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素的物理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 共314题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F、C1、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元素的非金属性Cl>Br>I,所以单质的氧化性I2<Br2<Cl2,故B错误;
C、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H2O、NH3属于分子晶体,但H2O、NH3中都含有氢键,使得沸点变大,每个H2O中含有2个氢键,每个NH3中含有1个氢键,所以氢化物的沸点:H2O>NH3,故C正确;
D、非金属性:Cl>Br>I,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还原性:HI>HBr>HCl,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元素的单质中,最易跟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B、C、N、F位于周期表相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选项中F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对应的单质最易跟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
故选C.
下列各组比较中,正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同周期元素的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所以半径:Na>S>Cl,故A错误;
B、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O>H3,则稳定性:HF>H2O>PH3,故B正确;
C、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P,则酸性:HClO4>H2SO4>H3PO4,故C错误;
D、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Mg>Al,
则碱性:KOH>Mg(OH)2>Al(OH)3,故D正确;
故选:BD.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X为金属元素,X的单质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Z单质为共用一对电子对的双原子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X为金属元素,X的单质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可知道X为金属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且Y在钠的后面,故Y应为硫,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即为硫化钠,排在硫后面的Z即为氯.
A、氧化性:氯气>硫,故离子的还原性:S2->Cl-,A说法正确,故A不选;
B、Y的氢化物为H2S,其中的化学键为共价键,X2Y为Na2S,所含化学键为离子键,化学键的类型不相同,B说法错误,故B选;
C、二氧化硫和氯气均有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二氧化硫和有机色质之间的结合,而氯气的漂白性是其氧化性的表现,二者漂白作用的原理不同,C说法正确,故C不选;
D、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时,阴极放电的是氢离子,阴极附近碱性增强,碱遇酚酞显红色,D说法正确,故D不选.
故选B.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1)请从下表中实验现象(Ⅱ)(填A、B、C…)中选出与方案(I)(填1、2、3…)对应的实验现象,填入答案(Ⅲ)中.
(2)通过以上实验分析了同周期元素的符号______,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产生大量气体氢气,该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氯气会将硫单质置换出来,生成淡黄色沉淀;
钠与滴有酚酞的冷水反应,现象是:浮与水面,剧烈反应,放出气体,熔成-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镁带与2mol/L的盐酸反应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故选C,向Al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故答案为:
(2)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分析的是元素Na、Mg、Al、S、Cl的性质递变规律,即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答案为:Na、Mg、Al、S、Cl,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解析
解: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产生大量气体氢气,该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氯气会将硫单质置换出来,生成淡黄色沉淀;
钠与滴有酚酞的冷水反应,现象是:浮与水面,剧烈反应,放出气体,熔成-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镁带与2mol/L的盐酸反应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故选C,向Al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故答案为:
(2)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分析的是元素Na、Mg、Al、S、Cl的性质递变规律,即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答案为:Na、Mg、Al、S、Cl,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