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l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其中我国政府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最终国际社会认同这一提法观点。

(1) 图示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说明甲地风能密度较大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乙地开发太阳能资源的不利条件。

(2)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正确答案

(1)该地地形平坦开阔;离冬季风的源地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自然条件恶略,基础设施落后,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

(2)原因:全球气候变暖

对农业生产:农作物缺水减产,易导致病虫害爆发而使农业受害面积加大等。

对生态环境:蒸发加剧,后被水资源不足,植被不断减少;荒漠化程度加剧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所示的环境问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南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至少写出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要说明美国和欧盟在对待《京都议定书》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水体污染

(2)山区面积广,地形坡度较大;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毁林开荒)。

(3)主要措施:①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环境准入。②严格环境执法,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③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保工作。

(4)欧盟多数国家属岛国或沿海国,海平面上升对其造成的危害大;美国内陆广大,海平面上升对其影响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读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

图甲为某区域局部图,图乙是该区域内某流域重要水库分布图,图丙为该流域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示意图。

(1)分析图示区域多时令河、时令湖的原因。(2分)

(2)据图分析农场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效益。(3分)

(3)为发展农业,该流域修建了大量水库,据图归纳水库的分布特点。(2分)

(4)说明过度灌溉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3分)

正确答案

(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终年少雨或季节变化极大;气温高,蒸发旺盛(干季多断流)。(2分)

(2)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保持土地肥力;种植牧草饲养绵羊或者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羊粪成为麦田肥料;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3分)

(3)支流多于干流 ;东南部多于西北部。(2分)

(4)灌区土壤盐碱化;下游水资源短缺,湿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河口附近海水倒灌,水质恶化;海岸侵蚀加剧。(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为澳大利亚,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属于终年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极大,多季节性河流。位于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河流干季多断流。

(2)农场土地分成小麦地、放牧地、休耕地,农民可以利用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保持土地肥力。种植牧草饲养绵羊或者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羊粪成为麦田肥料。防风林用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实现了土地利用和保护,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澳大利亚降水主要集中在大分水岭东侧,区域面积狭小,所以干流短,水库分布支流多于干流 ,大分水岭西侧降水少,水能资源少,所以东南部多于西北部。

(4)根据前面分析,该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过度灌溉,可能导致灌区土壤盐碱化。大量引水灌溉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湿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引水灌溉,入海水量减少,河口附近海水倒灌,水质恶化,海岸侵蚀加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酒泉及其周边地区自然景现图。读图回答(1)一(2)题。

小题1:图中的四幅图中,阴影部分与上图所示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最相似的是

 

小题2:20世纪 90 年代,一位环保工作者曾描述:昔日芦花飞舞、鹅雁戏波的居延海,如今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荒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正确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1:从图中信息可看出上图为祁连山附近,图中有一条内流河及其冲积形成的平原。祁连山地处中国气候的干旱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题中的四幅图中只有 D 图地处干旱的西北部,受风力影响而易出现荒漠化现象;C图地处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A、B 两图为东部降水较多、地势平坦的地区,一般不会出现荒漠化。

小题2:居延海处在河流的下游,它的干涸主要是河流中上游地区过度并浪费性地利用水资源的结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小题1:比较上面两幅图,洞庭湖面积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材料二分析,面积的变化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4分 )。

小题2:导致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

小题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至少三条)( 3分 )。

小题4: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 4分 )。

正确答案

小题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2分)    洪涝灾害严重(2分)

小题2:自然原因:由于暴雨和长江上游植被的破坏导致泥沙淤积增多,湖底抬高(2分)

人为原因: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2分)

小题3: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3分)

小题4: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4分)。

试题分析:

小题1:比较两幅图中洞庭湖的面积,洞庭湖面积的变化是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根据材料二的叙述分析,面积的变化带来了洪涝灾害严重问题。

小题2:导致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自然原因是由于暴雨和长江上游植被的破坏导致泥沙淤积增多,湖底抬高,人为原因是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

小题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

小题4: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其有利自然条件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点评: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问题洪水,洪灾产生的原因。

下一知识点 :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环境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