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几种氢键:①O-H…O,②N-H…N,③F-H…F,④O-H…N,其强度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电负性: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故电负性:F>O>N,故氢键的强度:③F-H…F>①O-H…O>④O-H…N>②N-H…N,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现象与氢键无关的是(  )

A小分子的醛、羧酸可以与水互溶

B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C邻羟基苯甲酸的溶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溶沸点低

D乙醚与苯混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小分子的醛、羧酸溶于水可与水形成氢键,氢键的存在可增大小分子的醛、羧酸溶解度,故A正确;

B.水为液态时,水分子间氢键是无规则的,分子相对密集,而固态的冰分子间氢键很规则,整体成空间网状结构,从而使分子间距离变大使水密度变小,所以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与氢键的存在有关,故B正确;

C.对羟基苯甲酸易形成分子之间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故C正确;

D.乙醚与苯混溶是因为二者都是有机物,分子极性相同,与氢键无关,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A干冰受热升华

B邻羟基苯甲醛熔沸点小于对羟基苯甲醛熔沸点

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非化学键,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影响化学性质.

A.干冰升华,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键不变,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不存在氢键,与氢键无关,故A错误;

B.邻羟基苯甲醛()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对羟基苯甲醛()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形成分子间的氢键时沸点较高,形成分子内的氢键时沸点较低,所以邻羟基苯甲醛熔沸点小于对羟基苯甲醛熔沸点,事实与氢键有关,故B正确;

C.CH4、SiH4、GeH4、SnH4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是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分子间不存在氢键,与氢键无关,故C错误;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与F、Cl、Br、I的非金属性有关,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同一主族的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与氢键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水分子内不含氢键,只存在与水分子之间,故A错误;

B.水蒸气中水分子距离较大,不形成氢键,故B错误;

C.N元素的电负性较大,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故C正确;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与共价键有关,与氢键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C水的熔点比H2S高

D由于氢键作用,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水分子内不含氢键,只存在于水分子之间,故A错误;

B.冰和水中都存在氢键,水蒸气中水分子距离较大,不形成氢键,故B错误;

C.水分子中含有氢键,故熔点比H2S高,故C正确;

D.H-O键的键能较大,故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氟化氢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4种

BH-O键键能为463 kJ•mol-1,即18 g 气态水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2×463 kJ

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可比较26Al、26Mg金属性强弱

D室温下,V1 L pH=3的硫酸与V2LpH=11的NaOH溶液溶液混合,忽略分子间间隙引起的体积变化,若混合后溶液pH=4,则V1:V2=11:9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氟化氢水溶液里,氟化氢分子之间、水分子之间、氟化氢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之间、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氟化氢分子中的氟原子之间都能形成氢键,所以该溶液中能形成4种氢键,故B正确;

B.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时,焓变=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氧气和氢气的键能未知,所以无法计算反应热,故B错误;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加入镁带的试管变红,铝片无现象,可证明镁的金属性强,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解之得:V1:V2=11:9,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范德华力和共价键两种作用力,可能存在氢键

B某晶体熔融态能导电,则一定是离子晶体

C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都可以采用紧密堆积方式

D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分子晶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故A错误;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晶体可能是金属晶体或离子晶体,故B错误;

C、原子晶体是原子以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共价键结合形成的,不能紧密堆积,不遵循“紧密堆积”原理,故C错误;

D、氯化铝形成分子晶体,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HI比HF易分解,是因为HI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C非极性键不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含有阴离子的物质一定含有阳离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冰熔化克服氢键,属于物理变化,H-O键没有断裂,故A错误;

B.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与氢键无关,故B错误;

C.非极性键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如HCl、铵盐等,故C错误;

D.含有阴离子的物质,一定为离子化合物,则一定含阴、阳离子,作用力为离子键,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暖冰”是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的.某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 的FeCl2溶液,则溶液呈血红色.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D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否则20℃时,水分子不能瞬间凝固形成冰,故A正确;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产新的物质,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燃烧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含有少量KSCN 的FeCl2溶液呈血红色,说明燃烧生成了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故C正确;

D.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该物质可能是双氧水,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  )

①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②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以分解

③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④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高于邻羟基苯甲醛

⑤Cl2、Br2、I2单质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⑥NH3极易溶于水中.

A①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①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①选;

②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中H-O共价键的稳定性,与氢键无关,故②不选;

③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是因为H-X共价键稳定性依次减弱,与氢键无关,故③不选;

④对羟基苯甲醛含有氢键,氢键的存在能显著提高物质的沸点,故④选;

⑤Cl2、Br2、I2单质熔点高低取决于范德华力大小,与氢键无关,故⑤不选;

⑥在水中氨气和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所以氨气的溶解度很大,故⑥选;

故选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