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4分)用酸式滴定管准确移取25.00mL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于一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0.20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指示剂为酚酞).滴定结果如下:

(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正确答案

(4分)(1)0.1448 mol/L  (2)无色变粉红色且30s不变色

试题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两次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是18.50ml和17.70ml,其平均值是18.10ml,所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由于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而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无色变粉红色且30s不变色。

点评:由于一次实验误差太大,所以在进行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时,应该要重复实验2~3次,然后取平均值即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6分)从五种物质中:

(1)选取溶于水中会促进水电离,且溶液显碱性的物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其显碱性的原因:

                                                

(2)选取溶于水会抑制水电离,且溶液显酸性的物质,用化学用语表示其显酸性的原因:

                                               

(3)选取溶于水会促进水电离,且溶液显酸性的物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其显酸性的原因:

                                               

正确答案

(1)

(2)

(3)

五种物质中溶液显碱性的物质有:,溶液显酸性的物质有:。酸和碱对于水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而眼泪的水解对水的电离起到促进作用,所以(1)应选,离子方程式表示:;(2)应选,显酸性的原因为:;(3)应选,离子方程式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4分)在温度T下,c(OH-)=0.1 mol·L-1的Ba(OH)2的PH值为11。

(1)该温度下,100ml水中含有OH-约有_              个。

(2)该温度下,在PH=8的Ba(OH)2溶液中加入PH=5的盐酸,欲使混合溶液pH=7,则Ba(OH)2溶液与所加盐酸的体积比为__        __

正确答案

(4分)(1)_  10-7 NA    个(2)__2:9

因为题目告诉PH=11,所以H+浓度应为10-11mol/L。根据溶液离子积的算法:KW=C(H+)×C(OH-)=10-11×10-1=10-12

(1)该温度下,水是中性,OH-浓度等于H+浓度,根据上面算出的离子积可推知,C(OH-)=10-6,物质的量应为10-7,再根据N/NA=n,可得100ml水中含有OH-约有10-7 NA

(2)溶液混合后PH=7,根据离子积常数,可判断该溶液应该是碱性溶液。设Ba(OH)2溶液体积为V1,盐酸溶液体积V2,再依据混合溶液PH值计算方法列出计算式:[C(OH-)×V1—C(H+)×V2]/(V1+V2)=10-5。由该计算式可得V1/V2=2/9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8分)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1)若以A点表示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当温度升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       增加到        

(2)常温下,将pH=10的Ba(OH)2溶液与pH=5的稀盐酸混合,然后保持100℃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pH=7,则Ba(OH)2与盐酸的体积比为      

(3)在某温度下,Ca(OH)2的溶解度为0.74 g,其饱和溶液密度设为1 g/mL,Ca(OH)2的离子积为                    

(4))25℃时,在等体积的① pH=0的H2SO4溶液、②0.05mol/L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正确答案

(8分)(1)10-14  10-12各1分

(2)2:9           2分

(3)0.004         2分

(4)1:10:10:10   2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4分)25℃时,下图烧杯中各盛有25 mL的溶液。

甲            乙            丙

(1)甲溶液pH=_______。

(2)若将甲溶液全部倒入乙中,所得的混合溶液的pH(填“>”、“<”或“=”)_______

丙溶液的pH。

(3)若将乙溶液全部倒入丙中,所得的混合溶液pH>7,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 _______。

正确答案

(1)1     (2)>   (3)c(NH4+)>c(Cl)>c(OH)>c(H+)

试题分析:(1)盐酸是强酸,0.100mol/L的盐酸PH=1,(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但是和丙相比,浓度远小于丙的浓度,所以混合后的溶液PH大于丙的溶液PH。(3)把乙溶液倒入丙中,相当于氨水和氯化铵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的水解程度,所以铵根浓度最大,其次是氯离子,溶液显碱性,所以氢氧根的浓度大于氢离子的浓度。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的是“弱”的特点:弱酸,弱碱的电离,弱盐的水解,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比较,抓住主要离子的变化。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6分)若有等体积的a:PH=1的盐酸,b:PH=1的硫酸,c: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醋酸(均用物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欲均加水稀释到相同PH值,所加水的体积关系是:            

②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产生氢气体积(相同温度和压强)大小关系是      

③某学生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PH值,误差最小的是        

正确答案

(6分)①ab>c  ②是abc      c 

①PH=1的盐酸,b:PH=1的硫酸,c(H+)=0.1mol/L,0.1 mol·L-1的醋酸中c(H+)远远小于0.1mol/L,本身pH值就大;

②锌粉为足量,产生氢气的量有酸决定,醋酸虽为弱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会进一步电离产生氢离子;最终产生氢气相等;

③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PH值,即对溶液进行了稀释,醋酸为弱酸会进一步电离出氢离子,pH值变化较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是宝贵资源,研究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处理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1所示.A、B、C三点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A、KB、KC关系为______,若从B点到D点,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填序号).

a.加入少量盐酸

b.加入少量碳酸钠

c.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d.降低温度

(2)饮用水中的NO3-主要来自于NH4+.已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2,1molNH4+全部被氧化成N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工厂用电解法除去废水中含有的Cr2O72-,总反应方程式为:Cr2O72-+6Fe+17H2O+2H+  2Cr(OH)3↓+6Fe(OH)3↓+6H2↑,该电解反应的负极材料反应的电极式为______,若有9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cr(OH)3物质的量为______.

(4)废水中的N、P元素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农药厂排放的废水中.常含有较多的NH4+和PO43-,其中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镁矿工业废水,可以生成高品位的磷矿石--鸟粪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NH4++PO43-→MgNH4PO4↓.该方法中需要控制污水的pH为7.5-10,若pH高于l0.7,鸟粪石产量会降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1)A点的C(OH-)和C点C(OH-)相等,但A点c(H+)大于C点c(H+),所以KA>KC,C点的c(H+)和c(OH-)都大于B点c(H+)和c(OH-),所以KC>KB,即KA>KC>KB

从B点到D点c(OH-)变大,但cc(H+)变小,温度不变,Kw不变,溶液碱性增强,故答案为:KA>KC>KB;bc;

(2)第一步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aq)+1.5O2(g)═NO2-(aq)+2H+(aq)+H2O(l)△H=-273KJ/mol,

    第二步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aq)+0.5O2(g)═NO3-(aq)△H=-73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则NH4+(ap)+2O2(g)═2H+( ap)+H2O(l)+NO3-(aq)△H=-346 kJ/mol,

故答案为:NH4+(ap)+2O2(g)═2H+( ap)+H2O(l)+NO3-(aq)△H=-346 kJ/mol;

(3)负极材料反应的电极式为:Fe-2e-═Fe2+,因电子和cr(OH)3的关系式:cr(OH)3~9e-,所以9mol电子发生转移,生成的cr(OH)3物质的量为1mol,

故答案为:Fe-2e-═Fe2+;1mol;

(4)因Mg2+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降低了鸟粪石的产量,故答案为:生成难溶的氢氧化镁,降低了鸟粪石的产量.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Ⅰ.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

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如右上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1)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T1℃时,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下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mol•L-1•min-1

(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

(3)温度变为T2℃(T1>T2),平衡常数K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2)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5)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有______.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   E.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Ⅱ.在温度t℃下,某NaOH的稀溶液中c(H+)=10-amol/L,c(OH-)=10-bmol/L,已知a+b=12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______;t______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盐酸(t℃),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表所示.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为______.

正确答案

Ⅰ.(1)由图象可知v(CO2)==0.075mol/(L•min),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H2)=3v(CO2)=3×0.075mol/(L•min)=0.225 mol/(L•min),故答案为:0.225 mol/(L•min).

(2)CO2(g)+3H2(g)    

 CH3OH(g)+H2O(g),

起始:1mol      3mol               0         0

转化:0.75mol   2.25mol           0.75mol    0.75mol

平衡:0.25mol   0.75mol           0.75mol    0.75mol

达到平衡时,c(CO2)=0.25mol/L,c(H2)=0.75mol/L,c(CH3OH)=0.75mol/L,c(H2O)=0.75mol/L,在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5.3,故答案为:5.3;

(3)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所以平衡常数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4)A、由于气体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不等,所以容器中压强不变能作为判断的依据,故A正确;

B、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CO2)不变,故B正确;

C、V正(H2)=V逆(H2O),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c(CO2)与c(CO)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反应起始时的物质的量的多少,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故D错误,

故选:D;

(5)A、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比值减小,故A错误;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对反应物质没有影响,平衡不移动,二者比值不变,故B错误;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者比值变大,故C正确;

D、再充入l mol CH3OH(g),反应虽然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的比增加的少,二者比值增大,故D正确;

E、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E错误;

故答案为:CD;

Ⅱ.因水的离子积Kw=c(H+)c(OH-)=10-a×10-b=10-(a+b)=1×10-12>1×10-14,因温度下水的离子积1×10-12,溶液呈中性时PH=6,由①可知c(OH-)=10-4 mol/L,

根据     H++OH-=H2O

   20.00mL×10-Cmol/L     20.00mL×10-4mol/L 

解得C=4,

故答案为:1×10-12;大于;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若A点表示25°C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B点表示100°C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100°C时1mol•L-1 的

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mol•L-1

KW(25°C)______ KW(100°C)(填“>”、“<”或“=”之一).25°C时,向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之一).

(2)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物理量.已知

①25℃时,有等浓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三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②25℃时,等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则c(Na+)______c(CH3COO-)(填“>”、“<”或“=”之一).

③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25℃时纯水中C(H+)=C(OH-)=10-7 mol/L,Kw=C(H+).C(OH-)=10-14 ,当温度升高到100℃,纯水中C(H+)=C(OH-)=10-6 mol/L,Kw=C(H+).C(OH-)=10-12

100°C时1mol•L-1 的NaOH溶液中Kw=C(H+).C(OH-)=10-12 ;c(OH-)=1mol/L,水电离出的c(H+)=1×10-12;水的电离时吸热过程,加热促进电离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Kw增大,所以KW(25°C)<KW(100°C); NH4Cl固体溶解后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溶液呈酸性,水的电离被促进;

故答案为:1×10-12;<;促进;

(2)①依据图表数据分析,醋酸电离常数大于氰酸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所以等浓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等浓度的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溶液PH为Na2CO3溶液的>NaCN溶液的>CH3COONa溶液的;

故答案为:Na2CO3溶液的>NaCN溶液的>CH3COONa溶液的;

②等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c(H+)<c(OH-)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H+)+c(Na+)=c(OH-)+c(CH3COO-),c(Na+)>c(CH3COO-);

故答案为:>;

③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H2CO3酸性大于HCN大于HCO3-,所以反应生成氰酸和碳酸氢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N+H2O+CO2=HCN+NaHCO3

故答案为:NaCN+H2O+CO2=HCN+NaHCO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请回答

(1)从①组情况分析,HA是强酸还是弱酸?____________(填“强酸”或“弱酸”)。

(2)②组情况表明,c____________0.2 mol/L(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3)从③组实验结果分析,说明HA的电离程度____________NaA的水解程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4)①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____mol·L-1

正确答案

(1)弱酸

(2)大于;c(A-)==c(Na+)

(3)大于;c(A-)>c(Na+)>c(H+)>c(OH-)

(4)10-5

下一知识点 : 盐类的水解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