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植物有丝分裂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丝分裂细胞各时期的顺序为C→A→E→B→D

B图中细胞内有六条染色体的时期只有A、C、D

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A;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D

DB 图中的染色体数是12;DNA数是12;E图中染色体数是6;DNA数是1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前期、B是后期、C是间期、D是末期、E是中期,因此有丝分裂细胞各时期的顺序为C→A→E→B→D,A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其他时期保持不变,因此细胞内有6条染色体的时期是CAED,B错误;

C、染色体出现于前期,即A时期;末期,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即D时期,C正确;

D、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植物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按照如图制作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装片,仔细统计10个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每个视野平均有30个细胞),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利用A液处理洋葱根尖,这一过程称为______,使用B液的目的是______,C液是______

(2)下列有关“制片并显微观察”操作过程的叙述中,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填下列序号).

①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轻压盖玻片           ②用镊子把根尖弄碎、压片都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

③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④应选取长方形的细胞进行观察

⑤可以持续观察一个细胞,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3)细胞分裂指数是衡量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状况的指标之一,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据表中数据计算细胞分裂指数是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要提高细胞分裂指数,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4)若该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周期为12h,且各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与其分裂周期所占时间成正相关,则据表中数据计算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利用A液为解离步骤使用的解离液;B液为蒸馏水,该步骤为漂洗,目的是洗去组织液中的解离液,便于染色;C液是染色剂,一般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2)①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压载玻片,①错误;

②用镊子把根尖弄碎、压片都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②正确;

③应该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观察,③正确;

④应选取正方形的细胞进行观察,④错误;

⑤解离步骤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能持续观察一个细胞,⑤错误.

(3)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据表中数据10个视野的细胞总数是10×30=300个,10个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是11+8+9+12=40个,所以细胞分裂指数=40÷300×100%=13.3%,在实验过程中要提高细胞分裂指数,应该选取分裂旺盛的组织,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选择更适当的时间取根尖(或控制洋葱根尖的培养条件).

(4)若该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周期为12h,且各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与其分裂周期所占时间成正相关,则据表中数据计算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是12-12×13.3%=10.4 h.

故答案为:

(1)解离 洗去组织液中的解离液,便于染色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2)②③

(3)13.3 选择更适当的时间取根尖(或控制洋葱根尖的培养条件)

(4)10.4 h

解析

解:(1)利用A液为解离步骤使用的解离液;B液为蒸馏水,该步骤为漂洗,目的是洗去组织液中的解离液,便于染色;C液是染色剂,一般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2)①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压载玻片,①错误;

②用镊子把根尖弄碎、压片都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②正确;

③应该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观察,③正确;

④应选取正方形的细胞进行观察,④错误;

⑤解离步骤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能持续观察一个细胞,⑤错误.

(3)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据表中数据10个视野的细胞总数是10×30=300个,10个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是11+8+9+12=40个,所以细胞分裂指数=40÷300×100%=13.3%,在实验过程中要提高细胞分裂指数,应该选取分裂旺盛的组织,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选择更适当的时间取根尖(或控制洋葱根尖的培养条件).

(4)若该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周期为12h,且各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与其分裂周期所占时间成正相关,则据表中数据计算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是12-12×13.3%=10.4 h.

故答案为:

(1)解离 洗去组织液中的解离液,便于染色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2)②③

(3)13.3 选择更适当的时间取根尖(或控制洋葱根尖的培养条件)

(4)10.4 h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洋葱是研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理想实验材料,请回答有关问题.

Ⅰ.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过程,据图回答:

(1)A过程叫______,作用是______

(2)C过程叫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

(3)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______

(4)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_____细胞,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Ⅱ.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呢?请就低温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影响是否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材料用具:长出根的洋葱(2N=16)若干、小烧杯或培养皿若干、清水、冰箱、2%的秋水仙素溶液.

(1)针对上面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根据你的假设,请完善设计方案步骤:

①取三个洁净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1、2、3.

②分别在1号和2号培养皿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清水,3号培养皿中加入______

③将三组生长状况相同的长出根的洋葱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皿中,让洋葱的根浸泡或接触液体,然后将三组实验装置整套分别放在不同环境中处理,其中1号放在室温下,2号放在______中,3号放在______下,培养一定时间.

④实验结果检测: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3)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

①若1号与2号结果相同,则______

②若______结果相同,则低温可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正确答案

解:Ⅰ(1)由图分析已知A过程为解离,需要15%的HCl和95%的酒精作解离液,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来.

(2)图中C过程为染色,加了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主要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3)D过程为压片,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

(4)E过程为显微镜观察,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分生区观察,因为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Ⅱ(1)根据题意已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那么一定时间的低温(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所以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有两种:低温(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可以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或低温(与秋水仙素作用不同)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②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如果在1号和2号培养皿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清水,则在3号培养皿中应该加入等量的2%的秋水仙素溶液.

③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低温,所以1号蒸馏水组放在室温下,则2号蒸馏水组放在4℃的冰箱中,3号秋水仙素组放在室温下,培养一定时间.

(3)①如果1号与2号结果相同,说明低温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如果2号与3号结果相同,说明低温与秋水仙素一样,可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是:

Ⅰ.(1)解离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2)染色    使染色体着色

(3)相互分散     

(4)分生区

Ⅱ.(1)低温(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可以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或低温(与秋水仙素作用不同)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②等量的2%的秋水仙素溶液

③4℃的冰箱      室温

(3)①低温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2号与3号

解析

解:Ⅰ(1)由图分析已知A过程为解离,需要15%的HCl和95%的酒精作解离液,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来.

(2)图中C过程为染色,加了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主要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3)D过程为压片,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

(4)E过程为显微镜观察,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分生区观察,因为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Ⅱ(1)根据题意已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那么一定时间的低温(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所以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有两种:低温(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可以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或低温(与秋水仙素作用不同)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②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如果在1号和2号培养皿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清水,则在3号培养皿中应该加入等量的2%的秋水仙素溶液.

③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低温,所以1号蒸馏水组放在室温下,则2号蒸馏水组放在4℃的冰箱中,3号秋水仙素组放在室温下,培养一定时间.

(3)①如果1号与2号结果相同,说明低温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如果2号与3号结果相同,说明低温与秋水仙素一样,可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是:

Ⅰ.(1)解离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2)染色    使染色体着色

(3)相互分散     

(4)分生区

Ⅱ.(1)低温(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可以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或低温(与秋水仙素作用不同)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②等量的2%的秋水仙素溶液

③4℃的冰箱      室温

(3)①低温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2号与3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入有机溶剂,如95%的乙醇溶液

B鉴定组织中还原糖时,可依次向待测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已液

C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不能辨别出携带突变基因的染色体

D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入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或丙酮,A错误;

B、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加入待测样液,并进行水浴加热,B错误;

C、基因突变属于点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正确;

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因此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是否产生CO2,不能判断其呼吸方式,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

(1)解离的目的是______,解离适度的标志是______,染色剂可选用______

(2)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______;在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部分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原因是______

(3)有一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象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B.②⑤C.①②⑤D.①③④

(4)不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或产生误差,但对整个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是______

A.取材时间     B.根尖培养温度     C.解离时间长短     D.载玻片厚度

(5)某同学错误地把取材部位认为是表皮,他的实验操作完全正确,但也看不到染色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散开来;解离适度的标志是根尖酥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常用的碱性染料有龙胆紫、醋酸洋红等.

(2)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在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部分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3)①视野中有一些细胞为长形,可能取自伸长区细胞,即取材位置不合适,①正确;

②由图观察,多数细胞处于未分裂状态,故可能是因为取材时间不合适,细胞分裂不旺盛,②正确;

③由图可知细胞均分散开,所以原因不是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③错误;

④由图可知细胞均分散开,所以原因不是解离时间不合适,④错误;

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可能是视野选择不当,没有找到合适的观察视野,⑤正确;

故选:C.

(4)取材时间和根尖培养温度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解离时间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导致误差;载玻片厚度不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或产生误差,但会对整个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5)表皮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染色质不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因此用表皮作为实验材料是不会观察到染色体.

故答案为:

(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散开来          根尖酥软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2)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最大(在细胞周期中间时间最长)

(3)C

(4)D

(5)表皮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分裂,染色质没有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不出现染色体)

解析

解:(1)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散开来;解离适度的标志是根尖酥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常用的碱性染料有龙胆紫、醋酸洋红等.

(2)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在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部分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3)①视野中有一些细胞为长形,可能取自伸长区细胞,即取材位置不合适,①正确;

②由图观察,多数细胞处于未分裂状态,故可能是因为取材时间不合适,细胞分裂不旺盛,②正确;

③由图可知细胞均分散开,所以原因不是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③错误;

④由图可知细胞均分散开,所以原因不是解离时间不合适,④错误;

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可能是视野选择不当,没有找到合适的观察视野,⑤正确;

故选:C.

(4)取材时间和根尖培养温度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解离时间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导致误差;载玻片厚度不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或产生误差,但会对整个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5)表皮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染色质不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因此用表皮作为实验材料是不会观察到染色体.

故答案为:

(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散开来          根尖酥软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2)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最大(在细胞周期中间时间最长)

(3)C

(4)D

(5)表皮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分裂,染色质没有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不出现染色体)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