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顿第二定律
- 共448题
质量m=4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沿水平地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A点时速度为6m/s。物体过A点时开始计时,对物体施加水平恒力F作用,经过0.5s物体向右移动了2.5m到达B点;若t时刻撤去水平恒力F,物体最后停在A的右方3.75m处。g=10m/s2。求:
28.撤去水平恒力F的时刻t
29.从物体经过A点到最终停止,水平恒力F做的功WF
正确答案
(1) s
解析
(1)解:首先判断F的方向。设恒力水平向左,大小为F,摩擦力大小为f,物体从A到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则:由牛顿第二定律:(1分);又:
(1分)
由题设条件,物体从A到B作匀减速运动,有:(1分)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a1=4m/s2(水平向左),F=12N(水平向左)(1分)
接下来要判断在哪个阶段撤去F。设物体从A点到速度为零的P点共经历的时间为t2,通过的位移为,这段时间没有撤去F。有:
(1分)
(1分)
解得:
(1分)
说明物体向右运动阶段没有撤去F
设在t时刻撤去F,则在时间内,物体在F和水平向右方向的摩擦力
(
)作用下,由P点向左作匀加速运动并到达M点。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2,设水平向右为正,有
(1分)
(1分)
(1分)
在M点后,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匀减速运动到停止在Q点,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3,有:
(1分)
(1分)
依题意: (1分)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s (1分)
考查方向
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
解题思路
研究AB段,由位移公式求出加速度.再对A到物体停止的整个过程,运用速度位移公式列式,可求得恒力作用的时间.
易错点
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正确答案
(2) WF= -51J
解析
(2)根据(1)的分析可知:WF=-F·sAM (2分) 又:(2分)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WF= -51J (2分)
考查方向
动能定理
解题思路
对整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恒力做功.
易错点
运用动能定理时要灵活选取研究的过程.
如图所示,斜面AB倾角为37°,底端A点与斜面上B点相距10m,甲、乙两物体大小不计,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某时刻甲从A点沿斜面以10m/s的初速度滑向B,同时乙物体从B点无初速释放,(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4.甲物体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15.甲、乙两物体经多长时间相遇.
正确答案
10 m/s2
解析
滑块甲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1:
mg(sin 37°+μcos 37°)=ma1
解得:a1=10×(0.6+0.5×0.8)=10 m/s2
考查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思路
对甲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块上滑的加速度.
易错点
关键对甲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力.
正确答案
3s
解析
设滑块乙沿斜面向下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7°-μcos 37°)=ma2
代入数据解得:a2=2 m/s2
滑块甲经速度即减为零.此过程中向上的位移:
物块乙下滑时的位移大小为:
此时二者之间的距离:△L=L-x1-x2=10-5-1=4m
此时乙的速度为:v=a2t1=2×1=2m/s ,二者还没有相遇,距离是4m两个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所以甲向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也是2m/s2,设再经过t2时间二者相遇,则:
代入数据解得:t2=2s ,所以是乙追上甲,时间为:
考查方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解题思路
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减为零的时间,求出上滑的最大位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乙下滑的加速度,根据位移公式求出下滑的位移,从而得出AB两点间的距离;然后再结合几何关系和运动学的公式即可求出相遇的时间.
易错点
关键理清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求解.
6.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穿在足够长的水平固定绝缘的直杆上处于静止状态,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对小球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0,在小球从静止开始至速度最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小球开始滑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0-μ(mg-qvB)=ma,随v增大,a增大,当时,a达最大值
,摩擦力f=μ(mg-qvB)最小;此时洛伦兹力等于mg,支持力等于0,此后随着速度增大,洛伦兹力增大,支持力反向增大,此后滑动过程中有:F0-μ(qvB-mg)=ma,随v增大,a减小,当a=0,此时达到平衡状态,速度不变且最大,则最大速度为
,此时的摩擦力f=μ(qvB-mg)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整个过程中,v先增大后不变;a先增大后减小,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故BC正确,AD错误;
考查方向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洛仑兹力;牛顿第二定律;左手定则
解题思路
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受到重力、支持力、洛伦兹力、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表示出加速度,进而分析出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易错点
关键是正确的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抓住当速度增大时,洛伦兹力增大,比较洛伦兹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得出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知识点
4.如图3所示,质量相等的A、B小物块用轻弹簧相连,用细线把A悬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面,静止时,B对水平面的压力刚好为零。忽略空气阻力,剪断A上的细线之后
正确答案
解析
A、静止时,B对水平面的压力刚好为零,说明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当A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减小,弹簧的弹力先小于重力,当回复到原长后,继续向下运动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所以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则A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正确;
B、当A向下运动过程中,弹簧的弹力与重力平衡时速度最大,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故B错误;
C、A运动到最低点时,A所受的弹力大于其重力,加速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处于超重状态,对整体而言,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于A、B的重力之和,故C错误;
D、设A、B的质量均为m.细绳剪断前,弹簧伸长的长度为,细绳剪断后,A做简谐运动,通过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压缩量
,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A运动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为
,因此A运动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于细绳剪断前弹簧有弹性势能,故D错误.
考查方向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思路
通过分析A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其加速度如何变化,判断出A的运动情况,确定速度最大的条件.由超重观点,分析地面对B的支持力与两个物体总重力的关系.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分析A运动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细绳剪断前关系.
易错点
关键分析清楚A的运动情况,运用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分析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结合过程解答.
知识点
21.如图,一个质量为m=1 kg的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2kg的A、B两物块,A、B两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2,若现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A=μmAg=0.2×1×10N=2N,
B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B=μmBg=0.2×2×10N=4N,
A、若F=2N,假定A、B与木板都保持相对静止,整体在F作用下向左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mB)a,代入数据解得a=0.5m/s2,对物块A有:F-f=mAa,解得f=1.5N,所以A物块所受摩擦力f=1.5N<fA,所以A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故A错误;
B、F=1N<fA,所以AB相对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整体在F作用下向左匀加速运动,故B正确;
C、若F=4 N,因为F>fA,所以物块A相对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此时B和木板整体受到摩擦力2N,木板质量为1 kg,所以B与木板整体的加速度为
对B进行受力分析,摩擦力提供加速度,故C正确;
D、F=6N>fA,所以A相对于木板滑动,B和木板整体受到摩擦力2N,B的加速度,故D错误.
考查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
解题思路
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A、B与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比较拉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而判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B的加速度.
易错点
关键是正确对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采用隔离法与整体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答.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