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素的物理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 共314题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①微粒半径:r(K+)>r(Al3+)>r(S2-)>r(Cl-)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③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金属性:Be<Mg<Ca<K.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K+、S2-、C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核数S2-<Cl-<K+,则半径S2->Cl->K+,离子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层数最小,则半径最小,则有S2->Cl->K+>Al3+,故①错误;
②非金属性:F>Cl>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故②正确;
③非金属性:Cl>Br>I>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Cl-<Br-<I-<S2-,故③错误;
④非金属性:Cl>S>Se>Te,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氧化性:Cl2>S>Se>Te,故④正确;
⑤非金属性:S>P>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H3PO4>H2CO3,又H2CO3酸性大于HClO,则有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故⑤正确;
⑥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有O>N、P>Si,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N>P,所以有非金属性:O>N>P>Si,故⑥正确;
⑦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逐渐减弱,则金属性Ca<K,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Be<Mg<Ca,所以金属性:Be<Mg<Ca<K,故⑦正确.
故选:B.
从11号钠元素到17号氯元素,下列按顺序递减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最外层价电子数从1递增到7,故A不符合;
B、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B符合;
C、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C不符合;
D、最高正化合价由+1递增到+7,故D不符合;
故选B.
对于第三周期元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金属性:Na>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NaOH>Mg(OH)2>Al(OH)3,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Si<P<S,所以电负性:Si<P<S,故B正确;
C.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周期的第Ⅱ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ⅢA族的,第ⅤA族的大于第ⅥA族的,所以第一电离能Na<Al<Mg,故C错误;
D.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所以Cl-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为氯化铁、氯化亚铁,故A错误;
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分别显中性、酸性,故B错误;
C、Li、Na、K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Li、Na、K的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
D、C、P、S、Cl的非金属性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X、Y、Z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所以三种元素得电子能力X>Y>Z,同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所以原子序数X>Y>Z,故A正确;
B、同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所以单质的氧化性:X>Y>Z,故B正确;
C、同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故C正确;
D、X-、Y2-、Z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X>Y>Z,质子数(即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大小:X-<Y2-<Z3-,故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