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性遗传
- 共187题
甲图是果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图是果蝇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1)根据甲图中信息,写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是 。
(2)甲图中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行为的时期是 (填图中标注数字)。
(3)乙图所示的染色体行为发生在甲图中所示 (填图中标注数字)时期。
以下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基因用D或d表示,乙病基因用E或e表示;其中,有一
种病的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3号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4)甲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遗传病。
(5)5号基因型是 。
(6)7号为甲病患者的可能性是 。1号与2号再生一个孩子,
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7)由于7号在一次核泄漏世故中受到核辐射,其睾丸中约6%的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标号为③的染色体着丝粒不能分裂,其他染色体正常分裂。右图细胞为 细胞;该男性的不正常配子占 %。
正确答案
(1) 6+XY (3AA+XY)
(2) ③⑥
(3) ①
(4)常 隐
(5) ddXEXE或ddXEXe
(6)5/36 1/16
(7)次级精母细胞 3%
解析
略
知识点
甲病(CF/cf)是某地区人群中常见的遗传病,患者体内外分泌细胞分泌的黏液不能被及时清除,引起阻塞和感染,使肺部气道受阻。下图为某家族该病的遗传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患者基因型为 。调查发现该病的患病频率为1/2500,则致病基因频率为 。
(2)图中Ⅲ—10和一个与他的家庭患病情况相同的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出现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3)某对夫妇的基因型与图中Ⅱ—3和Ⅱ—4相同,他们的3个孩子中有1个患甲病的概率是 。
(4)研究者从患者的一块皮肤上分离出汗腺导管,并将它放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发现只有Na+进入导管内,而Cl—没有进入。从正常人体上分离出来的汗腺导管,Na+和Cl—都会进入导管内。由此说明患者体内的 发生改变导致功能异常。
(5)目前常采用基因治疗法医治甲病,将获得的目的基因 到腺病毒的DNA上形成重组腺病毒,然后让其感染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使目的基因进入并得以 。在基因治疗过程中,腺病毒作为 。
(6)某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吸入重组腺病毒剂量偏高,导致身体有短暂低热,接触到腺病毒的鼻腔上皮有大量白细胞渗出,这一现象说明患者对腺病毒产生了 反应。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fcf 1/50
(2)1/18
(3)27/64(或42%)
(4)细胞膜上Cl—通道(载体)蛋白
(5)连接(或插入) 表达 载体
(6)炎症(或非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
玉米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其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
(2)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需在花期进行套袋和________等操作。若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
(3)若(2)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__。
(4)为了探究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杂交实验: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若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若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5)研究者发现玉米体细胞内2号染色体上存在两个纯合致死基因E、F,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的玉米,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该品系的玉米随机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正确答案
(1)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
(2)人工授粉;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宽叶∶窄叶=2∶3;3/5
(4)实验步骤: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l中宽叶∶窄叶=1∶1(或出现窄叶);若Fl中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或未出现窄叶)
(5)100%;不变
解析
略。
知识点
家蚕(2n=56)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幼蚕斑纹由复等位基因AB(黑色斑)、AS(黑缟斑)、A(普通斑)、a(素斑)控制,前者对后者所有基因均完全显性,且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家蚕基因组进行研究,需对_______条染色体中的DNA进行测序。幼蚕黑色斑是皮肤细胞产生并沉积黑色素形成的,这说明基因AB通过控制_______而控制斑纹性状。
(2)黑缟斑幼蚕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正常的幼蚕细胞中基因AS最多有_______个。
(3)某个体X与黑缟斑个体Y杂交,若子代仅有黑缟斑和普通斑两种类型,且个体Y的基因型为ASA,则个体X的表现型为_______;若子代有黑缟斑、普通斑与素斑三种类型,则个体x与Y的基因型为_______。
(4)在基因型为Aa蚕卵的孵化过程中,用x射线进行处理,在雌蚕幼体中发现有少数个体表现为素斑、或为普通斑与素斑的嵌合体;另有少数普通斑雌蚕成熟后,其测交子代斑纹表现为伴性遗传。对这些变异类型进行研究,发现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他基因及染色体均正常)。
①上述事实表明,射线引起的突变具有_______的特点。
②若嵌合体幼蚕的部分细胞为突变II,则其是在细胞进行_______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导致的。
③突变III这类变异称为_______,突变III个体减数分裂能产生_______种基因组成的卵细胞。
④突变III(基因型为aZWA)与正常个体侧交,子代中雄蚕为素斑的概率为_______,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
正确答案
(1)29;酶(酶的合成、细胞代谢)
(2)3;4
(3)黑缟斑或普通斑或素斑(缺一不可);Aa、ASa(顺序不能颠倒)
(4)①随机、不定向(任意一个即可得分);②有丝分裂;缺失(或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变异不得分);③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④I aZWA或aaZWA(aoZWA也得分)
解析
略。
知识点
调查发现两个家系都有单基因遗传病甲和乙的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蚕丝生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知家蚕(2N=56)为ZW型的性别决定。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黄眼(A)对黑眼(a)为显性,位于10号染色体上,AA个体在胚胎期不能正常发育,即纯合致死。取黄眼个体为亲本,杂交产生F1,F1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黄眼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若不进行人工选择,黄眼基因频率将_________________。
(2)摩尔根的学生穆勒发现了位于10号染色体上的另一个纯合致死基因—亮色茧(B),对暗色茧(b)为显性。用黄眼暗色茧与黑眼亮色茧个体进行杂交,不考虑交叉互换,F1中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选择F1黄眼亮色茧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后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称为建立平衡致死品系。
(3)雄蚕桑叶利用率高且蚕丝质量好,为了快速筛选出雄蚕,有人提出利用位于Z染色体上的两个纯合致死基因D和E建立平衡致死品系的设想,即选择基因型为的雌蚕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雄蚕进行交配,后代中只有雄蚕。(提示:无等位基因存在时,纯合致死基因同样具有致死效应)
正确答案
答案:
(1) 1/2 减小
(2)黄眼亮色茧:黄眼暗色茧:黑眼亮色茧:黑眼暗色茧=1:1:1:1 黄眼亮色茧
(3)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甲示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结果见图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花色(红、紫、白)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B基因共存时植株开紫花;仅有A基因而没有B基因时植株开红花;没有A基因时,不管有无B基因植株都开白花。现有两个亲本杂交,其中雄紫花为纯合子,结果如图:
(1)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2)研究者用射线照射亲本雄紫花的花粉并授于亲本雌红花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雄花中出现了1株白花。镜检表明,其原因是射线照射导致一条染色体上载有基因A的区段缺失。由此可推知亲本中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F1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
(3)镜检时最好选择F1代雄白花植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观察和比较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
(4)用杂交方法也能验证上述变异类型,原理是:虽然一条染色体区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但是当两条染色体均缺失相同区段时则有致死效应。当杂交后代出现致死效应时,就会表现出特殊的性状比例。请完善下面的验证实验。
实验步骤:
①选F1雄白花植株与纯合的雌红花植株杂交,得到种子(F2代);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
F3代植株中红花:白花为_______时,即可验证上述变异类型。
正确答案
(1)X;子代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合理即得分)
(2)AaXbXb;aXbY
(3)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便于比较二者的异同
(4)答案一:实验步骤:②种植F2,F2代雌雄植株杂交,得到种子(F3代)
③种植F3,观察统计F3代植株花的颜色比例
结果分析:4:1
答案二:实验步骤:②F2代雌植株与F1雄白花植株杂交,得到种子(F3代)
③种植并统计F3代植株花的颜色比例
结果分析:4:3
解析
略。
知识点
果蝇有一种缺刻翅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F1中雄雌果蝇自由交配得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缺刻翅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而不是基因突变,故A错误;由于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且基因缺失纯合有致死效应,说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B错误;由于雄果蝇为XAY时有致死效应,所以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2:1,C错误;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XaXa和XaY,所以F1中雄雌果蝇自由交配,F2中雄果蝇个体占3/7(XAY致死),故选D。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