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共1015题
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增加数目.
(1)如图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_____期图.
(2)图中细胞有着丝粒______个,有染色体______个.
(3)判断该细胞是动物细胞,根据是:①______;②______.
(4)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个.
正确答案
解:(1)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图示细胞含有12个着丝粒,12个染色体.
(3)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
(4)图示细胞含有12条染色体,将要求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每个子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后期
(2)12 12
(3)有中心体 无细胞壁
(4)6
解析
解:(1)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图示细胞含有12个着丝粒,12个染色体.
(3)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
(4)图示细胞含有12条染色体,将要求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每个子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后期
(2)12 12
(3)有中心体 无细胞壁
(4)6
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______(能/不能)利用图甲②区细胞为材料,原因是
______.
(2)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
(3)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后,以下是某小组的“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培养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甲基绿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约10min.
(四)制片: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将根尖放在中央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直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这样可使细胞分散开.
①请指出“实验报告”中的3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画出一个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的模式图.(画4条染色体)
正确答案
解:(1)图甲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因此不能利用该区细胞作为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实验材料.
(2)由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90%~95%),分裂期持续时间短(5%~10%),因此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3)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实验报告”中的3处错误:
①(二)染色、(三)漂洗顺序颠倒,应漂洗后再进行染色;染色用甲基绿溶液错误,染色剂应该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应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
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如图:
故答案为:
(1)不能 图甲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2)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
(3)①(二)染色、(三)漂洗 0.01 g/mL二苯胺溶液 直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
②如图
解析
解:(1)图甲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因此不能利用该区细胞作为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实验材料.
(2)由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90%~95%),分裂期持续时间短(5%~10%),因此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3)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实验报告”中的3处错误:
①(二)染色、(三)漂洗顺序颠倒,应漂洗后再进行染色;染色用甲基绿溶液错误,染色剂应该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应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
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如图:
故答案为:
(1)不能 图甲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2)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
(3)①(二)染色、(三)漂洗 0.01 g/mL二苯胺溶液 直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
②如图
胺磺灵作为一种除草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实验中用胺磺灵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观察幼根细胞染色体状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过程需要将小麦根尖分生组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此过程用HCl处理,目的是______.经漂洗、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观察有丝分裂______期的细胞.
(2)据图1可知,诱导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最高染色体变异(畸变)率的条件为______.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______,原因是一部分已变异的细胞不能正常进行下一个分裂周期而趋近凋亡,具有______的细胞减少.
(3)胺磺灵主要通过影响______的形成和功能引起染色体加倍.综合图1和图2可知,用胺磺灵处理12h后,染色体加倍率约占染色体变异率的______%.
(4)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合理使用胺磺灵做除草剂,特别是注意对使用时间和______的控制,以避免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正确答案
解:(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HCl和酒精制成解离液,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佳时期,因此经漂洗、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2)据图1可知,诱导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最高染色体变异(畸变)率的条件为500μmol/L,12h.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下降,原因是一部分已变异的细胞不能正常进行下一个分裂周期而趋近凋亡,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减少.
(3)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纺锤体的形成受阻,由此可推知胺磺灵主要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成和功能引起染色体加倍.综合图1和图2可知,用胺磺灵处理12h后,染色体加倍率约占染色体变异率的40~50%.
(4)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合理使用胺磺灵做除草剂,特别是注意对使用时间和浓度的控制,以避免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故答案为:
(1)使细胞分散开来中
(2)500μmol/L,12h 下降 细胞周期
(3)纺锤体 40~50
(4)浓度
解析
解:(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HCl和酒精制成解离液,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佳时期,因此经漂洗、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2)据图1可知,诱导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最高染色体变异(畸变)率的条件为500μmol/L,12h.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下降,原因是一部分已变异的细胞不能正常进行下一个分裂周期而趋近凋亡,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减少.
(3)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纺锤体的形成受阻,由此可推知胺磺灵主要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成和功能引起染色体加倍.综合图1和图2可知,用胺磺灵处理12h后,染色体加倍率约占染色体变异率的40~50%.
(4)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合理使用胺磺灵做除草剂,特别是注意对使用时间和浓度的控制,以避免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故答案为:
(1)使细胞分散开来中
(2)500μmol/L,12h 下降 细胞周期
(3)纺锤体 40~50
(4)浓度
下列四个生物实验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A错误;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过程中,应该先将酶与淀粉分别用相应温度处理,然后再将两者混合,B错误;
C、血红蛋白样品处理: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透析,C错误;
D、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D.
如图是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利用紫色洋葱叶肉细胞进行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实验时外界溶液是滴人少量红墨水的0.3g.mL-1的蔗糖溶液,那么图中A、C两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植物细胞的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图2是利用洋葱根尖进行的有丝分裂实验现象,实验中装片制作时流程为______.若发现染色体着色较浅,可能原因是______.
(3)图3是分离洋葱管状叶中色素得到的滤纸条,由该结果可知洋葱管状叶中______.
A.色素的种类 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C.不同色素的相对含量 D.各种色素的颜色
(4)某同学在秋天做色素提取分离实验时,提取和分离过程操作正确,预实验结果只出现了图3中色素带1和2,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有同学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图1所示实验,为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需对光学显微镜的光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1质壁分离实验现象,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A处溶液是含少量红墨水的0.3g.mL-1的蔗糖溶液,而C处是细胞液.其中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
(2)D是有丝分裂的中期,E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由于解离后没有漂洗或染色时间过短使得染色体着色较浅.
(3)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石油醚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故选ABCD.
(4)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在秋天由于气温下降,叶绿素在低温下易被破坏,且生成很难,结果只出现了图3中色素带1和2.
(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因此可以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有利于该同学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图1所示实验,能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
(1)红色 无色 原生质层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后没有漂洗或染色时间过短
(3)ABCD
(4)叶绿素被破坏
(5)缩小光圈
解析
解::(1)根据图1质壁分离实验现象,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A处溶液是含少量红墨水的0.3g.mL-1的蔗糖溶液,而C处是细胞液.其中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
(2)D是有丝分裂的中期,E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由于解离后没有漂洗或染色时间过短使得染色体着色较浅.
(3)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石油醚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故选ABCD.
(4)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在秋天由于气温下降,叶绿素在低温下易被破坏,且生成很难,结果只出现了图3中色素带1和2.
(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因此可以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有利于该同学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图1所示实验,能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
(1)红色 无色 原生质层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后没有漂洗或染色时间过短
(3)ABCD
(4)叶绿素被破坏
(5)缩小光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