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 共850题
我市新农村建设基地建设了以沼气池为核心的生产自净农业生态系统,图1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某研究小组从稻田的4个不同位置选取水样,用于培养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并测定了培养前后4处水样(A、B、C、D)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后如图2所示(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溶氧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基石”是______.
(2)猪肉绦虫与猪的种间关系是______,猪粪便中的能量其实是______(填图中生物)体内同化的能量.
(3)人们科学设计的此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______.
(4)独立的沼气池______(填“能”、“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______.
(5)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农田无人管理,若干年后成为灌木林,这属于______演替,在此过程中,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关系是:输入量______输出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当鸡发现食物时,会呼唤同伴前来取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7)如果稻田受到轻度污染,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其调节机制是______.
(8)图2实验中的因变量有______;据图2推测有机物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______处水样.资料显示,菖蒲可分泌有毒物质,据此提出培养菖蒲后BOD大量减少的合释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故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水稻和大豆.
(2)猪肉绦虫寄生 在猪的体内,与猪是寄生关系.猪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而属于水稻、大豆 体内同化的能量.
(3)人们科学设计的此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 利用率.
(4)独立的沼气池由于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成分,所以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5)废弃的农田无人管理,若干年后成为灌木林,属于次生演替.在此过程中,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越来越多,所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大于输出量.
(6)当鸡发现食物时呼唤同伴前来取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7)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 能力,所以稻田受到轻度污染,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其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8)图2实验中的因变量有含氮无机盐总量和BOD;据图2推测有机物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B 处水样.资料显示,菖蒲可分泌有毒物质,据此提出培养菖蒲后BOD大量减少的合释菖蒲通过产生有毒物质杀害某些微生物,而使其所需溶解氧减少(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故答案为:
(1)水稻、大豆
(2)寄生 水稻、大豆
(3)利用率
(4)不能 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成分
(5)次生 大于
(6)信息传递
(7)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8)含氮无机盐总量和BOD(没答全不给分) B 菖蒲通过产生有毒物质杀害某些微生物,而使其所需溶解氧减少(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创建“绿色城市”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事.
(1)近年来城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垃圾实在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具体做法是______.
④、⑤过程利用生物的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会与本土原生物种发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可能使新物种处于优势地位,造成生物入侵,从而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图示方案中①、②过程表示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是腐生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原因是除了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了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2)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分解者 除了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了环境污染
云南某山区因地震灾害导致植被严重破坏,经40多年的植树造林,又恢复为成熟森林生态系统.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入倍,图1为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种群密度在______时(填字母)最大.
(2)成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说明人类活动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 进行.
(3)山区盆地内人们开辟了多处农田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如图2所示:
①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②该生态系统中人与禽畜的关系是______,与一般农业生态系统相比,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____中的能量.
③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02通入大棚内的意义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1中入先大于1,后小于1,故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在d之前入大于1种群数量增大,在d之后入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故种群密度在d时最大.
(2)成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说明人类活动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①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②该生态系统中人以禽畜为食,人和禽畜又都能以农作物为食,故人与禽畜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与一般农业生态系统相比,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粪便等废物中的能量.
③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02通入大棚内的意义是可以增加大棚中CO2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1)先增大后减小 d
(2)方向和速度
(3)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任填1个)
②捕食和竞争 粪便等废物
③分解者 可以增加大棚中CO2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某小组对市郊一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后,经过交流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生态工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持续、高效地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建设主要根据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原理.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生产者或植物),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故答案为:
(1)农作物(生产者或植物)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物质循环再生
如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A正确;
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循环,不能促进能量流动,B错误;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合理使用农家肥促进植物的光能利用率,故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