8种,根据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特点可知答案。

易错点

忽略了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且不考虑交叉互换的知识。

教师点评

掌握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和伴性遗传知识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父本(1分)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1分),Y染色体的不分离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分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姐妹染色体分离平分子细胞,由于Y染色体只能来自父方,而题干中基因型是XeYY,多的是Y染色体,所以是父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体没有平分子细胞而向一极移动。

考查方向

考查减数分裂形成异常配子的情况。

解题思路

减数分裂形成异常配子若多的一条是同源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若是姐妹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易错点

分不清减数分裂形成异常配子中的染色体来源。

教师点评

掌握减数分裂异常配子形成过程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 X 1/8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雄性个体数量少,推测死亡的个体是雄性个体,即是隐性致死,表现型正常为显性.假设基因用B和b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所以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出现XbY的概率为1/2×1/4=1/8。

考查方向

判断基因位置及伴性遗传相关概率计算知识。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雄性个体数量少,推测死亡的个体是雄性个体,即是隐性致死,表现型正常为显性。再根据伴性遗传特点计算出相应的概率。

易错点

注意致死基因只在雄性中出现。

教师点评

掌握致死基因位置减数是解题关键,难度较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32.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下图表示对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是因为________,该变化称为__________________。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正常体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其中的一对“点状染色体”多一条(称为三体)或少一条(称为单体)都可以正常生活,但性状与正常个体不同,可以挑选出来。点状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形成无眼个体(ee),眼未突变的称为野生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要求所有性状表现均用野生和无眼表示,如果有固定比例,要求写出):

①如果将无眼个体与点状染色体单体的野生型果蝇杂交,子一代性状表现是_________,将子一代中单体果蝇挑选出来,与无眼果蝇交配,子二代性状表现是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无眼个体与点状染色体三体的野生型纯合果蝇(无基因突变,且能正常减数分裂)杂交,子一代性状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将子一代中三体果蝇挑选出来,与无眼果蝇交配,子二代性状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染色体(结构)变异XBY

(2)①野生:无眼=1:1    全为无眼     ②全为野生     野生:无眼=5:1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 、aY四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  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 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有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

A0 、、0

B0、

C0、、0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1 分

31.  鸡的雌、雄个体均有芦花和非芦花类型。芦花鸡的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右图为鸡的性染色体示意图,Z、W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I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I(图中II1、II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若未知B基因在性染色体上I的位置,需进一步探究。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雌鸡的W染色体来自 _______ (父本、母本)。

(2) 控制芦花鸡羽毛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______片段。

(3) 芦花雌鸡所有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 现将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杂交(数量足够多),如果子代全为芦花,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片段;如果子代雄鸡全为芦花,雌鸡全为非芦花,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片段。

正确答案

(1)母本 (2)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32.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 对染色体。雄蚕性染色体为ZZ ,雌蚕性染色体为ZW。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家蚕的问题。

(1)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出丝率高,及早鉴别出蚕的雌雄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物科技工作者用X射线处理蚕蛹,将家蚕第10号染色体上含有黑卵基因的一段染色体转移,连接到(    )染色体上,从而可以借助光电自动选卵机将黑卵选出并杀死,达到去雌留雄的目的。蚕卵的这种变异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      )变异。

(2)在家蚕中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对皮肤性状不同的家蚕杂交,其子代雌雄都有油性蚕和正常蚕,则亲本的基因型(母本×父本)是(    )。

(3)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 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 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i 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 的作用。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个体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4)家蚕幼虫皮斑的普通斑(P)对素白斑(p)是显性,控制皮斑的这对基因与上题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不同的常染色体上。如果基因型为PpYyIi的雄蚕与基因型为ppyyii的雌蚕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则子代的表现型有(    )种,表现型及比例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XnY、XNY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成活的果蝇基因型共有3种

B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可判断致死基因是N,F1代雌蝇基因型只有2种

C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可判断致死基因是n,F1代雌蝇基因型有2种

D若致死基因为N,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1/12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2 分

(1)A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                                   ) 。

(2)Klinefelter综合症(XXY)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现已知父亲色觉正常(XBY)、母亲患红绿色盲(XbXb),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Klinefelter综合症患者,其病因是患者双亲中的(                                   )产生配子时,在减数 (                                   )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

(3)B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色觉正常基因为B,红绿色盲基因为b,正常肤色基因为A,白化病基因为a)。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7号个体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4)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 。

(5)题目中给出的遗传病中能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产前诊断的是(                                   )。

Ⅱ.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然后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F1全为非甜玉米,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8。乙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F1全为非甜玉米,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1)用简图表示两组同学共同的实验过程(请写遗传图解)。

(2)请预测该实验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                                   )。

(3)在上图中选出甲乙两组在用亲本杂交时的授粉过程。甲组: (                                   ) , 乙组:(                                   ) 。

(4)为探究玉米籽粒中决定口味的部分到底是来自子房壁的发育,还是来自受精胚珠的发育,

请你利用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为实验材料,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予以判断。

A.简要的实验步骤:把纯种甜玉米与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进行相互授粉,测定各植株上所结籽粒的口味。

B.实验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分别是:

①_________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

 

31.Ⅰ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A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                                      。

(2)Klinefelter综合症(XXY)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现已知父亲色觉正常(XBY)、母亲患红绿色盲(XbXb),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Klinefelter综合症患者,其病因是患者双亲中的       产生配子时,在减数          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

(3)B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色觉正常基因为B,红绿色盲基因为b,正常肤色基因为A,白化病基因为a)。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7号个体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4)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

(5)题目中给出的遗传病中能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产前诊断的是            。

Ⅱ.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

别挂牌,然后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F1全为非甜玉米,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8。乙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F1全为非甜玉米,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1)用简图表示两组同学共同的实验过程(请写遗传图解)。

(2)请预测该实验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     。

(3)在上图中选出甲乙两组在用亲本杂交时的授粉过程。 甲组:      , 乙组:      。

(4)为探究玉米籽粒中决定口味的部分到底是来自子房壁的发育,还是来自受精胚珠的发育,

请你利用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为实验材料,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予以判断。

A简要的实验步骤:把纯种甜玉米与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进行相互授粉,测定各植株上所结籽粒的口味。

B实验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分别是:

①_________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伴性遗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