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问题
- 共114题
阅读“PPE怪圈”材料,回答问题:
“PPE怪圈”(图13)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因而被视为贫困地区贫困问题产生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在①④、②③、⑤三组因果关系中,产生“PPE怪圈”的基本原因是____组因果关系,原因是什么?
(2)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与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人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简述②线索成立的原因。
(3)请简要说明如何走出“PPE怪圈”。
正确答案
(1)①④
因为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人类现有的开发能力下所能利用的环境与资源不足于满足人们需要从而产生贫困,与此同时还会导致环境问题产生(如黄土高原地区)。
(2)生活贫困的地区多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及高自然增长率;生产力水平低下,必然导致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多;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少,对计划生育的有关知识无知(1分,两点中任一点);社会保障不完善,需多子养老等。因此,生活贫困的地区反而出现人口不断增加的局面
(3)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实施环境工程和颁布环境保护法规;③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④政府增加资金投入。)
略
在近岸浅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者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这种新建陆地称为_________。围海和填海造陆可缓解人地矛盾, _________(国家)有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被誉为“低地之国”。
正确答案
人工岛 荷兰
此题考查海洋地理识记内容,难度较小。题干所说的新建陆地应为填海造陆修建的人工岛。低地之国应为围海造陆的荷兰。
(37分)图13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6分)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11分)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12分)
(4)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点”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
(37分)
(1)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支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4)观点A:有利
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观点:B不利
论据:易对传统商品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位于30゜N附近属亚热带),海陆位置(该省东北部且临海),经济位置(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来分析。
(2)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滨海平原,平坦广阔),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资源(海洋资源一般储存在海底大陆架上,需要大陆架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需要航上交通,需有建港口的有利条件,因其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3)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交通、科技、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该区域为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海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达,资金雄厚;高校和科研机构多,科技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等。
(4)观点A:有利
即从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效益入手分析;进口木材有利于当地森林资源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木制品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扩大市场。
观点B:不利
根据图中信息显示,P地位于山区,技术水平较低,木制品缺乏竞争力;原料运进和产品输出,加大了交通压力;淘宝网店的发展会使原有产业受影响,不利于经济发展;虽进口木材为主,但木制品加工也会对当地原有森林受破会;劳动力被木制品加工业吸引,使从事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业发展受影响。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新一轮沿海大开发的启动,地处苏北的盐城大力发展经济,化工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盐城市接纳的由苏南转移过来的化工企业也逐年增加。
材料三 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城市污水排放及污水处理情况表
地区
城市污水排放量(万立方米)
污水处理厂
(座)
污水处理能力
(万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量
(万立方米)
全 国
3625281
815
6366.3
1569071
北 京
129138
25
331.0
93198
内蒙古
37954
18
97.2
18752
上 海
221591
40
509.8
166024
江 苏
252280
111
559.2
153167
广 东
525979
74
669.6
185668
云 南
49159
21
110.1
27809
青 海
10798
2
13.5
2200
⑴分析化工企业向苏北地区转移的原因有哪些?(2分)
⑵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地区分布上有何特征?原因何在?(4分)
⑶结合材料二、三,说说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4分)
正确答案
⑴苏北地区地价低,劳动力廉价,政策优惠,化工企业污染治理费用低。(任答2点得2分)
⑵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分)这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集中,排放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多(2分)
⑶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不注重环境保护;污水处理能力低;产业转移将污染扩大到落后地区。(任答2点得2分)
对策: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污水要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提高污染企业的进入门槛。(任答2点得2分)
略
(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将野生棉花作为农作物加以种植的是开创哈拉帕文明(范围见图9)的古印度达罗毗茶人。考古证据显示,哈拉帕人早在7000年前就已经学会了怎样将棉花纺成棉布、制作成衣服和其他日用品。发展到17世纪末期,印度一度控制了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但哈拉帕文明却在种植业以及制陶业、青铜冶炼业等蓬勃发展的情境下,于公元前1750年前后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公元前5000年一公元前1000年时,全球气候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哈拉帕文明消失的原因主要有生态灾难说和自然灾害说等几种猜想。
(1)对哈拉帕文明的消失,你支持哪个观点?请加以阐述。(6分)
(2)试分析印度一度控制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的主要区位条件。(8分)
(3)孟买曾是印度棉纺工业中心,但现在孟买所有棉纺工厂已全都搬到内陆。孟买棉纺工厂搬到内陆,会对印度内陆产生哪些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支持生态灾难说。(2分)理由:随人口快速的增长,人地矛盾日益加剧;(2分)种植业对耕地的需求和制陶业、青铜冶炼业对木本燃料的需求,造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湿地萎缩、荒漠化进程加快,区域环境恶化,环境容量急剧减小。(2分)
支持自然灾害说。(2分)理由: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可能曾发生特大地震;(2分)该区域地势低平,水土流失导致的河湖淤积,排水能力差,因靠近热带季风气候区,若河流上游及中游地区连降暴雨,很可能曾发生特大洪涝灾害。(2分)
(2)棉花原料就近供应充足;(2分)棉花种植和棉纺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分)棉花原料优质、棉纺技术先进;(2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2分)海运便捷,国际市场广阔。(2分)(任答四点得8分)
(3)有利: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工业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水平;(任答其中2点,4分)不利:可能加重环境污染程度。(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生态灾难就是由于生态破坏,致使哈拉帕文明的消失。而生态破坏的原因要从哈拉帕文明时期,人类活动分析,由于人口快速的增长,人地矛盾日益加剧,所以使种植业对耕地需求增多,出现扩大耕地面积,导致植被破坏;由于制陶业、青铜冶炼业对木本燃料的需求,造成植被破坏严重;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湿地萎缩、荒漠化进程加剧,环境恶化,恶性循环加剧,环境容量急剧减小,导致拉帕文明的消失。
自然灾害说应从当地多发的灾害成因区分析,因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可能曾发生特大地震,致使当地人类活动受创,哈拉帕文明消失;该地临近热带季风气候区,为该处河流上游,由于连降暴雨,致使该河径流量增大,又由于该地地势低平,排水能力差,很可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使当地遭受重大损失,哈拉帕文明消失。
(2)联系影响印度纺织品贸易的因素去分析,从纺织原料分析,该国是主要产棉区,棉花原料就近供应充足;从纺织品的质量分析,棉花种植和棉纺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棉花原料优质、棉纺技术先进,所以纺织品的质量很好;从交通运输条件分析,海运便捷;从市场分析,国际对纺织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从劳动力分析,纺织企业需要劳动力较多,而该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3)从有利方面分析,内陆地区承接棉纺工厂,会使产业结构调整;工厂的转入,使劳动力需求增多,就业机会增多;促进当地工业发展,进而加快城市化进程。从不利方面分析,工厂的转入有可能加重环境污染;占用土地,土地紧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