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问题
- 共114题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2分)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2分)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2分)资金雄厚。(2分)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3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3分)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2分)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3分)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3分)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3分)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位置判断,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国际市场广阔。该国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资源丰富,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有利于磷酸盐工业的发展。
(2)根据图例分析,甲地位于沙漠气候区,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位于内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甲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等是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3)开放性试题,先要说明观点,然后能自圆其说即可。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投入的治污资金少。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需要增加治污的成本。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所以赞同在甲地。
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分析,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矿产开发和工业生产易导致土地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所以反对在甲地发展。
(28 分)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部分区域地理相关图。
材料二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M、N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
(1)根据资料判断:M城所在区域的总体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自然带为__________,气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流经M城附近的河流,最主要的两种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根据材料分析M城所在区域瓜果种植的自然条件。(8分)
(4)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大力发展瓜果种植可能对该区域湖泊带来的影响。(4分)
(5)根据喀什地区的区位优势,分析喀什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方向。(6分)
正确答案
(28分)
(1)南高北低 温带荒漠带 气温年较差大(冬冷夏热)(6分)
(2)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降水不给分,因年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减去下渗与蒸发,所剩补给量很少)(2分)
(3)有利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热量条件好;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山麓洪积—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河流、地下水及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冬季寒冷,病虫害少。(6分)
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或灌溉水源不足)(2分)
(4)大力发展种植业,引用河流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萎缩;盐度升高,湖水水质下降等。(4分)(改卷说明:按照水量和水质分开判分)
(5)利用口岸,发展边境贸易;利用优惠政策,发展外向型加工业;利用历史文化和古迹、大漠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利用充足的光照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利用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采掘工业和重化工业。(6分)(改卷说明:每答对1点给2分,没有说明区位优势,只答产业,不给分,满分6分)
试题分析:
(1)从“M城及周边地理环境”图可以看到,河流发源于南部高山,自南向北流入北部沙漠地区,所以M城所在区域的总体地势特征是南高北低,M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从“M城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也可以看出,该地年降水量少,降水量最多的月份都在10mm以下,植被稀疏,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气温的主要特征是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2)M城附近年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减去下渗与蒸发,所剩补给量很少,所以该地的河流最主要的两种水源补给形式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3)M城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热量条件好,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生长、光合作用和营养成分的积累,另外山麓洪积—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区域内河流、地下水及高山冰雪融水可以提供灌溉水源,为瓜果种植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而且冬季寒冷,病虫害减少,也有利瓜果种植生产,但是该区域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仅几十毫米,造成灌溉水源不足不利于生产发展。
(4)如果该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气候干旱降水少,生产过程中会大量引用河流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萎缩,面积减小,湖水的盐度也会升高,湖水水质就会下降等。
(5)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位于我国西部边疆,可以利用口岸,发展边境贸易,利用优惠政策,发展外向型加工业,喀什地区历史悠久,有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大漠自然风光,可以利用历史文化和古迹、大漠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可以利用充足的光照资源,发展特色农业,附近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还可以发展采掘工业和重化工业。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克兰地形及黑土分布图
材料二:流经首都基辅的第聂伯河是乌克兰最大河流,该河径流量61%集中在春季,此外,夏秋占24%、冬季占15%。下表为基辅和波尔塔瓦的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三:黑土是在季节性干旱气候条件下,原生植被茂盛的地区,有机质不易分解并历经千百年大量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肥沃土壤。乌克兰有世界最大的黑土分布区,其大平原流域地势平坦,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受到工业污染等,曾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一次大的“黑风暴”能使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
(1)乌克兰地形以 为主;气候类型主要属 。(4分)
(2)根据材料二,第聂伯河的水量以 补给和 补给为主。(4分)(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6分)
(4)乌克兰南部是前苏联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区内采矿、冶金(钢铁)、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工业发达,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有“乌克兰船都”之称。分析其发展造船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5)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乌克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
正确答案
(1)平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4分)
(2)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4分)
(3)植被茂盛,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侵蚀作用弱(每点2分,共6分)
(4)钢铁工业发达,原料丰富;冶金、机械制造、电力工业与之配套,船舶装备制造能力强(或造船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濒临黑海,海运发达;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大。(每点2分,共6分)
(5)营造农田防护林;实施科学耕作,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措施防治土壤侵蚀;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林业和牧业等用地;防治工业污染。(每点2分,共8分)
试题分析:
(1)读图,乌克兰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距海洋较远,受西风带影响较小,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2)根据材料二,第聂伯河径流量61%集中在春季,此外,夏秋占24%、冬季占15%。说明冬季降雪量大,春季积雪融化,河流水量增大。所以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
(3)乌克兰植被茂盛,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该国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外力侵蚀作用弱,形成了有机质丰富的黑土。
(4)乌克兰钢铁工业发达,原料丰富,冶金、机械制造、电力工业与之配套,船舶装备制造能力强。造船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濒临黑海,海运发达,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大,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
(5)保护黑土,可以营造农田防护林,实施科学耕作,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措施防治土壤侵蚀。要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林业和牧业等用地。防治工业污染。
(3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村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8分)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12分)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12分)
正确答案
(1)①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之间,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地带;②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地带;③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④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走廊(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和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③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部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3)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中草药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试题分析:
(1)可以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区域间位置等来分析,重点强调甘肃省位置的过渡性即可。海陆位置: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纬度位置:地处亚热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地带;区域位置:地处三大高原的结合部,是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交通要道。
(2)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然因素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该地药材种类的多样性;社会经济方面,主要从种植历史、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产品质量等因素来分析。
(3)主要从产业发展、居民收入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和联系来分析。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延长产业链、提供较多岗位、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间文化交流等。
(24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二 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0年~2006年)
材料三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
(1)比较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6分)
(2)依据材料二,比较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9分)
(3)根据材料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9分)
正确答案
(24分)
(1)湖南省总体上南高北低、广东省总体上北高南低(6分)
(2)与湖南省相比,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9分)
或答:与广东省相比,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9分)
(3)湖南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炭、水能等资源,可为广东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3分) 广东为湖南提供资金、技术;湖南可承接广东部分产业的转移。(3分) 共同培育品牌,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3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湖南和广东两省的河流水系特征可以看出,湖南省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广东省河流主要发源于北部地区,向南流淌,地势总趋势应为北高南低。
(2)从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从三类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和三类产业就业比重,来看广东省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而湖南省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小。
(3)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南省有色金属、煤炭、水能等资源丰富,可为广东省发展重化工业提供所需的原料和能源,广东省工业发展速度快,经济水平高,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可以为湖南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而且湖南省还可以可承接广东省的一部分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两省在协作发展过程中应该共同培育品牌,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谋求共同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