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_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能.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___________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微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所以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群落.在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生态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则、物种多样性原则、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故答案为:

(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请回答问题:

(1)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料所产生的______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提高.

(2)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的原因是______

(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

(4)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二恶英会诱发______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5)应在______的土壤中去寻找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土壤中分离出这类微生物,需使用______培养基.

正确答案

CO2和无机盐

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自我调节(自我净化)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富含塑料垃圾

选择

解析

解:(1)有机肥料施入土壤以后,经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会转化成腐殖质,腐殖质进一步分解,不但可释放出氮(N)、磷(P)、钾(K)等肥料元素,供作物不断地吸收利用;而且有机质分解后还能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水分,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2)从资源化的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是由于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能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从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是由于减少了环境污染.

(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5)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可以从富含塑料垃圾的土壤中寻找,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土壤中分离出这类微生物,需使用选择培养基.

故答案为:

(1)CO2和无机盐

(2)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3)自我调节(自我净化)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5)富含塑料垃圾       选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元素,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引起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现象.某科研人员研究了水面部分遮光(约)对水华影响,相关实验数据如图一所示.为了净化生活污水,该科研人员同时构建了一个人工湿地(图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实验水塘与对照水塘处理的不同之处是______

(2)分析图一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

(4)控制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有利于人工湿地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5)根据图一的实验结果,人工湿地中种植芦苇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实验水塘研究将水面部分遮光(约)对水华影响,对照水塘未遮光.

(2)图一中数据可知,实验组水塘中叶绿素a含量比对照组水塘中叶绿素a含量低,可推知:遮光引起光照减弱,影响藻类植物叶绿素a的合成(降低水华发生程度)

(3)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流入人工湿地,造成人工湿地的浓度升高,会造成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所以在流入人工湿地前,要经过稀释处理.

(4)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人工湿地中分解者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有机物分解,得到的无机物也不能被植物充分利用,使得出水口的水质受到影响,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控制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

故答案为:

(1)实验水塘进行部分遮光,对照水塘不进行遮光

(2)遮光光照减弱,影响藻类植物叶绿素a的合成(降低水华发生程度)

(3)微生物(水生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5)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为城市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简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城市废水处理主要是去除悬浮物和溶解性有机物.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出“生物膜法”,能让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无法透过,其它成分能透过.该方法的原理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性,把废水中的污染物与水分离.参与三级处理过程的微生物,其新陈代谢的主要类型为______

(2)有一种微生物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某种有机污染物,这种微生物能够快速增殖的原因之一是污水中含有其生长繁殖所需的______和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投放时应选择处于生长曲线______ 期的这种微生物.

(3)饮用水采用与废水处理基本相同的步骤,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染料.

(4)在一些城市治理水系时,把河岸和河底都铺上一层水泥,河道反而更快的污染变质了.原因是天然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______.铺上水泥时清除了底泥,主要破坏了生态系统成分中______的作用,所以水质变坏更快.由此可见,治理污染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物膜法”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能让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无法透过,其它成分能透过,将废水中的污染物与水分离.参与三级处理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分解者将初沉和二沉的污泥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此过程的所需的微生物是异养厌氧型.

(2)微生物生长离不开适应的生活条件,如适应的温度、适应的PH、充足的营养等,由于污水中适合其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和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因此这种微生物能够快速增殖.投放时最好选择细菌处于增长率最大的时期较好,即处于生长曲线的对数期.

(3)由于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上,菌落会出现金属光泽.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应加入伊红-美蓝染料.

(4)一个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天然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样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把河岸和河底都铺上一层水泥,导致河岸和河底中的分解者不能发挥作用,不能促进物质循环,违反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使得河道反而更快的污染变质了.

故答案为:

(1)选择透过性   异养厌氧型      

(2)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对数

(3)伊红-美蓝        

(4)无机环境     分解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长江的水体污染是由于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______.该植物采收后,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Cu、Zn、Hg、Pb等金属,则该植物______(填“适合”或“不 适合”)做家畜饲料.

(2)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______

(3)该小组实验结果如上表所示,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研究的因变量为______,你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Ⅱ.为进一步探究菖蒲的作用,该研究小组又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上图注解:图中a、b、c、d分别从不同地点采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混合污水、普通池塘水4种水样;BOD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

(4)上述实验在放入菖蒲前应事先______起始数据.

(5)处理后a、b、c、d 4种水样中的总氮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是______

(6)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7)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人工浮床的原理就是利用浮床植物发达的根系吸附大量悬浮物,靠其中的微生物降解和吞噬作用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其次浮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利用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的透明度;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Cu、Zn、Hg、Pb等金属,则该植物不适合做家畜饲料,防止随着食物链进行生物富集,对人体造成伤害.

(2)每一实验组的植物数量应该相同,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避免因统计误差对实验的影响.

(3)据表分析:自变量是种植的植物种类,因变量是污水中的N、P含量,结论是污水中的N、P含量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实验的自变量是4种水样,因变量是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和总氮量,则上述实验在放入菖蒲前应事先 测定并记录起始数据.

(5)水样中的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则处理后a、b、c、d 4种水样中的总氮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6)a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最高,说明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

(7)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菖蒲对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

故答案为:Ⅰ.(1)吸收水中的化学元素;不适合

(2)多株且相等

(3)污水中N、P含量;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或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茭白和混合种植)

Ⅱ.(4)测定并记录

(5)水样中的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6)a

(7)探究菖蒲对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