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硫酸的性质
- 共1357题
(12分) 水杨酸是合成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水杨酸的学名邻羟基苯甲酸,结构简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水杨酸中具有的官能团名称 ;
(2)请写出与水杨酸互为同分异构体,既属于酚类又属于醛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写一种即可): ;
(3)水杨酸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1mol该有机物在适宜条件下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反应,最多能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填序号) ;
(4)已知有机物CH3COOH可以表示为:,在一定条件下,水杨酸与乙酸酐可合成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表示为:
则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 ;
(5)阿司匹林药片需要保存在干燥处,受潮的药片易变质不宜服用;检验受潮药片是否变质的试剂是(只选一种试剂即可) 。
正确答案
(1)羟基(酚羟基)、羧基(4分)(2) ……(2分)
(3)C(2分)(4)C9H8O4(2分) (5)三氯化铁溶液或浓溴水(2分)
略
如图是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SO2通入品红试液中的现象为______.
(4)SO2和NO2都是大气污染物,它们会引起雨水呈______(填“酸性”、“碱性”、“中性”).
正确答案
(1)图中装置中,仪器①为酒精灯,仪器②为试管,
故答案为:酒精灯;试管;
(2)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CuSO4+SO2↑+2H2O;
(3)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二氧化硫,所以SO2通入品红试液中,品红试液褪色
故答案为:品红试液褪色;
(4)SO2和NO2都是大气污染物,二者都能够与水发生反应,导致雨水显示酸性,
故答案为:酸性.
某化学小组在进行知识整理时发现如下规律:有些反应随着浓度由浓变稀,可能导致“量变引起质变”,并据此拟定了如下几个相关题目,请你给出相应答案(不必写求解过程).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MnO2不能氧化稀盐酸).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充分反应;②用87g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充分反应.不考虑HCl 挥发,则两种方法生成的氯气的量的是方法①______(填“>”、“<”或“=”)方法②.
(2)写出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用100mL、18.0mol•L-1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______(填“>”、“<”或“=”)0.900mol.
(3)25.6g铜投入到100mL、12.0mol•L-1的浓硝酸中,起初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一段时间后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若生成的气体只有NO、NO2两种成分,其在标准状况下的总体积为______.
正确答案
(1)根据MnO2与浓HCl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Cl变稀,稀盐酸不能与MnO2反应,MnO2足量时,不能准确计算出氯气的量,故反应①中产生的氯气小于0.1mol,浓盐酸足量时,反应②根据MnO2的质量计算出氯气的量为0.1mol,故答案为:<
(2)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 (浓) CuSO4+SO2↑+2H2O,被还原的浓硫酸为参加反应的浓硫酸的一半,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稀,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参加反应的浓硫酸小于1.80mol,所以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900mol,故答案为:Cu+2H2SO4 (浓)
CuSO4+SO2↑+2H2O;<;
(3)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稀,铜再与稀硝酸反应:
3Cu+8HNO3=3Cu(NO3)2+2NO↑+4H2O,根据稀硝酸守恒:n(HNO3)=2n(Cu(NO3)2)+n(NO)+n(NO2)=2n(Cu)+n(NO)+n(NO2),所以0.1L×12.0mol•L-1=×2+n(NO)+n(NO2),得n(NO)+n(NO2)=0.4mol,体积为8.96L;
故答案为:Cu+4HNO3=Cu(NO3)2+2NO2↑+2H2O,8.96L;
如图装置为铜跟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此装置A、B部分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
(2)在装置A中放入有关药品后,打开活塞K,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烧瓶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有一种液体,这液体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二氧化硫和防止其污染环境,则B中应盛放的液体是(填写字母代号)______;
a.水 b.浓溴水 c.KMnO4酸性溶液 d.NaHSO3饱和溶液.
正确答案
(1)将分液漏斗活塞和K关闭,然后加热圆底烧瓶,若装置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说明A、B两处的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较差,
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及K处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烧瓶;若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说明A、B两处的气密性良好;
(2)烧瓶中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3)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容易组成大气污染,需要使用碱液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所以该液体可以为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硫逸出,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防止二氧化硫逸出;
(4)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二氧化硫和防止其污染环境,则B中应盛放的液体不能导致二氧化硫减少,
a.二氧化硫易溶于水,B中液体不能使用水,故a错误;
b.浓溴水能够氧化二氧化硫,导致二氧化硫减少,故b错误;
c.KMnO4酸性溶液能够氧化二氧化硫,导致二氧化硫减少,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溶解度较小,该液体可以为亚硫酸钠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用“可抽动的铁丝”代替“直接投入铁片”的优点是:______.
(2)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反应后,不需要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4)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对A中溶液的金属离子进行探究,请完成相关问题.
①提出假设:
假设1:只含有Fe3+;
假设2:______;
假设3:既有Fe2+,又有Fe3+.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硫酸、KMnO4溶液、NaOH溶液、淀粉-KI溶液、H2O2溶液
正确答案
(1)在加热的条件下,当铁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抽动铁丝时,铁丝与硫酸不接触,反应停止,所以用“可抽动的铁丝”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反应,故答案为:便于控制反应的反应和停止;
(2)SO2具有漂白性,品红能被二氧化硫漂白,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所以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3)从D管口向装置A中大量鼓气,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吹出,气体被赶到从装置BC中通过,经过B时,二氧化硫被吸收,经过C时已经完全吸收,故答案为:从D管口向A中大量鼓气;
(4)①铁与浓硫酸反应,铁可能被氧化成Fe3+或Fe2+;对A中溶液的金属离子,可能有:只含有Fe3+;只含有Fe2+;
既有Fe2+,又有Fe3+,三种情况,故答案为:只含有Fe2+;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须验证Fe3+和Fe2+,步骤一:用胶头滴管取A试管中的溶液,用水稀释并分装试管I、II备用,二价铁离子浅绿色,三价铁离子棕黄色,所以预期现象和结论是溶液有颜色;步骤二:往试管I中,滴加少量的淀粉KI溶液,若溶液变蓝色,Fe3+能氧化碘离子,把碘离子氧化成单质碘,单质碘与淀粉作用显蓝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Fe3+;步骤三:往试管II滴加到少量的 KMnO4溶液,Fe2+能还原高锰酸根离子,若溶液褪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Fe2+,结合步骤二溶液变蓝,则假设3正确,故答案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