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共1015题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观察结果,你认为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质壁分离发生时,细胞失水,液泡逐渐缩小且颜色逐渐变深,A正确;
B、细胞解离后已经死亡,因此无法到染色体移动,B错误;
C、菠菜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但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C错误;
D、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错误.
故选:A.
下列实验中,操作及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故A正确;
B、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取试管→加入淀粉液→保温→注入酶液→加碘液→观察,应先设置相应的温度,再加入酶,故B错误;
C、制作生态瓶实验:洗净空瓶→灌满自来水→装入动植物→将瓶密封→放在阳光下,故C错误;
D、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故D正确.
故选AD.
请根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上图中______图象(填字母).
(2)能否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______,原因是______.
(3)某些金属元素对细胞分裂有较大的影响.请设计实验探究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提示:细胞分裂程度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表示,即分裂中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的比值)
材料用具:洋葱、1.0g/L的AlCl3溶液、显微镜、解离液、龙胆紫溶液、蒸馏水、镊子、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
①将两组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培养皿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约38~48h后洋葱萌生新根.
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______.
③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根尖若干,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A、B中各100个细胞,分别计算__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②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和B相差不大.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③结果:______.
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即上图中A图象.
(2)由于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3)实验目的是探究三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则自变量为是否含有三氯化铝,因变量是对有丝分裂的影响,观察指标是细胞分裂情况,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衡量,即分裂中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值.
实验步骤:①将两组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培养皿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约38~48h后洋葱萌生新根.
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
③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根尖若干,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A、B中各100个细胞,分别计算分裂指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②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和B相差不大.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③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
(1)A
(2)不能 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
(3)实验步骤:②等量的蒸馏水④分裂指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③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
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解析
解:(1)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即上图中A图象.
(2)由于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3)实验目的是探究三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则自变量为是否含有三氯化铝,因变量是对有丝分裂的影响,观察指标是细胞分裂情况,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衡量,即分裂中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值.
实验步骤:①将两组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培养皿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约38~48h后洋葱萌生新根.
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
③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根尖若干,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A、B中各100个细胞,分别计算分裂指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②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和B相差不大.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③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
结论: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
(1)A
(2)不能 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
(3)实验步骤:②等量的蒸馏水④分裂指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③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
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
(洋葱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6条),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请回答:
(注:+表示进行了该项操作,-则没有进行)
(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请从下列序号选择)
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步骤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3)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表格可知,甲同学实验过程中未解离,因此组织细胞没有分离开,因此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细胞重叠在一起,并且看不到染色体;乙同学实验过程中未漂洗,因此导致染色过程中解离液将碱性的染色剂中和,从而影响染色的效果,因此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丙同学未进行染色步骤,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2)在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首先根据分生区的细胞特点(即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找到分生区,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3)根尖中只有分生区细胞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因此可以断定戊同学看到的细胞不是分生区细胞,而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伸长区的细胞.
故答案为:
(1)B D A
(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后换用高倍镜观察
(3)戊同学看到的细胞不是分生区细胞
解析
解:(1)分析表格可知,甲同学实验过程中未解离,因此组织细胞没有分离开,因此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细胞重叠在一起,并且看不到染色体;乙同学实验过程中未漂洗,因此导致染色过程中解离液将碱性的染色剂中和,从而影响染色的效果,因此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丙同学未进行染色步骤,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2)在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首先根据分生区的细胞特点(即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找到分生区,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3)根尖中只有分生区细胞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因此可以断定戊同学看到的细胞不是分生区细胞,而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伸长区的细胞.
故答案为:
(1)B D A
(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后换用高倍镜观察
(3)戊同学看到的细胞不是分生区细胞
在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永久装片时,某同学在低倍镜下观察到了带有横纹的巨大染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其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A正确;
B、唾液腺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说明其已经进入分裂期,DNA已完成复制,DNA含量高于2C,B正确;
C、视野中观察到的异物,可能位于物镜上,也可能位于目镜上,还可能位于载玻片上,可移动载玻片或转动目镜以判断异物在何处,C正确;
D、用显微镜可以看到四对染色体,第一对性染色体(X-)组成一个长条,第二和第三对各自组成了具有左右两臂的染色体对,它们都以中部的着丝区聚集,而第四对染色体很小,分布在着丝区呈点状或盘状,因此并不是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体臂,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