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 共850题
如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示没有涉及废弃物的资源化,不是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A错误;
B、图中没有提及能量问题,不可能是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B错误;
C、图示没有造成污染,因此不可能是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该生态工程是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D正确.
故选:D.
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全面丰收.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至少写两种)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添加一类生物作为______.
(4)若以人为能量的最后消费者,请写出该系统中能量流动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2)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桑、稻.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添加一类生物作为分解者.
(4)若以人为能量的最后消费者,该系统中能量流动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桑→蚕→鱼→猪→人.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至少写两个)
(2)桑、稻
(3)分解者
(4)桑→蚕→鱼→猪→人
现代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合理有机结合起来,经过高效良性循环,生态效益达到了良性发展,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原理.
(2)在生态农场中蚕与桑树为______关系.
(3)蚯蚓在该生物系统中属于______该生物系统的基础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在生态农场中蚕与桑树为捕食关系.
(3)蚯蚓能够分解枯枝败叶,在该生物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该生物系统的基础是农作物、果树等生产者.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捕食
(3)分解者 农作物、果树等
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图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建立时,需要考虑养殖的动植物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该生态系统的优点是______.
(2)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______(答一项即可).
(3)为大量繁殖良种猪,可采用胚胎移植技术.该技术首先要对供体和受体母猪进行______处理,然后给供体母猪做______处理,以获得更多的良种猪卵母细胞,然后将其培养到______期,与经过______处理的良种猪精子进行体外受精,最后将桑椹胚或囊胚期的胚胎移植到本地母猪体内发育成小猪.若希望同时获得多个性状相同的家畜个体,可以使用______技术.
(4)受体母猪必须和供体猪属于______,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该生态系统建立时,需要考虑养殖的动植物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该生态系统的优点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2)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需要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这样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3)为大量繁殖良种猪,可采用胚胎移植技术.该技术首先要对供体和受体母猪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然后给供体母猪做超数排卵处理,以获得更多的良种猪卵母细胞,然后将其培养到MⅡ中 (减数第二分裂中)期,与经过获能处理的良种猪精子进行体外受精,最后将桑椹胚或囊胚期的胚胎移植到本地母猪体内发育成小猪.若希望同时获得多个性状相同的家畜个体,可以使用胚胎分割技术.
(4)不同物种之间具有生殖隔离,受体母猪必须和供体猪属于同一物种,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故答案为:
(1)协调与平衡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
(2)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培育转基因抗害虫农作物等
(3)同期发情 超数排卵 MⅡ中 (减数第二分裂中) 获能 胚胎分割
(4)同一物种 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林区养殖已经成为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如图为某公司将荒山承包后建立的一个林区养兔生态工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各种生物共同组成______.
(2)将荒山开垦养殖基地的过程属于______演替,为了调查生态林建成后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通常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荒山改为林地后,其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4)科研小组分别用没有植被的荒山、不养兔和鸡的林地、养了兔和鸡的林地的土壤浸出液处理淀粉糊,一段时间后取样滴加______,加热后观察砖红色沉淀的颜色深浅,其中颜色最浅的应该是______的土壤浸出液.
(5)树林中的昆虫同化能量的最终去路有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和______;设计该生态系统的原理是(从能量和物质方面回答)______,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示各种生物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2)因为荒山原本有土壤条件和某些繁殖体,故在这上面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3)保持水土属于生态功能,即间接价值.
(4)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麦芽糖最终水解为葡萄糖,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浅的应是没有植被的荒山,因为该地区土壤中有机物较少,微生物较少而分解作用较弱,淀粉分解产生的还原糖较少,而其它土壤因为有机物较多,微生物的存在较多,分解作用较强,淀粉分解产生的还原糖也较多.
(5)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绝大多数用于细胞呼吸,有一部分流向下营养级,还有一些流向分解者,人为调节生态系统时,主要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促进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1)生物群落
(2)次生 取样器取样
(3)间接
(4)斐林试剂 没有植被的荒山
(5)分解者利用 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或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