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上的大气
- 共7728题
(2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请比较图中两国面积的大小,并据图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冬季,船在A海域行驶常会遇到下雨天气,这是因为 ,船在B海域航行时速度会变慢,这时,船航行的方向为 。(4分)
(3)印度盛产棉花,适宜该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之一是光热充足,请据图说明该国具备这种条件的原因。(2分)
(4)请据图比较两国矿产资源的优劣。印度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4分)
(5)水旱灾害影响印度的粮食生产。请说明印度水灾与西南风变化(西南季风进退和强弱)的关系。(4分)
(6)据气候统计图(上为M城市。下为N城市)概括,M城市降水特征是 ,N城市气温特征是 。(4分)
正确答案
(1)印度面积大于意大利(2分) 印度所跨经纬度大,国土占单位经纬网格多(2分)
(2)A海域位于地中海,地中海冬季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2分) 向东(2分)
(3)该国纬度位置较低(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2分)
(4)印度煤、铁锰等矿产资源比意大利丰富(2分)主要集中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5)水灾: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2分)风力强盛。(2分)
(6)季节分配不均,全年分旱、雨两季;(2分)冬季温和,夏季炎热。(2分)
试题分析:
(1)从两国所跨经纬度范围去比较面积的大小,印度所跨经纬度大,国土占单位经纬网格多,所以面积大。
(2)A海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多阴雨天气;B海域位于北印度洋,冬季该海域洋流为逆时针,所以向东航行,逆洋流速度慢。
(3)光照强弱受太阳高度和天气影响,印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旱季时,多晴朗天气,所以太阳辐射强。
(4)从图中图例分析,印度煤、铁锰等矿产资源比意大利丰富,从空间位置分析,主要集中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5)印度的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而西南季风在不同年份,强弱不同;西南季风强时,来得早,退得晚,降水多,易形成水灾。
(6)从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M城市年降水量多,且季节分配不均,分为旱雨两季;N城市气温年际变化较大,夏季炎热,冬季气温在0°C以上,表现温和。
37.(20分)读毛里求斯岛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和普莱桑斯的气候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普莱桑斯1、2两月降水最多的原因。(4分)
(2)说出毛里求斯岛内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分布特点。(8分)
毛里求斯是地处印度洋西南的一座火山岛。自18世纪以来,甘蔗一直是其主要农作物。
(3)分析毛里求斯发展甘蔗种植业的有利条件。(8分)
正确答案
(1)此季节东南信风位置较为偏南,当地位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4分)
(2)公路运输(2分)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6分)
(3)气候高温多雨;土壤(火山灰)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等。(8分)
试题解析:
(1)影响该地降水的因素主要是环流和地形。从环流形势分析,1、2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普莱桑斯受东南风的影响;从地形分析,普莱桑斯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图示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公路线主要呈环状分布在沿海地区;高速公路穿过中部。
(3)从气候分析,该地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甘蔗生长;从土壤分析,因该地是火山岛,有丰富的火山灰,土壤肥沃;从水源分析,该地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从种植技术分析,该地种植甘蔗的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28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阿拉斯加(图甲)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圈的原油管道。
材料二 欧洲西部气候图(图乙)
(1)普拉德霍湾的石油是通过管道运到瓦尔迪兹港口,再经海洋运输到美国本土炼油厂的。读图甲分析其使用管道运输而没有直接采用海洋运输的原因?(6分)
(2)阿拉斯加作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合理容量较低,试分析其原因。(4分)
(3)试比较阿拉斯加东南沿海平原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发展乳畜业区位条件的异同。(8分)
(4)图乙中,三个城市气候海洋性最强的是 城市,试说明判断依据。(6分)
(5)与欧洲西部河流相比,阿拉斯加河流突出的水文特征是 、 。(4分)
正确答案
(1)海运的不利:纬度高,结冰期长,可通航时间短,连续性较差(2分)
管道运输的优势: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少、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任答两点得4分)
(2)阿拉斯加纬度高,气候严寒,多山地,人口稀少;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生活消费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耗量高,人口合理容量低;开发历史晚;(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8分)
(4)瓦伦西亚(2分) 三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气温的年较差最小,最冷月、最热月出现的时间较迟(2月,8月)(4分)
(5)河流流速快、有结冰期(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甲可知,该地纬度高,结冰期长,可通航时间短,连续性较差,海运的不利。
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少,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所以使用管道运输而不用海运。
(2)读图,阿拉斯加纬度高,气候严寒,多山地,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人口稀少。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生活消费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耗量高,所以环境的人口合理容量低。阿拉斯加开发历史晚,也是人口少的原因之一。
(3)阿拉斯加东南沿海平原地区与欧洲西部地区,都属温带海洋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两地的交通便捷,科技发达,当地人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这是两地的相同点。但是阿拉斯加东南沿海平原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本地市场需求量小。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这是两地的不同点
(4)读图乙,三城市中,瓦伦西亚年降水量最多,气温的年较差最小,最冷月、最热月出现的时间较迟,分别是2月,8月,说明海洋性强。大陆性强地区,最冷、热月分别是1月、7月。所以海洋性最强的是瓦伦西亚。
(5)欧洲西部河流水量大,水流平缓,没有结冰期,而阿拉斯加的河流因地形起伏大,河流的流速快、有结冰期。
读“两幅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曲线沿 方向延伸,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由图中温度分析,该地正值 季。图示东部等温线向东北方向延伸,说明受 影响较大,图示西部等温线向西南方向延伸,是受 因素的影响。
(2)分析图B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并解释成因。
正确答案
1)东西 太阳辐射 冬 海陆位置 地形 (2)等温线密集,并大体沿东西方向延伸,受山脉东西走向影响。等温线沿东西方向延伸;受山脉垂直差异的影响大,等温线密集。
第(1)题,图中等温线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纬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又从图示纬度在回归线附近,气温值在10℃左右可以看出为冬季。图示东部位于沿海,等温线向东北方向延伸,说明受海陆位置影响较大;图示西部位于内陆,等温线向西南方向延伸,只能是受地形因素(山脉走向)的影响。 第(2)题,观察图B,归纳等温线分布特点:一是呈东西方向延伸,二是比较密集。从图示纬度和国界线可以看出,图示地区地处内陆,内地地区温度的变化与地形关系密切,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往往与山脉走向一致,地形坡度、相对高度越大,温差就越大,等温线就越密集。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1),回答(1)—(3)题。
(1)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的大气层是 。(填字母)宇航员在飞行过程中与国家领导人清楚对话,说明本层的 对无线电通信的作用。(2分)
(2)A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为 层,本层气温分布特点是 。(2分)
(3)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成分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分)
读图2,完成(4)—(6)题
(4) 图中代表近年来地球大气中CO2含量变化曲线的是 。
(5) 这一现象会导致全球气温 ,近年来,地球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导致海平面 ;
(6)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带来的危害说法错误的是( )
A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B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C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雪线高度不断下移
D 一些农作物的生产率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正确答案
略
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 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 000毫米~1 500毫米。所以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地的风向是________。M、N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A天气系统类型为________,其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00、925、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
(4)图甲中的A和图乙中的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成为自然灾害,据此完成下表。
正确答案
(1)西北风 M M地等压线比N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
(2)冷锋 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
(3)画图略 低气压(或气旋)
(4)
(1)M地风向通过画图可以判断,由于M地等压线密集,所以风力比N地大。
(2)图甲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
(3)根据等值线的原理画出即可。第(4)题,A天气系统造成的灾害为寒潮或沙尘暴,图乙中的天气系统造成的灾害为台风。
读图分析(拉萨与杭州纬度接近),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强的是 ,原因是 。
(2)两地中白天气温较高的是 ,理由为 。
(3)两地中夜晚气温较低的是 ,原因是 。
(4)根据对流层大气的垂直递减率,拉萨的气温要比杭州低 ,但实际上拉萨气温应较此计算 ,理由是 。
正确答案
1)拉萨 海拔高,空气稀薄 (2)杭州 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得到的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少,大气中水汽和CO2少,保温作用弱 (3)拉萨 水汽和CO2少,保温作用弱 (4)约21 高 拉萨大气的直接热源是拉萨的地面辐射,而不是杭州上空3000米的大气
影响杭州和拉萨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的原因是大气状况
读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1月份的等温线图,图2为太原1954-2006年间气候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图1中-8℃等温线在兰州以上、以下河段弯曲方向不同,请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原因。(8分)
(2)据图1及所学知识分析黄河从源头至兰州河段流量、泥沙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10分)
(3)结合图2,分析太原气候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兰州以上河段从地势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地形起伏大,地形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河谷地区等温线向地势较高的河流上游弯曲;兰州以下河段流经平坦的高原,地形起伏小,纬度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河谷地区等温线向河流下游弯曲。(8分)
(2)变化特征:流量增大;泥沙含量增大;原因:冰雪融水的汇集和支流汇入;自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流经黄土高原地形区(10分)
(3)趋势:气温升高(2分),降水减少(2分)(或者暖干)
影响:有利:热量资源有所改善,作物生长期延长,喜温作物界限北移(2分);
不利:降水减少, 水资源的匮乏,冬、春旱加剧;土壤风蚀严重,土壤肥力下降(任答一点得2分)。
试题分析:
(1)影响等温线弯曲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下店面、纬度因素、洋流等。兰州以上河段等温线弯曲幅度较大,是因为兰州以上河段地形起伏大;兰州以下河段等温线弯曲幅度小(与纬线平行),是因为地形起伏较为缓和的黄土高原,纬度起主导作用。
(2)变化特征为流量增大(原因从补给源:冰雪融水和众多支流汇入入手)、含沙量也增大(原因为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泥沙)。
(3)从图中分析可知:6太原气候的变化趋势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以从有利(热量变化、作物生长期长短)和不利(更干旱、土壤肥力下降)两方面来叙述。
(26分)读图表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1958~2007年天津降水量统计特征表
表二 天津市2007~2011年降雨量情况表 单位 亿立方米
表三天津市2007~2011年雨洪蓄水量情况表 单位 亿立方米
(1)据表一数据,描述天津市降雨特征,并据此推断天津市区易发生哪种自然灾害?(11分)
(2)结合表二表三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所学内容,提出防治此种灾害的三条措施。(9分)
材料一
近年来每逢黄金周,各大景点都人满为患,例如去年国庆节上万人滞留在华山之巅;鼓浪屿仿佛也要被游客踩沉;敦煌的骆驼由于积劳成疾累倒了一片……究其原因与现在大众的“到此一游”心态不无关系。“到此一游”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去著名的风景区拍照留念。
与此种旅游不同,还有一种深度旅行方式,是指通过旅游去体验、感悟不同的文化或当地的历史,并最大程度地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与他们进行接触和深入的交流。在深度旅行中,不仅能欣赏到风景、放松心情,更能给人内心注入新的生命力,使行万里路能达到甚至超过读万卷书的收获。
(3)除了必要的物质准备以外,我们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努力,体会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使每一次深度旅行达到最满意的效果?(6分)
正确答案
(1)(11分)降水量不十分丰富(降水量较丰富),属半湿润地区,降雨多集中在夏季,特别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历时短强度大。(9分)城市内涝(洪涝)(2分)
(2)(答三点9分)建立城市排水系统GIS数据库、保护城市天然水体、降低地面硬化率(尽量选择用透水材料来铺设城市的地面)、重视排水管网的建设、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家庭、单位建设雨水收集系统
(3)(答两点6分)了解景观特点 洞悉景观文化定位 提高审美素质
试题分析:
(1)天津属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由此推断天津市易发生城市内涝。
(2)防治内涝的措施只要有:兴建蓄水池、改变路面材质(用透水砖代替)、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等,合理即可。
(3)我们应该从深入学习,提高审美意识和通过各种媒介全面了解景观特点等方面着手努力。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正确答案
错误
试题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近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则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作用的基本原理。
图8—2是大气垂直分层图,读图回答
(1)B层是 层,为什么说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该层因 而有利于高空飞行。
(2)A层是 层,该层的热量直接来自于 ,其空气以 运动为主,原因是 ,该层的天气特征是 。
(3)C层是 层,该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原因是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4)人类活动导致其成分增加或减少的是 层和 层。
正确答案
(1)平流 臭氧含量多,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 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2)对流 地面 对流 上冷下热 复杂多变 (3)高层大气 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 (4)对流 平流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递减。该层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得以向上输送,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中由于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不仅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而且使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该层下冷上热,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加上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其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而能反射无线电波;目前,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使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随着制冷工业的发展,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臭氧层。
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工业革命在给英国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震惊世界。
分析气候对英国大气污染的影响。(10分)
正确答案
英国地处欧洲西部,迎着盛行西风,污染物容易扩散;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较均匀,利于污染物沉降;冬季多雾,雾天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试题分析:联系英国的气候特点分析,英国地处西风带范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易扩散;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大气中的尘埃物质会随降水沉降;但冬季多雾,大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
(1)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与全球气温两者基本呈现________(正或负)相关关系。
(2)从图乙看出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________效应。
(3)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3点)
正确答案
(1)正
(2)波动上升 温室
(3)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大量砍伐森林
(4)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等。
(1)二者总体都呈上升趋势,因此是正相关关系。
(2)图乙中全球气温并非持续上升,而是在有些年份如1890—1910年间有下降现象,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是波动上升。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起气温上升的原理是温室效应原理。
(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燃烧大量化石燃料和毁林。
(4)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主要从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量、植树造林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三大方面思考。
地面辐射是平流层大气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
正确答案
错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而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中有臭氧层,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高。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而不是平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